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Y-3陈芃女士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的高兴邀请到Y—3品牌中国形象总监陈芃作客,跟我们一起聊一聊,关于奢侈品和品位的话题. 主持人:时尚买手现在是一个非常热的职业,您作为较早在国内从事Buyer行业的的人士,给我们先介绍一下有关时尚买手的一些情况吧?
陈芃:其实对我来讲,开始做这个主要因为我回国以后我自己经营我的时尚店,我的从事Buyer行业一直是在日本做的,有七、八年的时间,回到国内这个行业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当时包括我们媒体的朋友,大家对这个行业都没有任何的了解,所以开始让大家知道说什么是Y—3,Buyer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然后它有什么样的不同点,所以当时还有一方面是为了工作的方便,才想到自己来做一个时尚买手。 因为这样的话,就是说进一些日本欧洲非常时尚的品牌,因为国内当时其没有的,对我的工作也是一个帮助,所以是这样开始的。作为买手对我来讲,因为我以前也没有特别想去成为一个买手,就是跟服装和时装,或者是给艺人,或者是给艺人做包装,所以我对服装的了解,可能比普通的人多一些。加上本身学的专业也是这个专业,所以在选货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我的跟随的是我的喜好,一般讲在国外时尚买手这个也非常多。 其实时尚买手,重要的是她要有非常独特的对服装的品位,所以选来的东西,比普通人去一些店去买东西,挑出来的东西更有意思,更有特点,所以就是这样开始的。
主持人:经常参加四大国际时装周有什么样的体会?您觉得秀场的服装和卖场上的有什么差别?
陈芃:其实这个真的是要看你的水准,因为同样,比如说一个品牌,全世界不同国家的专卖店卖的货都有不同,因为每个国家自己做这个品牌的理念不一样。比如说在我们北京店有的一些货可能到了日本,或者到了欧洲,或者是美国有一些东西就不一样。 根据消费者的品位可能也不一样。比如说去米兰、纽约、东京的这些每个季度的展览会,去选货的时候,我觉得的的确确到了现场,可能你会看到真的是这样。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货都看到,因为在一个周里面有上千的东西在那边,你去之前,尤其做这个行业比较有经验的人,你可能有一个计划了,不然的话你根本看不完,而且你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去做一个决定,我要进这个进那个。 因为首先在进货的时候你的资金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让你把所有的品牌都买回去,即使有很好的东西在那里。
主持人:非时尚圈的人常常觉得秀场的东西高高在上,那么秀场服装转化为卖场货品的时候是否会做一些调整,比如设计、材料等?
陈芃:其实一场秀,一般有三种目的,一个是给一些长期的,在欧美这方面比较突出,就是一些明星,这些真的是平时有高消费能力的人,那么他是这个品牌的粉丝,所以每一次把这些名人请来,真的看到他们T台上,走的这些人穿的漂亮的衣服,马上这套衣服我要定,因为有一些衣服不是批量生产的,有一些衣服只是为个别人专门去制作的。 就是参加秀的一些人,全世界估计可能有一百多个人可能就是有很少一部分的群体,真的是高消费的群体。他们就说“哎,我要这一套衣服”,而且可能每一套,都是几十万美金或者怎么样的非常昂贵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不会批量生产的,还有这个秀是给媒体看的。 请最有名的时装杂志主编来参加这个秀,演示。为什么呢,一个就是说展示最完美的一面,在T台上,因为在平时生活中大众穿的,和模特身上是不一样的。而且从化妆到服装搭配都是最完美的状态,这样的话,可以让主编们对他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能够在评论中多写一些好的话出来,这样对品牌的季度的销售会有很大的帮助,最大的部分就是给这些人做一些准备的秀。
主持人:今年看到迪奥裸色的系列,秀场上用的是真的蕾丝,但是在国贸等一些卖场,则实际上是印上的蕾丝花纹的效果。这样是不是会影响到品质呢?
陈芃:品质不会,价格也不一样,就是说T台上看到的一些更出色的那种服装的话,在生活当中真的是销量衣服的话,下来可能上万美金或者是几十万美金,小钻的东西,那都是非常非常昂贵的。所以,那只能是满足非常个体的需要。这是个别的人群的需要,像是一些明星,他们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或者是特殊典礼用得上的衣服。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不可能有机会去参加这些高档的活动,说实话也不会去为了这样一个活动去穿这样昂贵的东西。
主持人:您作为Y—3品牌中国的形象总监,在向中国人传递Y—3精神的时候,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方式?
