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菜头:《小团圆》入手
|
时间:2009/03/02 出处:槽边往事 |
2月23日,张爱玲遗著《小团圆》在台湾正式上架。我在2月20日通过网络代购,预订了一本。今天是3月1日,一大早快递就到了。上午没有读完,纸 张质量一般,白,反光。又是竖排版,繁体字,读起来很吃力。当然,这些也不过是借口而已。当年读香港版的金庸小说时,也是一目十行。年少时的阅读经验在成 年后多多少少会有些改变,当年觉得喜欢的书现在觉得一般,或者当年看不进去的书现在却有滋有味。不过张爱玲的书是一个例外,我少年时觉得读不进去,到了今 天也依然如此。张爱玲所有的作品中,只有她的《色.戒》我从头到尾都读过一遍,因为是短篇。
可是为什么要买呢?为了初版?搜藏了等升值?还是准备拿去送人,或者放在书架上炫耀?我觉得因为张爱玲是一个可以称得上是作家的人。尽管这个头衔在 今天一再贬值,但是张是属于这个词原本意义的那一类人。我也曾经想过,为什么我会认定张爱玲是一个作家?会不会是我成长的环境灌输给了我这样的定见,觉得 我小时候认识的那些作家才是“真正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作品?于是我想到了金庸,当年我觉得他是一等一的作家,写的小说是天下最棒的作品。可 是,一二十年过去了,我的看法彻底变了。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不是因为有人教育我,或者我去背了一套文学作品的标准,而是我自己散漫地读各种书,在这个世 上经历,然后我逐渐有了自己的评判。对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永恒的,我有我的标准。
张爱玲的小说并不符合我的口味,但是我得承认她是一个好的厨子。更重要的是,在她之后又有许多新厨子,但是她们都在模仿她的手艺。我甚至觉得不单是 她,她那个时代里有许多这样伟大的厨子,以至于和今天相比较,许多当代作家看起来像是个大排档的伙夫。《小团圆》出版,我去预订,甚至之前不知道内容是什 么,买回来也未必能看完,与其说是我相信张爱玲,不如说我相信那个时代里的人。从现在回过头去看,我始终觉得旧时代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当时的人拥有今人所 不具备的澎湃野心和炽热激情,以及更加纯粹的欲望,无论是性欲、物欲还是创造欲。有这些马力强劲的引擎在,就总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连上快递费,一本《小团圆》要花费100元人民币。如果是在这边买书,大概可以买到三、四本的样子。可是,我的一百元可以值三、四本书,买回来的这 三、四本书却未必值得了我这一百元人民币。我的书架上有许多书,可是我并不满意,更谈不上满足。它们的数量无非是提供访客一句台词:一定花了不少钱吧?我 不觉得这个问题是个冒犯,因为许多书其实就是纸,它的价格就是纸张的成本。如果把这些书全部撤换掉,换上一叠人民币,可能还更直观一些。但是有的作家,有 的书,是没有用这种方法转换的。所以,我需要在书架上放一本《小团圆》,免得它看起来空空荡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