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纳纳:江湖色和泡网的发展演变(图)
|
时间:编辑时间:2009/05/04 出处:泡网 |
选自《江湖色十人摄影展》研讨会实录之一 详细资讯请看江湖色十人摄影展专题

(鲍昆老师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时间:2009年4月28日下午
地点:798映画廊
主持人:鲍昆
鲍昆:今天是一个小会,主要安排大家对江湖色十年摄影展进行一次讨论,实际上5月1日还有一个正式的开幕式。今天主要参加的是一些学者和江湖色的诸位大侠,还有一些媒体的朋友。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个会议,我衷心欢迎诸位的到来!大家看到江湖色十人展的前言,包括那么蓝的文章已经介绍的比较详细。江湖色是一个接近十年的现象,这个现象在中国现代的文化史上不管轻重,但在我心中是很重的,我觉得它有它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互联网作为媒介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从此我们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大家好像又多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一个自由的言论空间。这个是从前没有的,这种形式实际上发生在互联网所能覆盖的各个方面。在摄影方面,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文化形态都离不开媒介的平台,过去的平台是传统的媒介,而这种媒介又被某种权利力集团操纵,所以摄影的发展一定会受到权力集团的制约。互联网出现以后这种局面就有所突破,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它让摄影人和其它的行业都有了一个通过互联网自由言说的权利。
江湖色是在新浪摄影天地之后出现的一个BBS,但实际上我认为他们是一体的,因为人员、方式、甚至话语方式,整个形成的氛围都非常相似。新浪的摄影天地现在基本上已经烟消云散了,我们只能通过考古的形式再去寻找他们的碎片和影子。但是江湖色一直还活着,虽然现在色彩有些黯淡,但它依然坚持着。所以在江湖色十周年做这个展览,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们要对自己过去的十年做个祭奠和整理,然后再探讨一下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我再抛出另外一个话题:江湖色在承接了新浪摄影天地之后,一时成为承载着摄影民主化的一个责任。
当时的江湖色是最早吃螃蟹的。网络平台在当时是一个稀缺的资源,这也让江湖色中那些骨灰级大佬级人物突然觉得大权在握。他们都是有追求的,他们希望能把摄影更好的推进,所以想出了会员制的办法。这种办法我们在序言中都有所介绍。江湖色设定了一个门槛,这个门槛起到了一种净化声音把信息过滤和优化的作用。但是随着互联网整体的发展,稀缺的资源渐渐的被整体资源平面化,现在互联网反而面临着大家互相争抢资源。我觉得这是一个网站经营上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让互联网平台起到良好的作用?这些问题我希望在今天这个会上能听的到一些探讨。一会儿就是诸位嘉宾发言,发言时我再分别介绍一下每人的身份!刚才我简单的说了大体的方向,但我觉得对江湖色还应该有个更详细的介绍。
江湖色实际上是泡网这个网站下的一个板块,泡网的创始者是纳纳女士,所以现在先请纳纳女士给大家讲讲泡网。
纳纳:昨天我跟一个人说我是泡网的技术员,后来速度就质问我给泡网写过程序吗?我说没有,后来我只好说我是泡网的管理员。在网络上,管理员的角色是尴尬的,是很遭人忌恨的。比如说删贴子,封笔名,封IP--总之一些和网友对立的事都是管理员做的。
现在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网站一些具体的发展演变的过程。
这个网站是在1997年10月的时候产生的。我刚上网是在97年年初。那时的四通利方是网络界最火的一个BBS。我在那个BBS上混了一段时间以后认识了四通利方的网管。那时因为上网的女生少,所以他们就让我做了一个时尚栏目。时尚栏目经过了一些演变,变成了情感画廊和衣食住行。差不多这个时候,四通利方的汪延转让了泡网的域名给我。当时我也不会做网站,于是四通利方的一个技术主管帮我做。
