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东最大国企 鲁能被掏空
|
时间:2007/02/13 出处:中央社 |
山东最大国企 鲁能被掏空
记者(赖锦宏/台北报导)
正当台湾检调忙着侦办力霸掏空案时,对岸的大陆则在全力侦办一起特大国有企业鲁能掏空案,相同的是掏空的伎俩都是复杂的股权交易。一个七百三十八点五亿元人民币的鲁能,经过半年的操作居然以卅七点三亿、不到廿分之一的价钱,就卖给两家私人公司。大陆高层震怒,已成立项目小组彻查这起变卖国有资产的大案。
鲁能集团原为大陆国家电网山东电力集团下属的企业,专营第三产业和多种经营,规模超过胜利油田、衮州煤矿、海尔等知名企业,据大陆国家统计局二○○五年数据显示,以总资产七百三十八点零五亿元人民币傲居山东企业第一名。
国企变私企 暗藏玄机 鲁能创立于一九八八年,创业之初只有五个人、一间办公室;一九九八年,山东电力集团成立山东鲁能集团公司,成为员工持股和国有股共存,山东电力工会代表员工持股超过百分之廿;次年九月,山东电力以鲁能控股公司为核心来管理鲁能集团公司,将部分员工持股的鲁能全数纳入国有轨道,共大量注入山东电力的国有资产。
二○○一年大陆启动电力体制改革。二○○二年十一月八日,鲁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山东电力工会将持有的鲁能发展、恒源经贸、鲁能物资等公司的股权作价八点六亿人民币注入鲁能。当年年底开始员工集资改革,山东电力集团规定员工和科技干部每人三万元人民币、处级干部五万元、局级干部八万元。
完成改制后的鲁能集团,已接近百分之百的员工持股,与此同时,国有的鲁能控股依然存在,两者并存至今。但山东电力透过原鲁能集团,以「员工持股」模式大规模持有垄断性的电力资产,很快引起质疑。中国投资协会会长陈光健在二○○三年初上书大陆国务院,同年八月,大陆国资委、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停电力职工投资电力企业。
但具体实施办法并未出台,于是鲁能膨胀之势未受影响。去年年初,鲁能开始进行「清退员工持股」的改制,六月即以卅七点三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卖给北京的国源联合和首大能源两家私人公司,总持股为百分之九十一点六。
去年十二月,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陈望祥上书大陆国务院,请求成立专门调查组,查清鲁能私有化是否涉及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
扰乱电力市场 影响大 大陆国务院国资委、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官员则表示,鲁能事件后对电力员工持股问题将彻查;鲁能私有化对电力行业影响很大,大陆各省、地方乃至县的电力持股企业也出现低价收购发电资产等行为,扰乱电力市场秩序;利用电网垄断资源,将特高压的规画和鲁能煤电基地绑在一起是「非常危险的」。
日前大陆国资委已成立项目组来彻查鲁能案,国资委、发改委官员均表示,鲁能集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股权转让给两家私人公司的交易当属无效。大陆也在积极制定规范电力企业职工持股的文件,避免鲁能事件在其它省份或城市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