陈芃:Y—3这个品牌,其实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品牌,从成立到现在有四年多的时间。可能因为它是阿迪达斯和日本的时装设计师合作的品牌,也可以说是运动品牌和时尚品牌的一个结合品牌。所以它是一个非常有突破性,革命性的品牌。 所以呢,当它刚刚一出来的时候,比如说包括麦当娜就选择穿他的服装。也是非常令人吃惊的一面,仅仅四年的时间,变得也不能说是家喻户晓,就是说它的传播能力,被人们知道的速度非常的快,像我们的Y—3在北京是13号开张的。但是呢,仅仅一年前,可能包括有我们很多时装杂志的编辑,他们都不知道Y—3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个牌子。 仅仅一年的时间,我敢说,现在我们的演艺圈,或者说是时尚圈可能没有人不知道这个牌子。所以,比较起来,比如说其他的一些一线的高端的时装品牌,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到中国来也不可能十多年的历史。像Y—3品牌创建才仅仅四年多的时间,进入中国才不到半年的时间被人知道的效率很高了。 所以的话,我觉得可能加上我们Y—3,我当时做的这个Fashion秀,当时我的想法也是觉得说以往大家都做秀,都是给模特穿,那肯定好看。 但其实我们大众不可能各个都是1.70米,不是那么完美的。所以当时我想到,尤其Y—3的品牌形象非常好,基本上可以说能够应对各种场合,作为品牌时装的话,我有这么一个小背心,也是一个非常运动的时尚品牌。 本身就是为了给大家来穿的衣服,所以当时我就想到说,我用一些普通的人,但是是一些适合穿Y—3的人,无论他们身材是什么样的,这样做收到的反响很好。 所以我觉得过去这半年的时间,包括推广Y—3来讲,不是说一个非常强迫性或者是强硬性的方式,而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大家亲身去体会,真的是看了东西,穿了这个东西,就是说用自己的思维去接受这个品牌的方式来推广它。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有很多的奢侈品牌,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实很多人不了解它的历史,在这个品牌与消费者的交流的方式上,您有一些什么样的体会和感想?
陈芃:消费者对时尚的一个理解,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毕竟时尚、时装进入到中国,或者说被中国人重视起来,是很短暂的时间。 那么不像说欧美和日本大家就是说时装品牌,对时装品牌的认知或者说对它的使用,时间相比较来讲的话,中国的的确确是非常短暂的。 特别是很多的东西,这些奢侈品进入中国的时候,的的确确有这个消费能力的人群非常少,我们经常可能说的一些暴发户或者说什么大款,当时我们经常这样说。但是呢,当时这些人去购买这些奢侈品,他可能对这些品牌毫无了解,他只是觉得王府饭店能进去的牌子,那肯定都是全世界非常有名的牌子。 并不会去为了去买这个品牌去考察它的历史背景,这个品牌是如何建立的或者怎么样,他不会去研究这些东西。 可能就是说我穿了这个东西,一个大的Logo在身上,让别人知道我是有钱人,这是最初大家买奢侈品的一个想法,慢慢的其实我觉得这几年大家对奢侈品的理解有变化,其实我觉得更香港的回归非常有关系。从香港回归之后,更主要的就是说可以去香港旅游开放了以后,是一个突飞猛进的变化。为什么呢?因为以前毕竟只是在国内消费的话,在国内你能够找到的一些奢侈品,真的是可数的就几个。当时大家还是有一些比较旧观念,觉得我现在能够看到的品牌才是一些值钱的东西,才是一些所谓的顶级品牌。可是天外有天,这些品牌可能是同类的,或者可能比它更好的,可能没有它那么一线,但是价钱跟它可能也差不了多少。 同样是非常时尚的品牌,数不胜数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因为大家可能当时眼界没有打开,还是有一点像井底之蛙一样,还是在一个小的框框里面。当香港可以自由行了以后,真的是这个速度相当的快,让我觉得眼看着大家对奢侈品的认知,了解度增长了很多,真的是汇集了各地一些好的奢侈品品牌。非常的多,让你可以不用到欧洲去,不用到美国去,不用到日本去,在香港对一些普通大众来讲,你要了解一些奢侈品的话,你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差不多了,所以一下子感觉中国的时尚市场打开了很多。
主持人:刚才讲的奢侈品,其实是分一线、二线等等,您觉得在这种分类上怎么来区分的?
