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网友揭英国名校招生黑幕2007/05/15
  • 中国收费最高的十大高校2007/05/15
  • 高校女教师贪污百万送女留学2007/04/03
  • 九成女博士否认生活像“灭绝师太”2007/04/03
  • 清华博士生辞职修车2007/04/03
  • 哈佛中国学生汤枚捷()(图)2007/04/03
  • 哈佛女孩 美国经验改变中国教育2007/04/03
  • 北大哲学硕士出家追求人生价值2007/03/29
  •  
    带三个表:万恶的高考
    时间:2007/06/07 出处:wangxiaofeng.net
    最近大家都在说高考30年的事情,每个高中毕业的人都经历过高考,如果让每个人写一篇回顾参加高考的文章,估计都能写成血泪史。我回忆了很多那时的经历,发现自己参加高考好像就是稀里糊涂过来的,没什么血泪斑斑的经历。

    我们那年高考招生比例是理科2.3:1,文科1.7:1,但凡平均分能及格的人,都能有学上。据说当年江苏湖北之类的地区高考招生比例在500:1,首都就是好,考大学比地方容易,要感谢我爸爸有远见,把我从东北山沟里拖到了北京,我也要感谢自己很不理智地选择了学文科。

    我上高中之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原来觉得自己挺聪明的,记性挺好的,可是到了高中,学习开始吃力,我的理科比较好,因为不用死记硬背。但是高一的时候,我被物理老师当众羞辱了一次,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女老师,居然当众羞辱我,这让我无法接受,当时我就发誓,再也不上她的课。这样,唯一的选择就是:学文科。可是我的数学、化学、生物成绩都很好,语文、政治、地理、历史成绩一团糟,学文科,这不等于给自己添乱吗。可是一想到物理老师,就是有天大的困难,我他妈也学文。

    稀里糊涂我就学文了。后来发现,文科班比较好玩,大家都比较活跃,在理科班的时候我都快憋出抑郁症了,文科班的同学都能玩得来,而且最主要的是女生比男生多。不过,好玩归好玩,考试成绩一直上不去,39个学生,我的名次总在35名左右,就像中国足球在世界排名一样,因为我除了数学不错,其他功课总是徘徊在剃刀边缘。我的语文成绩很差,但是语文老师比较喜欢我,我至今不明白语文老师为什么喜欢我,我上语文课除了捣乱之外,没有给她留下别的好印象,都上高三了,我还不会写作文。

    文科班我最喜欢上的课是数学、地理、语文,最讨厌的是英语和政治课。每次考试,我基本上保持至少两门不及格,三门在60分左右,一门在90分以上(就是数学),这样的成绩,足以跟韩寒老师相媲美了。他数学差,语文好,我正好相反。

    其实,数学老师一直喜欢我,十八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和数学老师历史性地在广场相会,我们见面,抱在一起,“师生”痛哭。这个数学老师一直对我偏爱有加,常常在放学后给我开小灶,把我叫到他家里,先训我一顿,然后给我出一套题,就这样,一直到我高考结束。

    1986年3月8日,距离高考还有四个月,那天女生都放假了,我觉得无聊,便跟一个同学在楼道里闹了起来,这个同学在国际足联的排名跟我差不多,估计就是个阿曼、也门的水平,我拎着一把扫把,躲在一个拐角处等着这个同学露头,这时他出现了,我举起扫把,一个力劈华山,刚落到一半,我一看是数学老师,赶紧把手停下。老师见状,便说:“一会儿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我当时不怕班主任,因为我跟班主任的儿子关系比较好,常去他们家玩,但是怕数学老师。我知道要出事,战战兢兢来到数学老师的办公室,等待发落。老师看着我说:“你觉得你能考上大学吗?”说实话,当时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大学,就我当时的成绩,能考上中专就不错了,所以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很低,最多考上大专,最不济考上中专,反正毕业后有工作就行。数学老师接着说:“你要是用功,能考上个好学校,既然能考上好学校,干吗不用功?你跟其他同学不一样,你就是不踏实。”数学老师从来不跟我讲大道理,他总是鼓励我。其实那时候我挺自卑的。

