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韩寒:来自上海的神秘公司2009/02/08
  • 上海“炒房区长”康慧军一审判无期2009/02/03
  • 传上海公安局除夕爆炸事件一人死亡2009/02/02
  • 外媒曝上海迪士尼肯定大于香港2009/01/11
  • 上海迪斯尼可能2013年开园2009/01/09
  • 韩正关于上海经济的内部讲话曝光2009/01/08
  • 新上海人多数为“御宅族”2008/12/30
  • 上海人的“排外地”(图)2008/12/24
  •  
    有文化的上海人做了一回没文化的事
    时间:2009/02/08 出处:搜狐博客
    有文化的上海人做了一回最没有文化的事情

      文/亦忱

      若操用上海人惯用的方言口气来说一句话,我恐怕只能说好这么一句:阿拉去上海出差和白相估摸不下30回了。

      说实话,我和许多上海人打交道的体验与我和南昌人或苏州人打交道的体验,并无什么本质的不同。虽然上海人作为全球14亿中国人的一支,一直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自我认同的海派优势文化意识,但是,你若从与上海人接触伊始,只要不被他那口满嘴阿拉阿拉的上海土话给吓着,从一见面就要求他和你一样,用普通话和你进行交流(即使你能听懂上海土话也一定要坚持这样做),于是乎,哪怕就是在上海本地,上海人的文化优势心理一般就会荡然无存。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任何人使用自己牙牙学语时学会的家乡方言,绝对是他使用的最为娴熟的语言。所以,无论是在上海或是在外地,你若用自己并不熟悉的那种一点也不普通的“普通话”,去和上海人运用的滚瓜烂熟的“下只角”方言去谈生意或谈文化,哪怕你就是在上海人面前具有一掷万金的富家子弟派头,也必将被任何一个上海佬认定为没有文化的“阿乡”。

      自然,不独在上海,其实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有在自己的家乡使用本地方言的天然权利。但是,在一个来自天南地北的外来移民成为主体的上海社区中,比如浦东的陆家嘴,不独是上海方言,其实是任何一种方言,都会铁定成为弱势的语言。而在彼时彼地,通用的普通话则会成为最强势的语言。这应该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根据我极为有限的社会阅历,如果在一个群体中,大家都在兴高采烈地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而我却操一口家乡土话叽叽喳喳,别人若说我没有文化,我除了认栽,就是脸红红地走开而已,绝对不会恼羞成怒地做出任何不智的反应。否则,我想,那除了再次确证自己真的没有文化之外,我实在是想不出还会有其它更好的效果。

      虽然人同此心,情同此理,但这回具有深厚地域文化优势的上海人终于真的做了回最没有文化的事了。

      据媒体报道,“2009年2月4日,上海某晚报在其社区版B6‘闲话’版刊登《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一文。文章中写到:‘新上海人’,浦东密集度最高,办公大楼里最多。到浦东,尤其是陆家嘴,都说普通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在浦东的饭店酒店,连拉门的服务生都是说普通话‘先生先生’的,在浦西,黄河路美食街上一片上海话敲车窗:‘阿哥阿哥吃饭伐?’可见新旧上海人密度差异。”【注】


      按理说,写出此文的外地人李大伟,只不过是把一种最寻常的文化现象形诸文字而已,并未对上海人有何大不敬之语。可是,上海那些办报的阿三,却在所谓“退休的前国家领导人过问之下”,居然把刊发此文的编辑停职拿问。若要说没有文化,这倒真的是没有文化到了他姥姥家。


      坦率地说,根据我和上海人打交道极为有限的观察,中国走向对外开放的这30年来,心高气傲的上海人,大都只在两种人面前不会趾高气扬,一是高鼻蓝眼的欧美人,二是来自东洋的日本人。这从上海人最近几十年的婚姻取向的变化中,似可看的非常清楚。李大伟在文中说的所谓“华籍美人嫁给美籍华人”,其实应该换成“沪籍美人嫁外籍富人”才更合乎实际。不过,势利的上海人在所谓“退休的前国家领导人过问之下”,居然把一位仅仅刊登说上海人没有文化的小文章的报纸编辑革职拿问,既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匪夷所思:人家李大伟又不是点名道姓地说某某某人没有文化,那些有文化的上海人,犯的着拿那位可怜的小编辑当一只替罪的羔羊对待吗?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