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有文化的上海人做了一回没文化的事2009/02/08
  • 韩寒:来自上海的神秘公司2009/02/08
  • 上海“炒房区长”康慧军一审判无期2009/02/03
  • 传上海公安局除夕爆炸事件一人死亡2009/02/02
  • 外媒曝上海迪士尼肯定大于香港2009/01/11
  • 上海迪斯尼可能2013年开园2009/01/09
  • 韩正关于上海经济的内部讲话曝光2009/01/08
  • 新上海人多数为“御宅族”2008/12/30
  •  
    蓝维维:说上海话是很有文化的表现
    时间:2009/02/08 出处:新浪博客
    上海人素来以讲上海话为荣。语言具有的人群地地域归属感和自豪感在上海表现得淋漓尽致。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果你在上海讲不了上海话,多半会被人从心底里瞧不起的,当然,除非你说的是英语和台湾腔国语。

    上海新民晚报的一篇文章近日出了风头,针对日新月异的上海,从语言的悄然变化,发现一个心理状态,有一些人认为:在上海说上海话,有那么一点点没有文化的意味。当然,文章没有这么婉转表述。因此后来的消息称:因为文章引起许多上海人的强烈不满,该报刊登了道歉声明,并且“该报负责社区版的编辑已经被停职”。

    我要说的是,不管上海人说上海话有没有文化,但因为编辑转载一篇讨论上海语言与文化的文章却要让一个编辑停职,人肉搜索作者,并严厉要求作者道歉的做法,实在是显得上海没有文化,非但没有文化,甚至不够文明。

    上海已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世界的大都会,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眼下正在热火朝天地准备2010年世博会,将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展示中国的文化与文明。这个时候,上海需要更宽容的文化,更多元的文明,更宽松的舆论环境,更和谐的文化互融。如果媒体不能发表新锐的评价,新鲜的看法,新出的观点,上海的文明与进步将失去重要推动力。编辑这样一篇可以用来争鸣,讨论的,虽然乍一看有一些另类的文章,就要让编辑人员停职,以后就不会有人敢在报章和媒体上正式提出新看法,披露新现象。如果说“上海人说上海话没有文化”这样一个观点就“伤害了上海人民的感情”,那很多的上海人对日本、韩国和英美人士不说上海话,不说中国话,而喜欢改说日语、韩语、英语的心态也应该是让上海人蒙羞的。

    上海人说什么话,有没有文化,是一个大众心理的认同。如果有人认为上海人说上海话是有文化的表现,那就一定有一部分人已经认为“上海人说上海话已经过时,显得文化层次不高”。观点不同而矣,你可以认可,也可以反对,但不必因你的观点不同而迁怒于媒体和编辑人员,更不该草率地迎合一部分人的民意,将编辑停职。

    比如我就非常认同“说上海话是有文化的表现”。上海话好听,代表着上海的文明传承,越是民族的,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在上海能说上海话,至今仍然是很多新上海人的追求,懂得说上海话,也一定会带来沟通上的方便,加快融合。但我同样不反对,有一些上海人,也许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们在很多国际化的场合,在世界一流的写字楼里,认为自己说上海话显得土气,因此他们非得把“肯德基”说成“KFC”,案子说成“CASE”,偶尔还夹杂几个日语或者韩语。

    我还在《TimeOut》杂志工作的时候,我们的上海版做过很多关于上海话的报道,包括上海的文字输入法,听我们上海的编辑说,得到了读者广泛的好评,我等上海之外的乡下人也从中学到不少关于上海的历史与传统,感受到上海地道的文化。我本人也写过博客,由衷地赞美过上海的进步与发展。我还认为,2008年上海人对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最大的软贡献在于进一步深化了“散步”的文化内涵,其中绝大部分的“文化”都是由上海话堆积起来的。

    但这次上海话与文化的争论中表现出对媒体和编辑人员的过度处罚,让我深深地忧虑,上海的舆论管得过死,将会销蚀上海的创新力,只怕思想过于统一,等所有人都不得不像我一样认同“说上海话是很有文化的表现”的时候,上海却给人感觉无论你说什么话都没有文化了。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