    放学回家,我怀疑了一晚上的人生,决定开始念书,争取先考个大专。我开始找以前的课本,以前的课本都不知道被我扔到哪里去了,把家里的犄角旮旯都翻遍了,发现只找出了一半,然后又跟人东借西借,总算把一套教材凑齐了。这样,从1986年3月10日开始,我决定念书,不再闹了,争取考上一个毕业后管工作的学校。白天在学校上课,几乎学不到什么,我上课无法集中精力听讲,从小就这样,即便高考迫在眉睫,也静不下来。所以,只有回家后才能安静下来看书。可是那时候我还有个问题,不能熬夜,一到晚上10点半,眼皮就睁不开,必须睡觉,早上6点起床,人都说早上记忆力好,可我在早上什么也记不住,吃点东西就上学。到了学校几乎就是浪费时间,一天下来,也学不到什么,回家后只能靠晚上这四个小时来复习功课。四个月一共多少个四个小时是算得出来的,那么多要记住的东西,几乎是记不下来的。

    班主任的儿子是历史课代表,这家伙有超常记忆力,地理、政治、历史课本,他能从第一页背到最后一页,原来我总跟他在一起复习,后来我觉得压力太大,他整个人就是一台照相机,过目不忘,我是拿鞭子抽都记不住,所以就不跟他在一起复习功课了。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西城区搞了两次摸底考试,据说这两次考试基本上决定了你的高考成绩,以往都有过统计,高考成绩差不多就是这两次摸底考试的平均分,所以我非常重视,结果,两次摸底考试的成绩加在一起,还不够总分,哈哈,这就是我未来的高考成绩——平均分不及格。这时候我才发现有压力了,但是时间已经不多了,就算是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可是没那个时间,一个月不到,还能干什么呢?

    看着别的同学整天表情呆滞地背着各种公式和概念,一声不吭地为高考做着各种准备,我心里那叫一个凄凉啊,连平时跟我在一起玩的同学都不搭理我了,我要再不努力看书,毕业后就直接下岗了,根本用不着政府动员下岗。

    高考填志愿,我的梦想就是考北大中文系,或者人大新闻系。数学老师问我,想报考什么专业,我二话不说:北大中文系,其实我知道,就我这样的成绩,只能考北大“准没戏”。数学老师问我:“干嘛考北大中文系?”我说:“想当作家。”老师说:“真正的作家都不是学中文的,比如韩寒。”我一听有道理,决定考人大新闻系,做记者是我的一个梦想,那时候我对“无冕之王”很向往,后来做了记者才知道,中国的记者都是被阉了一道才能说话,还无冕之王呢,只能算“无鸡之谈”。但是当时不知道未来什么样,就在志愿表上填了第一志愿:人大新闻系的新闻学专业。第二志愿填了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第三志愿也是我的梦想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

    班主任看了我志愿,很严肃地对我说:“你知道人大新闻系有多难考吗?就你这成绩,肯定不行,今年新闻学专业在北京只招8个学生,咱们班就有9个人报这个专业,你在这9个学生当中学习成绩最差。你能考上吗?”我一听也有道理,如果北京四中、八中、五中、实验中学、人大附中这类市重点再有几个人捣乱,根本就没我的戏。好吧,不考人大新闻系了,改考复旦新闻系。老师说:“复旦大学在北京只招两个学生,那可是上海的重点大学,你也考不上。还有,你干吗要学考古专业呢?那就是挖祖坟的专业,不要考。另外,我们做老师的累了一身病,不希望我的学生考师范大学。”我说:“老师,我喜欢当老师。”老师说:“为什么?”我说:“整天跟学生在一起多好玩啊。而且,如果我当班主任,看见哪两个学生互相喜欢,我一定让他们俩坐在一起。不像您那样,非要把人家分开。”老师一瞪眼睛:“冲你这样,也不能让你学师范专业,还有,你知道特殊教育是什么?”我说:“不知道。”老师说:“就是教聋哑人和弱智的学生。”我说:“那不挺好吗,他们也需要教育啊。以后要是有机会,我连黑猩猩都能教出人的样子。”老师又一瞪眼睛:“不行,一类院校必须重新填。”

    妈的,后来我有两个同学考上了人大新闻系,我去看他们,同学跟我介绍说,你看见门后面下铺那哥们了吗,你要是考新闻学专业,就没他什么事了,他比你少25分,北京学生里面他分数最低。这哥们赶紧过来,握住我的手说:“谢谢啊,谢谢啊。”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唉,当时我要坚持一下,就跟我们老六是校友了。