陈芃:其实这个跟品牌的历史有关,比如说像Miu Miu、还有LV,就是说我只是举一些例子,像这样品牌的话,它真的是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几十年以上,或者是上百年的历史品牌的话,而且基本上我们可以讲,它们是真正开创时尚时装的先祖,一些款式都是同他们品牌创立了以后才真正被创立的。那么时装来讲的话,其实衣服比如再怎么变化的话,也不过这几种形状。你不可能把它做成圆的,那可能做秀而已,在生活中大家不可能把它穿成一个球一样的。那包括比如说LV的设计师,有时候又是自己品牌的设计师,自己开一个品牌店。那么这个自己的品牌,属于二线。因为它虽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设计师,但是品牌的历史非常短。那么,所以他就不可能成为一线品牌。
主持人:日本被称为是把奢侈品当日用品的一个国家,您在日本生活了很久,简单讲一下他们的消费观念?
陈芃:我在日本差不多九年,我去的时候是93年。当时因为我读的专业是服装设计,所以接触的可能就是比一般人要多一些。 那么其实呢,我也有一个体会。当我93年去东京,但是一直到差不多97年为止的时间,在日本当时也并不是人人都是非常时髦的。当时到了97年我记得特别得清楚,97年的夏天,突然间我觉得大街上有这么多会穿衣服的人。以前没有,以前不会觉得,会突然觉得今天这么回事,这么多会打扮的人,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那么,后来呢,其实,我觉得,其实从当时97年来的时候开始,日本的时装杂志的改进也是一个突飞猛进的。一直到现在日本的时装杂志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无论是拍摄的技巧,还是服装的搭配技巧,再到实用性都是全世界第一的。有很多欧美杂志虽然做得好,非常酷,但是实用性不是很强。 告诉你全都是那些广告片,今年推出是什么样的款,那么这个品牌的那个品牌的。那么真正作为老百姓来讲,他读这些时装杂志,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去买这些大品牌的消费品。但是对日本来讲的话,日本真的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很奇怪它对物质的可能价值观,跟日本和每一个国家都不一样。那么,可能一个普通人一个月平均工资,可能二万人民币左右,这是一个平均的收入。就是说即使学生,因为学生都去打工,自己挣钱,也会去买这些奢侈品。 他不会觉得,我去花两三万日元,差不多1500人民币以上的东西,到三四千,四五千的东西买一双鞋、买一个包,他觉得是一个很普通的东西。他不会觉得认为这个费用是很高的,我不能接受的。很奇怪,说实话对我来说我都觉得很奇怪,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从学生到60岁的老头、老太太,大家都是这样的消费习惯。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品质的国家,无论是在衣服上,包括饮食,都非常注重品质。所以他不怕花钱,但是他要花这个钱要花得值,花值得才对。 日本方方面面生活中,只要是消费场所,它的服务也好,任何做出来的东西都会让你觉得你花这个钱你值了。所以日本人对这个奢侈品的热爱,真的是到任何一个大的品牌店的话,真的是在那儿疯狂购物的都是日本人。 其实我的分析就是说他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非常高。他要用东西就要用最好的,我不愿意用一个比如说,可能比如说假货或者怎么样的。假货和真货的使用上来讲,也可能有很少的一部分人,的的确确老太太,上岁数的人不可能舍得花很多的钱。他也想美,他可能到中国看到了一些假货,他可能也会买,但是大部分的人拿的东西是一个比较真正有品质的,让别人看到是自己身份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您本人对奢侈品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陈芃:我是很喜欢奢侈品的。但是呢,我对奢侈品的这种喜爱,跟有一些人或者说是一些非常走极端化的人不一样。我每个季度,根据每个季度出的款式和色彩,我会去判断这个阶段会去买他的东西。我不会说这个品牌,我喜欢我就去买这个东西,我会肯定选择的是适合自己的东西。 做了这么多年的时尚,可能十几年了,已经对奢侈品,可能一个是用也用得很多了,看也看得很多了。到现在来讲的话,跟以前的消费习惯已经改了很多了,已经很了解自己了。以前年轻的时候,买东西很疯狂,真的是很疯狂,但是现在的话,可能眼光越来越毒,越来越高,就是说能够让我挑到我喜欢的东西很不容易。 即使有很多的品牌我喜欢,我喜欢Marni、我喜欢Miu Miu,其实我到这些店我去挑,从一家店里挑出来一件就差不多了。我会考虑的是它的价值和这个东西是不是符合。因为我太了解这个行业了,这个东西四千多块我可能看它的面料。我会判断这个会不会买,我比较喜欢买的东西买了以后,基本上十年、二十年都能用的东西,我不会追时髦,会去判断,不会今年流行什么我去买什么东西。
主持人:穿衣是一种品位的体现,您觉得什么是品位?
