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首都机场12名内鬼助人偷渡被抓2009/01/09
  • 重庆昨传三声巨响 民航否认坠机2009/01/09
  • 春运前华南大范围雨雪路段结冰2009/01/08
  • 香港警队丑闻 总督察将菲佣当性奴2009/01/08
  • 千余“老病残”被假释被指甩包袱2009/01/08
  • 北京首个自选商场:自拿变白拿()(图)2009/01/08
  • 昆明公交案“成功告破”是个啥玩意2009/01/08
  • 观点:传授性技巧也算预防爱滋病吗2009/01/07
  •  
    茅于轼回应争议:骂人者没教养
    时间:2009/01/09 出处:南方人物周刊
      著名学者茅于轼日前抛出“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必要”的结论,他近日解释说:如果我们可以通过粮食来计算18亿亩耕地,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算一算全国要生产多少牙膏、多少鞋子,那你就搞计划经济得了。针对网上的谩骂,茅于轼表示骂人者不可爱,可哀。

      茅于轼2008年12月24日上午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持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学术成果发布会上发布了3项研究结论:一、现代中国,基本上不会发生粮食安全问题;二、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没有必然关系;三、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必要。

      观点一出,引起激烈争论。茅于轼对此解读称,这三个观点的核心观点是——耕地红线是不必要的。他说,“我们要相信市场会进行调节,市场是最有力的调节工具。如果我们可以通过粮食来计算18亿亩耕地,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算一算全国要生产多少牙膏、多少鞋子,那你就搞计划经济得了。”

      茅于轼提到,18亿亩红线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他认为,红线完全没有必要,17亿亩没有必要,10亿亩也没有必要,任何红线都没有必要。

      茅于轼一直强调,粮食生产过程中,许多要素是可以替代的(通过增加化肥、农机等投入提高粮食产量)。他表示,“粮食生产投入的可替代要素有很多,比如灌溉搞得好,产量会提高;化肥用得好,产量也会提高。但如果只就一个要素来说,比如只用灌溉,我老浇水的话,水的效果就差了,我可以用各种要素替代。当然,替代不是无限制的,这可以在边际上估计一个数,我们的研究报告里面有。粮食产量翻番增加,我们没有这个本事,但粮食产量增加1%、3%,需要增加多少要素投入,是可以估算的。”

      有人认为,现在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已经达到了极限、顶点了。不可能再通过增加投入增加产量了。茅于轼认为这个说得也对。现在的化肥用得也非常高,这个潜力也基本上用掉了。但还有新的潜力,比如农民大量用化肥,很少用有机肥。另外,在科技发展方面,现在有基因工程,虽然有好多别的问题,但潜力非常大。

      很多人认为粮食进口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担心国际粮食市场会受国际政治左右,有钱可能买不到粮。茅于轼对此表示,“我们是否可以反过来问这么一句话:如果出现粮食缺口,我们是不是要进口呢。我并不是说中国粮食靠进口解决,而是不足的时候靠进口来调节。日本自给率只有60%,韩国只有40%,古巴只有20%,他们这样活了好多年了。当然,我们不能说他们的做法是最好的做法,但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自给自足。

      “拿石油来讲,日本一点石油都没有,他要用大量的石油,那么他怎么自给自足?全世界这样的国家多的是,我们的石油50%靠进口。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是自给自足,而是要保护世界市场,不管什么原因,都要保护世界市场,要全世界的国家领导人都认识到这个问题。”

      如果拿石油和粮食作比较,茅于轼认为现在来看,石油更重要,因为现在中国粮食不缺,石油一半靠进口。茅于轼说,很多人误解,没有粮食会饿死人的,他是说没有粮食吃,那当然重要了。而现在有粮食吃,石油就更重要。“所以,我说不能用有无分析法,而要用边际分析法。如果用有无分析法,永远是粮食最重要,没有粮食人就会死,那粮食当然重要。你这样分析有什么用?我们要用边际分析法,就是我们增加一点粮食更安全,还是增加一点石油更安全,我们现在粮食已经很多,粮食是很自由贸易的商品,而石油储备不多,而且很不自由贸易。”

      茅于轼表示,有关粮食生产周期,这是个问题,但现在这个情况有改变。现在南半球,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都是产粮食的国家,这样就把周期减少了一半了。另外要有储备,17%的储备就是这个原因,储备肯定是需要的。

      有人提到,放开红线,可能会使耕地快速流失。茅于轼的观点似乎恰好相反,只有让农民自由交易土地,才不会形成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局面,农民才会保护自己的土地。这其实是可以节约土地的。茅于轼认为,红线是国家管理,没有必要。这与农民自己能否保护耕地有一定关系,但没有必然关系。农民要有权利保护自己的土地,非常重要,但它不是放开红线的前提,红线是一定没有必要。

      另外,即使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耕地的政府管理还是需要的。什么原因呢,因为耕地被开发以后,很难变回去。耕地是单向流动,从来没有听说城市土地变为耕地,所以把耕地变为城市用地是要谨慎,世界各国都有保护耕地的例子。

      有人批评茅于轼的报告太粗糙,不够严谨,包括同意茅于轼这一观点的人士。比如吴向宏说,茅于轼的研究实际上立场已经预设了,即“自由市场最有效率,政府干预必须取消”,而研究工作反而粗放了。

      茅于轼认为,“不错,是这样的。我们首先看到了保护耕地红线是错误的,我们再研究有关这一政策的方方面面。对研究的批评,我们接受,一个研究可以做得浅,也可以做得很深入,看你有多少资源。天则所很穷,这也就是一个二三十万的小课题,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相信把最重要的问题都搞清楚了,过去从没人看到的问题,我们看到了,比如百年一遇的缺粮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还有人批评说,茅于轼被骂暴露了中国自由派的困境,进而认为中国自由派让他“哀其不争,怒其不兴”。茅于轼承认自己是自由派,“没问题,但中国改革成功全靠自由派。中国改革的成功,当然自由派也有失败的地方,但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自由派主导的。现在人们可以自由流动,可以自由创业,可以到世界各地旅游,这都是自由啊。不光是我们中国才有自由派,全世界的自由派都这样讲的,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师都强调自由啊,没有哪个强调计划。你看阿马蒂亚·森怎么怎么说的,自由就是发展,没有自由哪来发展?”

      有一些人因为不同意您的观点,而用非常粗俗的话骂茅于轼。茅于轼表示,“这些老百姓都是很可哀的,不是很可爱,可悲哀。这些人如此缺乏教养,不懂得尊重别人,没有理性思考。我觉得从我们小学教育就开始,有一点不同意见就是美帝国主义的特务,思想上如此之闭塞,这是我真正悲哀的地方。一个老百姓搞不明白自己的利益在什么地方,这倒是经常有的事,但这样的没有教养,这个是可哀的。我觉得中国的前途,要变成真正的发达国家,困难不在财富的创造,而在这里,90%的人都用谩骂的方式,连自己的姓名也不敢暴露。”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