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中国文坛垃圾化的九大理由2008/11/18
  • 启良:新儒学十评2008/11/17
  • 梦访王小山:最烦人说我心藏大恶()(图)2008/11/17
  • 《秦腔》获茅盾奖是中国文学的耻辱2008/11/17
  • 《参考消息》从内部到公开变迁历程2008/11/17
  • 《管子》“道法家”三篇说质疑2008/11/11
  • 道为内法为外:新书《道法中国》出版(...(图)2008/11/10
  • 中国心性论第三种形态:道家心性论2008/11/07
  •  
    一人一个红楼梦 小僧也来伸伸脚(图)
    时间:2008/11/18 出处:都市快报
    快报读者和王小山拼“红楼”内功



      《又厚又黑红楼梦》王小山 著东方出版社 2008年10月 25:00元 阅读购买

     悦读会NO.5

     本期阅读:《又厚又黑红楼梦》

     本期嘉宾:网络作家“红心杀手”王佩

     地点:体育场路529号晓风书屋

     时间:10月26日下午

     记者 戴维

     等出版社寄来10本样书时,我被“雷”了一下,不是叫《红楼梦遗》吗?怎么改成比“粉红凤凰飞”还绕口的《又厚又黑红楼梦》了呢?

     记者打电话向王小山本尊求证,他也很郁闷:“出版社想改个名字好卖一点吧,封面被改我完全不知情。其实书名倒无所谓,就是一符号,但上面把我说成‘厚黑宝典’,我很不满意。”

     唉,再不满意也得以市场为大。《又厚又黑红楼梦》的首印是1.5万册,刚想夸几句,王小山在电话那头吆喝起来:“现在书市不景气,以前我的书都是起码3万册才起印的。”

     王小山烹制“麻辣红楼”

     王小山说,《红楼梦》大概是被最多中国人了解的书了,既然是百科全书,所有的现实都能在《红楼梦》里找到影子,不妨就借题发挥,说说当下的事儿吧。《又厚又黑红楼梦》就是他两年来报纸开专栏的一个结集。

     因为对《红楼梦》熟透了,借以评议时政,王小山觉得写得轻松,最近有啥时事,往《红楼梦》里一套,准行。其中最麻辣的章节,要数《贾府官方博客》《天香楼夜总会》《大荒山奇闻录》,贵州黔西的强制捐款,厦门的PX项目,北京海淀区救助站的倡议“禁止施舍”,统统成了嬉笑怒骂的对象。虽然不解决问题,但一口气读下来绝对痛快。

     你可以说他是恶搞,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幽默与创新。缺点呢,则是不够保鲜,属于快速阅读的范畴。有人不由揶揄了一把:要是若干年后,王小山成了鲁迅级的文学偶像,这本240页的书时过境迁,非得加上数不清的注释,变成800页那么厚才可以。

     哪个人物最喜欢? 读者投票贾探春

     爱读《红楼梦》的可不止王小山一个。这次报名悦读会的读者就纷纷强调,自己也是资深粉丝。有人小学二年级就看完《红楼梦》了,有人因为太着迷,差点不想参加中考。

     不过,要是比谁读得次数多,还是作者王小山厉害。 “《红楼梦》我从初二开始看,至今看了100多遍了。”这倒不是吹嘘,据王小山密友、“红心杀手”王佩证实,此人整天带着一套“山寨版”《红楼梦》出入各种场所,每年看个两三遍并不神奇。

     红学家周汝昌赞美过史湘云,王小山喜欢的是“女强人”王熙凤,那么,哪个“红楼中人”最受读者喜爱呢?悦读会上来了一个现场投票。结果得票最高的是实行“贾府新政”的贾探春,其次是黛玉,还有一位选择了性格刚烈、亦正亦邪的尤三姐。看来,读红楼,说红楼,永远是趣味盎然的事儿。

      “胡言乱语,我是拥刘派 ”

     写红楼的人很多,王小山有言:对《红楼梦》文学评价比较靠谱的是王蒙,对红学考证看上去比较让人信服的是陈林。“王蒙是从文学角度解读,他是小说家,有优势;周汝昌从文献角度讲有贡献,但他的解读完全是扯淡;刘心武也是扯淡,他的逻辑链有问题,每个点都落不到实处,你只能把他的‘解密红楼’系列当小说看。”

     这可得罪了一位刘心武的粉丝。有个叫蒋瞰的读者美眉很有才,一边看还一边做批注,看到此处,她跳将起来,“在王小山眼里,刘心武拿着甲戌本批语里‘命芹溪删去’、‘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说事不仅没有根据,也很靠不住。可问题是,王小山自始至终没有拿出‘靠不住’的理由和观点来,所以我只好在书页边写道:胡言乱语,我是拥刘派! ”

     此话由我向王小山本人一一转达,王小山小手一挥:“我自己本人也是一个普通读者,刘心武对红学的研究也是业余的。但花纳税人钱养着的红学家们对《红楼梦》的考证,也不见得就比业余的刘心武靠谱很多。从这一点上来说,和尚摸得,刘心武当然也摸得。”既然刘心武摸得,自然王小山也摸得,众读者皆摸得。既如此,且容小僧也来伸伸脚。

     87版红楼 不是一般的差?

     又一个火药点被抬出来了。王小山在书里写道:“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擅自修改原著,而且不是小打小闹,是把《红楼梦》原著的结尾统统舍弃不用;第二个问题就是演员年龄集体偏大,别的不说,晴雯进贾府的时候,年龄只有11岁左右,但你看看那个晴雯,说她21岁都有人信,年龄不像,表演得再好也是南辕北辙,何况,那版的《红楼梦》表演实在谈不上个‘好’字,基本上也就是把台词念出来的水平。”

     立马在悦读会上,王小山就被读者炮轰了一把。因为他称赞李少红版的“新红楼”设置了青年宝玉和少年宝玉,比老版是个极大进步,马上有读者提出:王小山给李少红叫好,他是不是托儿?

     而王小山的理由是:87版红楼不是一般的差,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该腰斩红楼,“我认为全书120回是一个整体,天下能有两个曹雪芹吗?不可能。即使真有高鹗此人,他顶多也是做一些后期整理工作,总比周岭(87版红楼编剧之一)瞎编的强。”

     这个千古悬案还真说不好了,就像王小山说的——几十年下来,似乎红学界只考证出一件事:曹雪芹确有其人。但他到底是谁的儿子,脂砚斋又是谁,120回《红楼梦》是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些疑问恐怕只有天知地知,你我不知。当然,那些职业红学家们也一样——不知道。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