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全球大都市房价比拼2007/03/19
  • 姜丰年利用内幕套现2007/03/15
  • 美国股市再迎“黑色星期二” 2007/03/14
  • 香港即将试发拾元塑质钞票()(图)2007/03/13
  • 周小川揭密近期股市剧烈波动2007/03/13
  • 全球数百亿资金逃离股市2007/03/12
  • 南京十岁小学生用压岁钱炒股 2007/03/12
  • 人大代表点名厉以宁吴敬琏圈钱2007/03/09
  •  
    吃透三句话人人都可成理财高手
    时间:2007/03/22 出处:MITBBS
      据了解,国内一般的中产白领们,目前普遍缺乏的是几个重要的理财概念,这些概念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假如他们能老老实实执行这些理财上的概念,并坚持10年以上,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第一个理财概念:区分“投资”与“消费”
      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乙去买了一辆“奥迪”。5年后的今天: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第二个理财概念:“哈佛”教条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的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第三个理财概念:“理财三句话”
      (1)每月储蓄30%工资,先储蓄,后消费(2)投资年回报10%以上(3)年年坚持,坚持10年以上
      理财走不出这三句话,每句话你都要吃透,完全执行,不能马马虎虎,打工一族才可以变为富有。
      巴菲特在他的书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85岁,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