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爱喝牛奶易患乳腺癌?
|
时间:2007/05/18 出处:北京晨报 |
“另类养生”专家林光常语出惊人遭质疑
“牛奶是给牛吃的,不是给人吃的,喝牛奶有害健康;一天吃一个红薯,保证你不会得癌症。”台湾养生博士林光常15日晚在北京讲养生。他谈吐幽默,语出惊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他的另类理论引起不少营养学家、医学专家的强烈反对。对此,林光常首次回应质疑,“我是当代哥白尼,被打压很正常。有些人误导我是因为嫉妒我。”
另类观点
爱喝牛奶易患乳腺癌
前天晚上,一场养生讲座在第三极书局举行,听众大多是年轻人。几乎每隔一分钟,现场就会爆发出一阵笑声。演讲者就是日前颇为走红的台湾养生博士林光常。
“吃肉会让人寿命缩短。你看那些长寿的人,都是不吃肉的。不要担心不吃肉你营养不够,你看我。”林光常在台上做出蹦蹦跳跳的动作,“我从小就不吃肉,看我现在多健康多精神。”台下的听众们笑了。在约1个半小时的演讲中,笑声不断。
“听他的演讲很开心。”一位刚从中关村赶来的白领宋小姐说,“他的说法很有意思,让人很想尝试。而且听他说了好多国外的做法,觉得应该比我们现在的一些认识更超前、更科学吧。”
在演讲中,林光常多次提到“喝牛奶有害健康”等另类理论,但都以风趣幽默的方式提及,他说,“在我的好多病人中发现,爱喝牛奶的人容易得乳腺癌。我查过10000份病例。”没等听众仔细考虑这个说法,他就又把话题引到了另一领域。
专家质疑
林光常很多观点不可取
违背食物多样性原则
尽管林光常的演讲热闹非凡,有不少钟情他的“粉丝”,但国内医学界、营养学界等多位专家都明确反对他的观点,认为他“哗众取宠误导消费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认为,林的很多观点都不可取。他说牛奶有害。“任何食物吃多了都会有害,但中国人吃牛奶的量远远没有到 ‘有害’的程度。”而“红薯中存在防癌成分,但纯度达不到防癌的作用。”最关键的是,林光常否定了很多食物,比如肉蛋奶等,这违反了国际公认的食物多样性原则。
普通人易受心理暗示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顾方舟认为,林光常的说法是“非常荒谬的,夸大了人体毒素的存在和作用”。至于其理论为何如此火爆,何计国认为,中国老百姓重视养生,但没有获取知识的渠道,一旦一些新奇、具有煽动性的说法出来,就会吸引很多人。而顾方舟则称:“中国老百姓的科学素养很低,基本知识不够,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中国的科普做得很不够。”
首次回应
“打压我是因为嫉妒我”
面对种种质疑,林光常演讲时说:“如果有人对我存在质疑是正常的,任何革命的想法都会被打压。”他举出哥白尼的例子,并称:“没有把我抓起来就算不错啦!”在记者单独再次问他这个问题时,他称,“有些人是故意在误导我,这是因为他们看到我这么火嫉妒我。”
“人不能多吃肉,你看老虎、狮子等吃肉的动物,攻击性多强。在我的研究中,也发现吃肉的人会变得攻击性强。”在他的演讲和书中,随处都会有这样的论述,但并没有解释。因此,有些专家称林光常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当记者就此问他时,他说:“我的观点证据不仅仅是我自己的病例,还有很多别人的研究。如果要证明起来,两天也说不完。”
在演讲之后,记者和林光常约定,继续以邮件的方式进行采访。记者在邮件中问他是否“夸大了身体毒素的存在和作用”和“违反了国际上公认的食物多样性原则”,但直到截稿时,记者并未收到回复。
资料: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乳腺癌
概述
乳腺癌(mammary carcinoma)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女性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各国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北美和北欧大多数国家是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区,南美和南欧一些国家为中等,而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为低发区。在北美、两欧等发达国家,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美国每年有12万乳腺癌新发病例,发病率为72.2/10万,1976年死于乳腺癌的人数为33000。乳腺癌在我国各地区的发病率也不相同,在世界上我国虽属女性乳腺癌的低发国。但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沪、京、津及沿海地区是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地区。以上海最高,1972年上海的乳腺癌发病率为20.l/10万,1988年则为28/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
诊断