陈芃:品位其实有一部分是天生的。这个是绝对是有关系的。天生和后天的可能跟受到的教育多少也有关系,你可以是做IT的,你可以是做律师的。但是这个品位是人人都有的东西,只不过是多或者少的东西,一部分是天生。比如说我从小,我从来没有受到时尚教育的时候,我从小的穿着就跟别人不一样,有一些的东西可能是天生的,再加上后天你的眼界,就是说你看东西多了以后,就是说你对这个东西的一些的兴趣爱好,有一些人真的就是不喜欢特别的穿着打扮,就是很随意。 但是随意中也有品位,随意中一个白衬衫和一个牛仔裤的搭配,也可以是一个品位,所以有品位的人可能就是一个白衬衫和一条牛仔裤,所以这个东西是我觉得挺难去用一句话两句话去说的,这个东西是很多方面的因素相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主持人:您觉得品位中风格占的比重有多大?
陈芃:风格其实很重要,怎么说呢,有一些所谓的大家说,品位的高低有的时候,比如说我喜欢一个东西,因为它非常另类。那么如果说这个人它可能是做设计行业的,因为以前比如我在东京学服装设计的时候,我的同学很多男孩子是非常疯狂的喜欢这些另类的东西。 因为当时十年前了,最流行的是男装的是裙装,长款的裙装,我的那些日本的同学都是穿的那些裙子。但是呢,你可以,看到穿成这样另类的人,你不会说他非常有品位。比如说非常怪异的,但是他打扮得非常的有SIZE,它的个人的气质非常好,你可能会觉得酷,你不会说有品位。 但是有品位一般会是怎么去形容一个人,是间接的东西,穿出味道来就很有品位。可能你很简单的一个服装中,你可能问我一件东西,是可能觉得眼前一亮的,很简单的一身黑,我的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在这儿点缀一下,会让人觉得这个人很会穿衣服的。
主持人:现在您经营的Ncstyle,有很多国际大牌,像Miu Miu等,您怎么来选择?
陈芃:我不完全固定的去进这些品牌,就像刚才我说的,给我自己选衣服是一样的,我会看某一季做的东西好不好。比如说上一个Marni可能不是特别的理想我可能就不会去进它,就是这样的一个判断。
主持人: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的风格,您觉得怎么样去理解品牌的风格,同时结合自己的品位?
