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复旦教授倡议“子随父姓 女随母姓”
|
时间:2008/10/22 出处:新闻午报 |
“有宝宝随母姓吗?”“想让宝宝随我姓,公公婆婆会怎么看?”近几年来,网络上频频发起关于孩子姓氏的讨论。据了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高峰期,双方都是独苗苗,下一代到底跟谁姓引发了争论。
“子随父姓,女随母姓。”日前著名遗传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卢大儒从遗传学的角度,提出一种兼顾男女双方姓氏传递的建议。他认为,姓氏传递如同生男生女随机化,既有科学性又体现公平,有利于消除“生女不生男是断后”的观念。
“改良规则有助追寻双重祖先”
卢大儒教授说,遗传学告诉我们,子女基本上是均匀获取父母各一半的遗传基因,是父母基因共同的传承,从这个角度来看,子女跟谁姓均可以,没有原则问题,但是从姓氏的长远传递来看,这样的方式不够稳定。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是XY。下一代男孩总是从上一代父亲那里继承Y染色体,这是祖先唯一不变的传承。
卢大儒向记者介绍说,从遗传学和表遗传学的角度,母系遗传传递的贡献要大于父系遗传,母亲传递给子女的基因要略多于父亲,主要是性别相关的X染色体的基因要远多于Y染色体,此外,母亲还能够将细胞质,包括含有遗传物质的线粒体传递给儿子和女儿。
卢大儒说,我们身上有母亲传递的线粒体遗传基因,这种传递能够通过母女的垂直传播,一直传递下去,如外婆传给母亲,传给女儿,再到外孙女等,这些传承者和母系祖先拥有共同的线粒体DNA。女儿跟随父亲姓,只能传递一代,有些“浪费”。相反,如果女儿跟随母亲姓,就可以长远地将母姓传递。
卢大儒认为,他提出的这种姓氏传递的改良规则,强调了随机性和科学性,可以帮助我们从父系、母系的角度追寻自己的双重祖先。
“补进母姓可淡化重男轻女”
卢大儒说,他所提出的新“游戏规则”淡化了性别差异,有利于消除“生女不生男是断后”的观念,这也是这一倡议更重要的价值所在。
卢教授引用了这样一个数据:目前男女性别之比竟然达到117:100。中国内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社会问题。究竟是哪些封建的传统观念在驱使一些人重男轻女呢?卢大儒说,答案基本上是这样四个字——“传宗接代”。“似乎只有生男孩才能传宗接代,只生女儿则会绝后了。这里的传宗接代实际上就是姓氏的传递。”卢大儒认为,传宗接代观念是“子随父姓”这一民俗得以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之一。
卢大儒表示,他基于遗传学提出在传统“潜规则”里补充进母系姓氏,让姓氏传递如同生男生女一样随机化,让人们开始接受女儿也可以“传宗接代”的理念,从而推动“重男轻女”这种观念的逐渐淡化。
跟谁姓无关传宗接代
胡申生(上海大学婚姻家庭研究专家)
胡申生说,从理论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子随父姓是伴随私有制产生而产生的,它是母系社会走向父系社会的必然结果。通过几千年以来的繁衍生息,这一传统观念逐步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形成了带有普遍性的民间习惯,已构成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即使是“倒插门”随母姓这类所谓的补充方式,其目的大多也是为了继承女方的父系姓氏,本质还是随父姓。
到现在,尤其是在城市里,“传宗接代”的观念实际上已经是越来越淡薄了。诚然实际操作上,绝大部分人还是让孩子跟着父亲姓,但这并不代表父母们有“重男轻女”的想法。很多时候,因为这是传统,是习惯,是约定俗成。
胡申生认为,孩子随父姓并没有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或是激烈的特殊矛盾。即使有夫妻因为孩子跟谁姓而闹上法庭甚至离婚,也是极为个别的现象。“孩子到底应该跟谁姓?社会并没有把这个问题看得很重。”他认为,这已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没有必要夸张和凸显出来。
“要是我,儿子跟母亲姓,我无所谓;女儿跟着母亲姓,我倒是会不答应。事实上,我女儿无论从长相还是性格、脾气都更像我,她优点遗传于我,她的缺点和我一样。”胡教授并不避讳地从他个人感情角度对卢大儒的建议亮出“红叉”。
倡议在目前作用很有限
文军(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文军教授说,从社会文化角度来说,卢大儒的这个倡议完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首先,这一倡议有法理上的支持。根据我国法律,每个人有选择自己姓氏的权利,既可以跟随父亲,也可以跟随母亲,甚至可以自己另行选择。事实上,我国目前已有一些人是随母亲姓的。
然而,孩子随父亲姓的这一规则,已经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妇女能顶半边天”、“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等豪言壮语令人激动,但不能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社会还是“男性话语权占主导地位”。诚然,卢教授的倡议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做个调查,举手赞成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在观念上“接受”在行动上“不选择”,恐怕将是更普遍的现象。很多问题一碰到“民俗”,就会一边倒,这是一种“不合理的合理性”。
文教授说,自然科学界的新发现,要被社会文化所“内化”,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他认为,“子随父姓,女随母姓”这个倡议的提出,对于男女平等这一目标不断完善,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作用很有限”。
网友评论
·生了个女儿还是外姓,这样只会造成男方家里愈加盼望生男孩,媳妇日子更难过了。唉,中国那些真正传统的一面难道真的考虑了吗? ——“不可行”
·性别失衡是由男女不同的社会地位造成的,也是受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虽然女孩随母姓是有遗传学依据的,但女性却并不见得有多大想传宗接代的欲望。传宗接代是个担子,我觉得不会有很多女性愿意去挑。我认为这个提议不会对性别失衡有多大帮助。——匿名网友
·想起小时翻看家族里的族谱,家族里女子是不上族谱的,如果外姓人嫁在族里,都是简单地记载着:XX妻——X氏!连名都无。——“夜极蓝”
记者手记 遗传学只是视角之一
卢大儒教授希望通过本报,和广大读者分享这样一种认识:姓氏传递的影响因素较多,遗传学只是一个视角,通过这个视角,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和胸怀开阔地看待这个问题。遗传学已经不是单纯揭示生物遗传规律的科学,它已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很多方面,在人类起源与迁徙、民族血缘关系、语言演化、历史考古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所接受和赞成,希望运用遗传学知识对姓氏传递“潜规则”的补充也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卢大儒教授不是在通过挑战传统来提高自己的名声,因为十年前他就已经成名。他更不同意说他“不务正业”的评论。
在学生当中,卢大儒教授还享有这样一个称号“神奇的米卢”。“脑子是用来思考的,嘴巴是用来说话的”,记者认为大学里正需要更多这样的学者,不断地用思考、用想像来点燃自己和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