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革命中心:巴黎-莫斯科-北京
|
时间:2007/07/18 出处:历史研究 |
流行于1966年—1969年。正式的表述见于1967年纪念十月革命50周年的《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编辑部社论《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中:“现在,世界已进入了以毛泽东思想为伟大旗帜的革命新时代。18世纪末,革命中心在法国,19世纪中叶转到了德国,无产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产生了马克思主义。20世纪初叶,革命中心转到了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随着,世界革命的中心又转移到了中国,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经过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国这个世界革命的中心,变得更加巩固,更加强大了。” 世界革命战略是指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制定的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实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和设想。十月革命胜利初期、1920年苏波战争中、1923年德国动荡形势下、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都曾实施或者打算实施这一战略。虽然由于缺乏赖以实现的主客观条件,实践结果基本上失败了,但却成为其处理与兄弟党和国家关系的基础,要求别人围绕他这个中心转,服从于他的步骤、服务于他的利益。 斯大林晚年曾说,世界革命中心正在逐渐东移……中国将是未来的世界革命中心,你们的毛泽东同志就是世界革命的领袖。这一外交辞令,却深获毛心。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认为苏共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暴露出许多错误,无力承担领导责任,所以世界革命的中心已经历史地转移到了中国。要达到中国领袖世界革命的目的,必须进一步加快经济建设速度,在国际社会主义阵营中超过苏联,在国际上必须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竞争,发动了超英赶美发动大跃进。十年中苏论战的内在动机,也是要争夺马列主义正统和国际共运中心的领导地位。 1965年林彪署名的《人民战争胜利万岁》,较早公开、突出地强调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世界革命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提出现在是“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世界革命“也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势”(国际政治格局是“世界的城市”和“世界的农村”)以及中国是“世界革命的根据地”一系列观点。成为“中国革命中心论”的主要内容和左倾外交的思想基础。文革时,中共理想中的世界革命中心,应当义无反顾地站在反帝斗争的最前线。支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殖的民族解放斗争,[注]建立全世界反帝统一战线;必须站在反修斗争的最前线,要防止和平演变,在国内外都要反修;把自己建设成为最纯洁最完美的社会主义社会,[注2]为社会主义国家树立榜样,为全世界人民指明前进的方向。文革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伟大实验。 在这一观念推动下,一些涉外人员和驻外机构把宣传毛泽东思想变成了自己的主要工作,滥发毛泽东思想宣传品,张贴或展出宣传文革的图片。1967年1月,中国留欧学生69人回国途经莫斯科,在红场列宁、斯大林墓前集体朗读毛主席语录而受到苏方军警围殴,被视作与帝修反进行面对面抗争的革命行动。同时在北京发生了多起红卫兵围攻捷、波、匈、保等国驻华外交官的事件;一些红卫兵还非法越过国境,到越南、缅甸等国去参加反抗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实际斗争”。甚至积极输出革命,不但支持那些尚未取得政治上独立的国家进行武装斗争,而且还鼓动一些已获政治独立的国家继续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为此提供军援和训练。 对中国情况隔膜的西方知识分子,出于对克服社会主义国家官僚主义的期待,克服现代性内在矛盾(高度工业化、分工过细的体制下,人们的存在被隔裂开来,生存的目的被忽视)的欲望,和有求于中国支援的第三世界国家,不吝美词的赞颂迎合了中共的幻觉。 唱片《北京有个金太阳》封套,以红色地球上万杆红旗簇拥着天安门的图案,比喻北京是世界革命的中心,革命人民向往的地方,毛泽东思想光芒万丈的太阳普照世界,要在全球建立起一个红彤彤新世界的自我满足。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制作了多种以“中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为题材的像章。 文革初期唯我独革、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外交路线,屡屡碰壁,连毛本人也感到“我们现在孤立了,没有人理我们了”(1969年3月);而中苏边境紧张、冲突,迫使毛泽东寻求联美御苏的战略突破,世界革命中心的浪漫梦想终于让位于现实主义。只是到了文革后人们才认识到“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一个‘革命中心’”。
[注1] 据统计,中国向越南、朝鲜、阿尔及利亚、古巴、阿尔巴尼亚、老挝、坦桑尼亚、柬埔寨等11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援助,30年间(1950年—1980年)超出500亿美圆。其中仅援越就达200亿美圆。外援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在5-7%之间。而国内民众才勉强解决吃饭问题。王稼祥建议对外援助要考虑国力的意见在文革中被批判为“三和一少”、“三降一灭”。有批评者指出,外援的效果是受援助国并不“感恩戴德”,当他们需要反华时,说翻脸就翻脸。 [注2]学者王年一认为,“纯洁”、“完美”的理想化要求,从逻辑上也促使毛泽东强化、夸大了对中国现实“黑暗面”的估计。
(参考资料:本报记者《热烈欢呼世界进入以毛泽东思想为伟大旗帜的新时代 首都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红卫兵小将座谈国际大好形势》,《人民日报》1967.12.31;张盛发《20世纪上半叶“世界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东欧中亚研究》 1998年第3期;李朝军《从争取平等到争夺领导权──从中苏论战的主题演变看其实质》,《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5年12月号;李丹慧《中苏分裂与文革时期中国外交》,《党史研究资料》1997年第1期;飞天神舞《中国对外无偿军援的对与错》,“铁血博客” http://feitianshenwu.i.tiexue.net/blog/post_1649188_1.html;《文革期间的中国外交(1965-1977)》,www.sis.pku.edu.cn/pub/njun/doc2/4.do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