98年开始四通利方的人就逐渐多起来了,我们就想有一个比较隐私的地方可以自己去玩。那时候在泡网做了一个实践性的论坛,这个论坛和现在的都不一样,那个论坛只有一页。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家决定再做一个正式的论坛。为什么要再做个论坛呢?四通利方的人越来越多,也逐渐转向商业化,这一来,把原来讨论的氛围冲淡了。我认为这是中文互联网上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被外来者入侵的行动,大概发生在99年初。
当时也是四通利方的一个技术员叫大蓝,他给四通利方做了一套程序。我就跟波子(李嵩波)商量能不能把这套程序移植到泡网来用,于是就做了起来。第一个新帖子出现了,大家也就把这一天,九九年六月四日,当成了泡网俱乐部正式开业的第一天。那时泡网只有一个论坛叫做"江湖论剑",主要接收的是新浪"体育沙龙"来的人,可以说,没有新浪的话就没有泡网。
泡网唯一话题比较纯粹的论坛就是江湖色。江湖色的情况是这样:新浪最早的"摄影天地"的版主叫卤鸭(Royal),就是福州的施于人,他是新浪"摄影天地"最早的版主,我当时跟他认识。当时新浪的"摄影天地"主要是北美的一些人,有大波、小波,Felix-tian、星洲影虫等,国内只有卤鸭一个人,其他都是北美的。他们找到我以后,希望在泡网再增加一个论坛。所以,过了一个月,在1999年7月4日那天,他们也从新浪独立出来了,转到了"江湖色"。
当时大家就规定了一个章程,就是我们不接受所有人贴片,以网友自己申请和邀请少部分人参加的方式吸收成员,实行会员制。比如,每人提交10张片子、摄影简历、摄影器材、个人主页等相关的信息,把这些信息提交给当时的常委会。常委会是由当时北美的网友和卤鸭组成的,共6、7个人,常委会以多数同意的方式决定谁可以进入江湖色贴片子。到现在还是这样的。
江湖色刚开始的时候人还比较少。过了1、2个月以后,新浪的一些人也被邀请过来了,大家在这里只贴图、不讨论器材。因为新浪"摄影天地"的讨论比较杂乱。北美这几位是以拍片子为主,因此最有兴趣的还是讨论片子。这样一来,江湖色就变成了只讨论照片的地方。大概是在同一时期,新浪"摄影天地"爱讨论器材的网友又成立了一个新的论坛,叫"色影无忌",也是99年,由新浪的老网友XITEK和一些人做的。当时,新浪"摄影天地"就完全分成了两个新地方,一个是讨论片子的"江湖色"、一个讨论器材的"色影无忌"。经过一个粗略的划分之后,新浪"摄影天地"这些人就慢慢地往两边走。
一开始,江湖色常委会把江湖色叫做"第三只眼网络摄影俱乐部"。过了一两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泡沫化兴起,他们也就有了一些商业化的考虑,但与我的想法有一些不和,于是矛盾就渐渐出现。2001年5月,这些矛盾发展成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也是在一件封笔名、删帖子的事件上,我与当时的版主大波有了一些争执。他要退出江湖色,北美和几位国内的网友也相继跟着退出。这对江湖色是一次比较严重的影响。但是,另外一拨人坚决留在江湖色,他们把版主的工作接过来了,继续组织国内的网友贴片子,进行讨论,使得北美网友出走造成的影响淡化了。这是在2002年。
纳纳:鲍昆老师是什么时候关注江湖色的?
鲍昆:我是2001年。
纳纳:嗯,大概到2003年的时候,国内网友的作品在江湖色中出现的越来越多,在数量上压倒了国外网友的作品。我觉得,鲍昆老师所指江湖色比较辉煌的时期是2003年-2004年。这期间,网络又一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上网,摄影变成了大众消费的东西,不再有很高的门槛。摄影网站也越来越多,江湖色面临着挑战,我觉得这个影响到现在还存在。现在与过去相比,江湖色沉寂了很多,比较有价值的讨论也少了一些。从2005年之后到2009年都是差不多的。江湖色的制度持续会员制,这样造成能在江湖色贴片子的人比较少,论坛更新也慢。关于江湖色的发展大致的问题就谈这么多吧,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再问我。
详细资讯请看江湖色十人摄影展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