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罗元熙:8年前我就在泡网上混()(图)2009/05/07
  • 杜曦云:非专业摄影的意义往往巨大()(图)2009/05/07
  • 寄发江湖色十人摄影展明信片()(图)2009/05/06
  • 马晓霖:这个展览很认真()(图)2009/05/06
  • 吴鸿:摄影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图)2009/05/06
  • 蔡萌:摄影有对固有权利消解的功能()(图)2009/05/06
  • 周新京:我从摄影上强调民主()(图)2009/05/05
  • 李树峰:喜欢的原因是他们不“装”()(图)2009/05/05
  •  
    骆永红:照片不是极专业但我很喜欢(图)
    时间:2009/05/07 出处:泡网
    选自《江湖色十人摄影展》研讨会实录之十二 详细资讯请看江湖色十人摄影展专题



    鲍昆老师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时间:2009年4月28日下午

    地点:798映画廊

    主持人:鲍昆

    骆永红(京华时报摄影总监):这些照片中我也认同不是极专业的,但是我很喜欢。我在想的问题是10年我们早就有这些东西吗?十年的变化非常快,在这10年中可能做了开拓性的工作,然后到了今天用现代的方式做回归。这可能是一种庆幸。对我来说恰恰不是庆幸,我觉得用这种方式做个展览是一种无奈,或者说是一个点,我不知道。这个点是江湖色10年的节点,这个节点是终结点还是起点?当然这要靠组织者。从媒体角度来说,在97年的时候香港回归,中新社能够全部用彩色胶片来做报道,就觉得非常不错,因为那时候D2000刚走上市场。到05年美国的一个副总编他说:"我们现在有一半人不再用数码,拿起了胶片照相机。"到今天我们知道传统媒体已经死了。

    我那次到重庆考察,在回来的飞机上让我非常的伤心。有着140年历史的报纸,结果图片编辑抱头痛哭,因为这个报纸要解散了。他们有100多人,但留下来只有20人。总编已走了,留下来的有很多跟影像有关的。跟影像有关的不是传统影像,而是做视频的。所以我想说,时代在进步时,我们怎么做?报纸涉及到印刷成本,所以报纸现都在设计网站,包括国内也这样。可能在未来,京华时报不再依托于纸质,也要依托与网站。我们必须在技术层面得到发展的时候,我们应该为这种发展欢呼。我们应不仅仅欢呼,应该跟得上这个时代。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再把流媒体挖掘出来。

    我认为网络有时是一种伤害,就是说网络从现在传播的话,可能是一种特写照片,是一种伤害。你利用照片的特点可以很好的传播。我们今年视觉联盟就把国内的照片做了一些展示。然后我发现有一点,有一些画面相同的东西,你在网络展示的时候它不停的重复让你有更鲜明的主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像现在也有3G手机了,随着3G的发展3G时代已经来到。我们的传播是圈子里在玩的,还是大家一起玩的,我们喜欢的东西是不是大家的需求。我觉得这个10周年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点,这个点我们已经沉寂了好几年了。也就是说这个10年你能不能看清这个网络时代,把它做下去做得更好?

    刚说的高品质图像问题,是受网络技术的影响。就是说不可能将1张大的图片在电脑里拉来拉去,但未来电脑发展到什么状态,我们也不知道。但这个发展肯定会对未来我们的传播方式是一种改变。另外一个就是成本的问题。图像技术的和图像传播的发展,实际上对我们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变化,像很多的网络语言,"顶"、"汗"、这都充满了想象和联想的色彩。"汗"是形象表达的方式,"顶"是动作表达的方式。所以我觉得网络时代能会画个圈再回到原点。比如文字一开始都是象形文字,都和图像联想有关系的。只不过它后来因为规范化和理性化脱离了语言所表达的形象了,和形象的关系会越来越远。但是我觉得网络的发展和图形技术的发展,它可能又会走回语言那个原点,比如说和图像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反过来这种语言的方式,可能会对影像的理解方式有一些影响。就是所有技术改变世界以后,我们是不是要回去找那些原汁原味的东西。实际上这个展览就是反对主流和反对经典的美学标准,他最终可能会回到一些符码的东西,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哲学问题。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