    无奈,我又把第一志愿填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又遭到老师痛批,数学老师说:“你看我,浑身都是病,当老师辛苦啊,你能考到更好的学校,就别考师范院校。”也是,看着老师花白的头发,虚弱的身体,在中国,当老师怎么就这么惨呢。不过我太喜欢当老师了,为了让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也要当老师。其实当时我要坚持一下,就真的去师范大学了,就可以跟王小山、老颓、苗炜之流们做校友了。

    一度,我干脆报了一个不靠谱的上海空军政治学院,一个提前招生的学校,那个来北京招生的人天天来学校找我,这事被数学老师发现了,老师很严肃地跟我说,但凡能考上正规大学,就别去这样的提前招生的学校。幸亏我没去,我这么自由散漫的人哪受到了军事化管理呢,估计一个学期就把我开除了。

    万般无奈,我只好报考了一个看上去很像大学的学校:中国政法大学,但是第二志愿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志愿是北京师范学院(现在的首都师范大学)。

    万恶的高考开始了,1986年7月7日,这一天,下雨,我妈特地给我做了好吃的,炒了两个菜,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有这个待遇。我去高考的路上,黑云压城,大白天的所有的车都把灯打开了,路灯也亮了,看上去太恐怖了。连着三天下雨,老天都看不过去。第一门语文,交了卷子我就知道考砸了,顶多90分(120分满分)。考地理,我一看卷子,心里这个乐啊,高考前几天,地理老师发给我们一张卷子,也没说是什么,我回家没事做了一遍,不会的又找老师问了问,一看高考卷子,几乎和地理老师发的那张卷子如出一辙,后来我知道,之前凡是做了这张卷子的人都过了90分,没做的人都七十来分。考历史的时候,好几个填空我都不会,就在我发愣的时候,前面的同学钢笔掉地上了,当他哈腰拣钢笔的时候,正好看到他的卷子,那几个不会的填空被我看个正着,一共2分的题,被我捡回来了。考英语,我的愿望就是及格,结果还真及格了。英语老师说,你英语从来就没及格过,高考居然及格了。最让我舒服的是考数学,30分钟我就答完了,然后就趴在桌子上睡觉,以为自己能满分,结果错了一道填空题,被扣了2分。历史题白来的2分又没了。

    第三天考试结束,我回到家里便看到了六门课的标准答案,对着答案一算,我能考478分,这个分数对北京的考生来说就意味着你能考上一个重点大学,我想,政法大学估计没戏了,但肯定能上师范大学。过了一周,有消息说,这次高考判卷比较宽松,还可以放宽标准,于是我又算了一下,觉得可以考498分。分数下来,我一看就傻了,我考了536分,这个分数意味着,我不仅能去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全国所有的大学我都能上。

    原来学习成绩比我好的同学,好像考的都不理想,这是怎么回事呢?想来想去,我发现,那一年教育部实行标准化考试,没人知道教育部会这样,所以之前的各种考试还照着去年的路子,所以我的成绩一直不好,标准化考试,不就是选择ABCD或者判断对错么,这个我擅长,所以我的成绩就好了。但是却上了一个不是自己希望上的大学。后来教育部知道了我这个情况后,为了能让考生去他想去的学校,专门做了一次改革,就是高考分数公布之后再填志愿,这样就合理多了。

    至今我觉得我高考很侥幸,之前没怎么学习,借着高考风格的变化占了一点小便宜,就这样上了大学,上学后更加放任自流,混了四年就毕业了,这辈子我就从来没有体验过寒窗苦的滋味。有时候看到某些人有艰苦的学习经历,我都打心眼里佩服人家。后来还真看了一部美国电影《寒窗苦》,讲的还是大学法律专业的学生校园生活的故事,看后感慨万千,瞧瞧人家美国学生,学法律多难啊,再看看我们,多容易啊。再看看人家的法治社会,是多健全啊,再看看咱们的法治社会,是多荒唐啊。所以我大学毕业后对从事法律行业的工作毫无兴趣,很快就改行了。

    罗罗嗦嗦写了这么多,不是想炫耀自己高考的轻松经历,而是想说,这个科举制度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有时候它跟你的意愿正好相反。所以,那些准备高考的同学们,你们都有一个梦想,但是梦醒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却在另一个地方,高考只是一种人生的被动选择,将来还是要靠你自己去主动选择。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