1.病史:肿块常是乳腺癌病人首发症状,须问明出现的时间、部位、大小、生长速度快、慢及近期有否改变,是否疼痛,疼痛的性质。乳头糜烂、溢液的时间,溢液的性质。腋窝有无肿块,是否合并妊娠及哺乳。月经史及家族史。
2.查体:首先由全面检查开始,注意胸、腹、盆腔、骼路的转移。而后检查乳房,乳腺的检查应先查健侧,后查患侧。检查应顺序、仔细。应先视诊,注意双侧乳房是否对称,外形有否异常,皮肤有无炎症样改变及桔皮样水肿等。触诊用手指平摸,乳房检查时,上臂伸过头部查乳腺内半,上臂垂下查乳腺外半,查到肿块时按三带区,四个象限记录部位,同时对肿块的性质及活动度详加描述。并压迫乳晕,有否溢液排出,有液体排出时,应记录液体的性质。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时,应注意胸锁乳头肌起点深处之前哨站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检查时应用手将患者上臂举起,用另一手按在腋窝处,再将上臂放下,用手托着患者肘部,检查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检查,因有胸肌覆盖,难查出,多个淋巴结转移时,触之饱满。
3.X线检查:乳腺照相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常见的乳腺疾病在x线片上表现一般可分为肿块或结节病变,钙化影及皮肤增厚征群,导管影改变等。肿块的密度较高,边缘有毛刺征象时对诊断十分有助。毛刺较长超过病灶直径时称为星形病变。x线片中显示肿块常比临床触诊为小,此亦为恶性征象之一。片中的钙化点应注意其形状、大小、密度,同时考虑钙化点的数量和分布。当钙化点群集时,尤其集中在1厘米范围内则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大。钙化点超过10个以上时,恶性可能性很大。
4.超声显像检查:超声显象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显象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5.热图像检查: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
6.近红外线扫描:近红外线的波长为600~900μm,易穿透软组织。利用红外线透过乳房不同密度组织显示出各种不同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此外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强,乳房血管影显示清晰。乳腺癌常有局部血运增加,附近血管变粗,红外线对此有较好的图像显示,有助于诊断。
7.CT检查:可用于不能捫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
8.肿瘤标志物检查:在癌变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直接释放细胞组织成分,并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这类物质称肿瘤标志物。
(1)癌胚抗原(cEA):为非特异性抗原,在许多肿瘤及非肿瘤疾病中都有升高,无鉴别诊断价值,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检查约20%~30%血中cEA含量升高,而晚期及转移性癌中则有50%~70%出现CEA高值。
(2)铁蛋白:血清铁蛋白反映体内铁的储存状态,在很多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胰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中有铁蛋白的升高。
(3)单克隆抗体: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单克隆抗体cA,15-3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33.3%~57%。
9.活体组织检查:乳腺癌必须确立诊断方可开始治疗,目前检查方法虽然很多,但至今只有活检所得的病理结果方能做唯一肯定诊断的依据。
(1)针吸活检:针吸细胞学检查由Gutthrie于1921年建立,现已发展为细针针吸细胞学
检查,其方法简便、快速、安全,可代替部分组织冰冻切片,阳性率较高在80%~90%之间,且可用于防癌普查。若临床诊断恶性而细胞学报告良性或可疑癌时,需选择手术活检以明确诊断。
(2)切取活检:由于本方法易促使癌瘤扩散,一般不主张用此法。只在晚期癌为确定病理类型时可考虑应用。
(3)切除活检:疑为恶性肿块时切除肿块及周围一定范围的组织即为切除活检,一般要求从肿瘤边缘至少1厘米左右尽可能完整切除。从下列切除标本的切面检查可初步判断恶性:①髓样癌的质地较软,切面呈灰白色,可有出血点、坏死和囊腔形成;②硬癌的切面呈灰白色,收缩状,有如疤痕感,向四周放射状伸出,无包膜;③管内癌的特点累及多处导管,甚至可向乳头方向浸润,切面呈灰白色,有时可挤出粉刺样物;④小叶癌的质地较软,外形多不规则,切面呈灰白、粉红色,有时瘤块不明显,仅见乳腺增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