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张京华:老庄研究的现状与意义2008/12/21
  • 中国十大作家“剽客”排行榜2008/12/20
  • 姚国华北大演讲:百年中国人的脑震荡2008/12/20
  • 马克思主义、儒家与基督教的共同基础2008/12/19
  • 美女作家的书写与爱情 访深雪 棉棉2008/12/19
  • 邓曦泽: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2008/12/18
  • 郑永年:欧洲人的中国认知和中国担忧2008/12/18
  • 2008年汉语托福考试试题抢鲜2008/12/18
  •  
    汉语比英语严谨性差:以几则笑话为例
    时间:2008/12/21 出处:天涯杂谈
    作者:飞花江南
      
       最近,经常看到有人在转载几则小笑话。如今很多人对这几个广泛流传的小笑话可以说已经耳熟能详了。我觉得,这几个小笑话其实从一个侧面说明,总体而言,汉语相比英语的严谨性要差一些。虽然世界上各种语言可能都不是完美的,但认识到汉语所具有的这些缺陷,也许能加深一下我们对自己语言文化的认识。我们经常自豪于自己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表达能力的语言,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汉语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完美,它也是有不少缺陷的。
       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小笑话,同时也让大家放松一下乐一乐:
      
       1、同事到外地出差,当地的同事热情好客,当晚便在一特色酒店的包间设宴接风。男男女女
      十几个人落座后便不停的聊天,只有一个人在点菜。点好了,征求大伙儿意见:“菜点好
      了,有没有要加的?”
        这种情况,我们在北京一般是让小姐把点过的菜名儿报一遍。于是一位北京的哥们儿
      说:“小姐,报报。”
        小姐看了他一眼,没动静。
      “小姐,报一下!”哥们儿有点儿急了。
        小姐脸涨得通红,还是没动静。
      “怎么着?让你报一下没听见?”哥们儿真急了。
        一位女同事赶紧打圆场:“小姐,你就赶紧挨个儿报一下吧,啊。”
        小姐嗫嚅着问:“那,那……就抱女的,不抱男的行吗?”
      “噗!”边上一位女同事刚喝的一大口茶全喷前边人身上了。十几个人笑做一团,小
      姐更是不知所措。
      
        2、上菜了,先上一个拌拉皮儿。一大盘拉皮儿端上来,接着是几碟儿配料、酱汁儿什么
      的。小姐上菜的时候没留神,一滴酱汁儿洒在一位哥们儿的裤子上了。那哥们儿也是成心
      逗闷子,假装阴沉着脸问小姐:“怎么办呀?”
        小姐很冷静地说:“怎么办都行。”
      “那你说怎么办?”
      “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那你们这儿一般是怎么办的?”
      “要不俺帮您办?”
      “好呀。”
        只见小姐麻利的把几碟儿配料、酱汁儿一股脑倒在拉皮儿上,一手拿筷子,一手拿
        勺子,刷刷几下就拌好了。然后对那哥们儿说:“先生,拌好了,可以吃了。”
        哥们儿努着眼珠子瞪着那盘子拉皮儿半天没说话,另一位同事替他跟小姐说了声“谢
      谢”。
      
        3、上主菜了——烧羊腿,一大盘肉骨头,一碟子椒盐儿。一位北京哥们儿酷爱这口
      儿,毫不客气的抓起一羊腿,咔嚓就是一口,呱唧呱唧的大吃起来。小姐一见,说道:
      “先生,这个要蘸着吃。”
        哥们儿将信将疑的看了看小姐,又看了看当地的同事。当地的同事说:“蘸着吃好吃
      一些。”
        哥们儿于是拿着羊腿站起来,咔嚓又是一口。
        小姐赶紧过来问:“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
      “啊?没有啊。”
      “那请您坐下来吃。”
        哥们儿嘀咕着坐下来,看了看大伙儿,茫然若失。小心翼翼的把羊腿拿到嘴边,小心
      翼翼的咬了一口。
        小姐又说:“先生,这个要蘸着吃。”
        哥们儿腾地一下站起来,挥舞着羊腿怒气冲冲的嚷:“又要站着吃,又要坐着吃,到
      底怎么吃!?”
      