陈芃:如何去结合品牌的风格,其实我觉得多看其实是最主要的一部分。毕竟大多数人不会像我似的,天天去研究这个东西,因为毕竟有专业和非专业的不同。 比如说你是做IT行业,我是做服装的。我不能天天让你泡在服装杂志里去研究这个,我觉得应该是多看。 我觉得中国时装杂志,还有一些电视媒体,其实在给大家做这种教育传播上来讲的话,应该是一个要再提高一些水准的行业。
说实话日本的时装界,能够有今天如此发达的程度,其实时装杂志和电视的媒体作为是非常非常大的。 日本人本身他们是很谦逊的一个国家,从本身人的性格来讲话,他喜欢去跟比他有能力或者有水准的人去学习。那么能够上时装杂志的东西,他认为是有代表性的,是有说服力的。 他根据杂志出来的东西去模仿,去学习,来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毕竟我们现在的时装杂志,其实都是一样的。它并没有能够给大众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平台,它只是告诉你今年我这个品牌出什么款式了。它并没有能够真正个给大家一个建议,怎么样去搭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行业会做得越来越好。毕竟对大众来讲的话,最视觉、最直观的东西都是从这些电视来的,我觉得对品牌了解的话,就是最接近生活也是这些,对品牌的了解没有的情况下,其实是很难去做一个判断的。 说这个东西到底它是不是适合自己或者怎么样。那么还有一个是的的确确对这种对面料的要求,其实各方面来讲的话,大家如果说真的是对这个时装的东西感兴趣了以后,它会能够慢慢的了解说同样色彩的东西,面料不同,它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一个视觉效果。所以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小城市的东西,如果大家一点点慢慢的积累,可能会对自己选择什么样的品牌自己会有一些帮助。
主持人:您曾经非常成功的包装一些艺人,这本身也是在发掘和培养的过程,您觉得在这样给艺人做形象包装过程当中,您是怎么发掘他们的气质,并且通过这种造型把他们发挥出来?
陈芃:这个就是我的行业的特点了,可能是因为本身专业是做这个的。有一些东西会一看,会一下子就出来了。所以这个是很难,我是如何进行这个思维的,我挺难去解释的。因为这个东西是在一定经验和知识基础上的,你才可能有这样的思维的。
主持人:举一个您包装的艺人吧,比如朴树,比如赵薇?
陈芃:其实当唱片公司找到我的时候,我连朴树是谁都不知道。对艺人真的是非常不了解。但是在做一个歌手的时候,我有我的专业工作过程,虽然我对这个人不了解,但是你已经把这个人交给我,我首先做的是要先听他的歌,了解他的歌是什么性格的,什么样风格的歌。了解了他的歌的基础上我要看他的照片,他长的什么样子,他是一个什么样气质的人,把他的歌和这个人的气质结合在一起,我光看了这个人的情况我会觉得他适合这样风格的东西。 但是我把他的歌结合了以后,会觉得是那种比较斯文气质的人。
但是,我一听他的歌并不是那么HIP—POP,只是一个比较抒情的风格的话,那我决定不会包装的时候,绝对把它做成HI—POP的。我在确认方向的时候要确立的东西,接下来我就要说去对他做包装的时候,首先他的发型我要把他改成什么样子,那么我可能把他从现有的基础上做一些修改,我可能会用一些配饰把他遮住,搭配服装的时候从饰品、服装各方面结合去做。
主持人:对于一个普通人的话,怎么样去找到自己的气质和风格?
陈芃:寻找什么东西是适合自己的很重要,如果你只是给一个条条框框在那儿的话,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和方法。有一些人是圆脸形状的人,还是长方形的人,还是瓜子脸人,但是是因为你的身材或者说你的某一个局部是有不同的情况下,那你可能要穿出来的东西的风格都不一样。 所以这个是可能这样说起来就更复杂了。怎么样给大家一个建议呢,可能因为我做这个专业可能有一些专业病,就是说可能有一些完美主义的职业病。总是希望如果经我手打造人的话,我总希望把他做得完美的状态。
我好像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一个建议,我觉得这样不是我一个风格的真实的做法。我要跟大家讲的话,女孩子来讲,女孩子在中国不化妆的偏多一点,但是在国外基本上大家上班前肯定要化妆出门,或者是淡妆怎么样。 当然说一方面自己更有自信,做事情的时候。另一方面是我给对方是一种礼貌的态度,我很重视你了,所以我才这样来的。在中国的话,大家多数可能不是特别要化妆去上班。这个呢,倒也不是说我一定要求你化了妆去上班。人,即使是同一个人,你每天早上起来的自己都是不一样的。你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天都是不一样。 因为今天我可能穿上这样一身,到了明天我就不想再穿了。因为我照着镜子看到我的脸的时候,因为人一天的疲劳,然后睡了觉以后,可能跟你睡眠的品质优差的原因,可能早上起来你的精神的面貌都不一样。
那么,所以的话,他多多少少都在变化。包括人的年龄每天都在增长的,他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呢?那是绝对不一样的。所以一天包括说这个人,他自己的情绪,还有就是说可能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有阴天、晴天对这个人的影响,在镜子里照出来的精神的面貌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一天大家尝试着去改变一下,今天穿着这样的衣服,明天穿了同样的漂亮适合我今天。反正这个对我来说,每天我看着我自己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每天都不会去穿同样的东西。可能连色彩都不会是同样的。
主持人:您平时穿衣选择的时候,会更倾向于那些高档奢侈品还是一些街边小店淘来货?
陈芃:我最喜欢逛的就是二手店。比如说我这次刚从东京买回来的。包括我昨天穿回来的裤子,我一个朋友看了以后他说真好看。我说你猜猜多少钱。我还给他说我是从二手店买的,他本身也知道日本的价格。然后他去想这个钱,从品质各方面去猜他就说八千日元,就差不多500多元人民币。
在日本来讲应该算是便宜的了。我说不是。70块钱人民币,我这条裤子。那决定看着最少要700块钱的裤子,那绝对是原价是值700块。但是我特别喜欢去这种店去淘这种东西。因为我知道它的品质,我知道品牌,那么我也知道这个品牌的价值,所以我淘到一个又是我喜欢的东西,又是一个这么便宜的价钱的时候,所以非常的高兴。
主持人:现在很多白领会攒钱为买一件奢侈品,您对这样一种消费观念是怎么看的?
陈芃:如果说这个东西的的确确非常适合你的话,你想怎么花都没有关系,这是你个人的权利,那么这个东西的的确确非常适合你的情况下,并不是意味是追求品牌的东西。 你真的是有这种心态的话,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充分的反映一个女人很爱美的心态,你可以不吃不喝,省钱去买这些东西,这一点我没有敌意。但是如果说只是一味的决定这样牌子就是名牌,我一定要拿到他的,要是这样说就是我懂品牌了,我只能说这种人挺可悲的,其实没有必要。
我觉得用假名牌这个事实,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对我来讲的话,我用很多很多的好的品牌,但是我也会到二手店去淘才价值几十块钱的东西,我一定很开心,但是你一定要会淘,我到一个什么样的批发市场。如果我很年轻,20岁的时候我没有挣到很多钱的时候,但是我爱美,我想穿得很漂亮,有很多的方式让你很漂亮,你可以花几十块钱,几百块钱,买到很漂亮的衣服。为什么要去穿那些假的东西呢,意义何在呢?难道你用到那个东西的时候,你就高人一等吗,这让我非常的不理解。
主持人:现在奢侈品牌大量涌入中国,那您对于这样一个趋势,有一些什么样的体会?
陈芃:我觉得这个趋势是很正常的。就是说我们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进步非常的快,包括消费群众的消费能力的增长,和大家真的对生活的品质的要求的增长,这个是持平的。那么我觉得这个事情并不是一个坏事。
主持人:在日本很多设计师已经成世界级的大师了,目前中国来讲,好像没有一个被世界认可的设计师,您觉得这个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陈芃:我觉得还是一个经济基础的问题,比如说在国外去读一个服装设计院校,可以说是比任何一个院校都昂贵的学校。首先你进入到国外的这种服装设计学校的时候,你其实能够体会到的是说这个设备的差异,和包括学生平时上课,比如说做这个服装设计的时候,这些小的工具来讲,或者一些老师能够提供给你的一些工具,告诉你讲解一些提示的一些东西,就是说所有的教材的东西,或者这些工具的东西,光是这个差距就是已经相当大了。
还有大家生活的环境不同,首先在国外生长的这些孩子和中国生长起来的孩子,本身说大环境,你如果是一个人都非常知道怎样去搭配衣服的话,或者非常了解色彩,或者怎么样去享受品位奢侈品的这么一个大环境,你是不需要到学校去学习的,这是自然而然的会进入到你的体内的一些东西的。 它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东西,它是的的确确是从生活中学来的,受周围环境影响的一个很大的因素。
有一些在国内,包括我姐姐,比如说我姐姐跟我的性格差距很大,她是一个根本不是比较重视穿着打扮的人,即使她到了欧洲去旅游的话,她照的照片是跟中国完全不一样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当你到了一个环境以后,你会非常受那个环境的影响。即使你平时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个大背心,你到了一个人人都讲究品位的环境当中去了以后,你就会觉得不自在了。你就会觉得有点太丢面子了,太不好意思了,你慢慢就会看到这些人们的穿着打扮,你自然而然就会学到东西了。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姐姐的例子。但是一回到这边就马上回到以前了。在欧洲的时候,她所有照相的时候她穿着打扮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北京生活的时候,这个非常典型的。所以包括说我刚才说一个是学校各方面的条件设施的不同,然后再加上就是说在国外的这些孩子的的确确他们能够看到这些有品位的东西的机会,太多了。尤其做设计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看的多。