        4、酒菜满席,领导跚跚而来。
        满座起身相迎,一片寒喧之声。
        酒过三旬,上来一道菜:“清炖王八!”
        众人皆喜,然未忘规矩,有人以箸拨王八头曰:“领导动动,领导动动!”
        领导看着被拨得乱颤的鳖头,心中不悦,既不愿谐了此言的尾音又不愿违了众人美
      意,于是乎持勺酌汤,曰:“好,好!大家请随意。”
        又有人曰:“对――王八就该喝汤!”领导气得几乎喷饭。
        未几,汤将尽,有物圆圆浮出,问:“小姐,这是什么?”
        小姐忙答:“是王八蛋。”众人又惊喜:“领导先吃,领导先吃!”
        这此领导没听到“晦气”之言,甚悦,唤小姐:“给大家分分!”
        良久,小姐不动,领导怒问:“怎么,这也分不清楚吗?”
        小姐为难的说:“七个人,六个王八蛋,您叫我怎么分啊?”
        众人听罢,个个伸脖瞪眼,满口美食,难以下咽。
      
      
       从上面这几个笑话中,我想大家应该已经能看出问题所在了,那就是,汉语的同音字在不少语境下容易产生歧义,从而导致对话双方的理解偏差(当然,最后一个笑话不属此类)。例如,“报一下”与“抱一下”,“怎么办”与“怎么拌”,“蘸着吃”与“站着吃”,虽然发音完全相同,在上述语境中也都完全能够顺应前因后果而成立,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当事双方各自按照各自对当时语境的解读去理解这几个词,闹出了笑话。
      
       如果是在英语中,我们就能发现,在上述语境中这样的误解和笑话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表达上述几个意思的动词是完全不同的,首先没有同音引起误解的可能。再有就是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紧密联系的,使人能对前因后果有清晰的理解,所以不可能会产生那样的误解。比如,请“报一下”菜单,用英语可以说“please read our oders for us”,而抱一下则应说“hug me” 或“give me a hug”。后面几个动词也是类似情况,可见其表达所需的动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可能会闹出笑话。
      
       当然,这并不是说英语中就没有因单词发音相同而导致歧义和误解的时候。这种情况可能在各种语音中都会存在。在英语中,可能因为名词发音相同而导致误解的情况会更多一些。但我们应注意到,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语言中,汉语的严谨性明显要比英语的差一些。比如我们说“他(她、它)走出了学校”这句话,如果你只是听到了这句话,只从口语中去理解,你就不知道里面所指的主体是男性还是女性,或者是否是动物。但如果用英语,会分别用he、she和it来表达里面的主体,这样听者对里面的主体的性别属性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另外,由于汉语中基本没有动词时态的变化,所以也容易引起误解。比如同样还是上面这句话,“他(她、它)走出了学校”,如果仅凭这一句话,你很难判断他(她、它)是现在正在从学校里走出来,还是在过去的某一个时刻他(她、它)正在从学校里走出来,又或者是他(她、它)在过去某个时刻已经从学校里走了出来。这就是汉语不够严谨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此外,汉语中一些不合逻辑的习惯性用法也经常令学汉语的外国人头疼。比如你对一个外国人说“我战胜了你”,意思就是我赢了,你输了。而你对他说“我战败了你”,根据汉语的理解仍是我赢了,你输了。这样该外国人就会摸不着头脑了,怎么你“战胜”了我是我输了,你“战败”了我还是我输了,横竖不论“胜”还是“败”都是我输啊?不过这种情况应该算是特例了,权当是另一个笑话吧,其它语言中可能也有这种类似情况。
      
       说汉语跟英语相比严谨性差,并不是说我们必须要用英语取代自己的汉语。其实汉语虽然有些严谨性差的缺陷,有时偶尔导致闹笑话,但这事实上并不会影响我们的表达和交流,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在表达中加一些状语和介词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前后的语境来理解当时的语言表达。比如我们要说他(她、它)正在从学校中走出来,我们就不会说他(她、它)走出了学校,而是说他(她、它)“正在”走出学校。至于这个TA的性别,我们可以通过从前面对话中获得的信息来判断。我们中国人使用汉语的历史已经如此的悠久,这本身就说明这种语音是一种非常有效率和有用的语言。
      
       另外,汉语相比英语也是有自己的优势的,比如说汉语的整体表达能力,古人运用文言文,只用寥寥的只言片语就可以描述一件大事,并且往往还能让你感觉到它把事件描述得活灵活现,非常传神。这样的经典文章,我们可以在《史记》等古人的巨作中屡见不鲜。在这一点上,英语似乎就很难做到。还有汉语表达“意境”的能力,更是一种神乎其神的表达能力,这与中国的传统美学也是紧密相关的。王维一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其所能传达的意思就远远超过了语音本身所描述的那些具体细节,它能让你感受到这些细节之外的许多更深远的东西。汉语的这种表“意”的本领,简直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恐怕也是其它语言所难以达到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也许我们可以说,一个民族的语言特质决定了它的文化特质。
      
       总之,我想说的就是,我们在对自己的语言文化充满自豪的同时,也应该正视自己语言的一些缺陷,承认别的语言在某些方面比我们的语言有优势,其实也并不是一件令自己很失自尊和脸面的事。在思考和看待其它文化问题时,我们也应该持同样的态度。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我想这才是一种比较合理端正的心态吧。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