主持人:眼高手低没关系。
陈芃:你一定要看得多。你一定要多出,比如说有机会出国看一些这种时装最发达国家的一些最新款的设计,不光是服装设计,建筑设计,所有的设计你都要看,包括我学这个专业,我学服装设计,我学平面设计,我很多设计都学过。你做这些设计的时候你才有这些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国内学这些设计的人,我相信他们有天分,但是我相信他们缺少的是这些外界的环境,就是能够让他们能够开拓眼界的一些机会,所以这个是跟经济条件是有非常直接的关系的。
陈芃:时尚是什么样子?大家总是这样问。但是呢,其实我是觉得凭我个人对时尚的态度来讲的话,我觉得我当然,首先去了解每一个季度,什么东西是流行的趋势。因为这是我必须要了解的东西。但是呢,我觉得时尚呢,是看因人而定的。因为即使这个季度是流行这样的东西,但并不见得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大家应该去学会去从中去吸收可能对自己有用的观点,或者几个观点。 并不是是需要吸收它所有的东西,就是吸收适合自己的东西,或者是这个季度流行一些精髓的东西就够了。比如说今年是流行绿色,但是这个绿色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我不能够让不适合这个绿色的人也要穿上这个绿色,这个是最忌讳的事情。 比如说有一些搭配的方式你可以去研究,去摸索,那可能今年就是说流行到膝盖的百褶裙,或者说今年流行70年代风格的东西,那花纹又有很多不同的种类,你从中去吸收这个风格,但不一定要这个花纹或者这个颜色,去吸收当中好的观点。那么这样的话,你其实也不是一个落伍的人,你也是一个时尚的人。
陈芃(Nicole Chen)
职业经历
2004 – 今: 2006年5月起担任《时尚Follow Me》栏目的特约嘉宾 2005年8月起担任Y-3品牌亚洲区中国形象总监 CCTV2《魅力新搭档》节目,担任整体形象造型设计总监 担任嘉里中心炫酷酒吧广告整体形象造型设计 担任日本时装杂志《装苑》专栏撰稿人 担任日本时尚杂志《ミセス》栏目制作人及撰稿人 担任《Officiel时装》杂志的专栏专栏撰稿人 担任《ILook》杂志的专栏撰稿人 担任《爱人时尚》杂志的专栏撰稿人 曾任《新鲜》杂志艺术总监 曾任《明星时代》杂志的专栏撰稿人 日本电通广告公司丰田汽车广告整体形象造型设计 棕榈泉高级住宅工程的全部制服设计 北京国际车展NISSAN公司车展的造型设计 著名歌手朴树的专职个人形象造型顾问 演唱组合《水龙吟》的整体形象造型设计
2002-2004: 经营NC.STYLE时尚创意工作室及时装店
日本KOSE化妆品新产品代言人“神田UNO”的造型设计. Figaro, Marie Claire, Officiel, 明星时代,时尚等时尚杂志作为特约时尚造型设计师(Fashion Stylist) 广州时代周报首席整体时尚造型设计师 JOYLAND北京时装发布会首席形象设计及造型 中央电视台电影屏道节目主持人形象设计及造型 日本电通广告公司NISSAN汽车广告整体形象造型设计 北京中影电通公司广告造型设计 房地产平面广告造型设计(BOBO自由城,朝阳园,亚运新新家园,建外SOHO) 明星,艺人的形象包装(朴树,瞿颖,艾敬,王蓉,顺子,赵薇,李小冉,陈琳,谢娜,何琳,孙逸飞,蒋勤勤,陶红,董旋,左小清,周莉,若晓兮,张磊,曹磊等) 经营NC.STYLE时装店,提供服装租赁业务 与日本著名Fashion Stylist 小川久美子女士(电影KillBill的服装造型师)在日本有经常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