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闻声识曲
|
时间:2007/01/03 出处:wsj.com |
闻声识曲 www.hsearch.nayio.com 2006年12月25日19:36英 | 大 | 中 | 小
Nayio Media Inc.美国首席运营长兼总经理杰伊•博斯(Jay Bose)拥有全世界最好的顾客:如果博斯提供的服务管用,顾客会很高兴;如果不管用,他们只会怪自己,不要求退钱,而且会再次尝试。这是因为博斯和他韩国的同事意识到一件事情: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歌唱得很烂。
总部位于加州的Nayio在韩国推出音乐识别服务已经一年了,鲜京电讯(SK Telecom Co.)的用户对着手机哼一段曲子,花两美分就能收到短信回复,说出他们唱的可能是哪首歌。今年12月中旬,该公司向全球推出该项服务,在hsearch.nayio.com网站免费使用。通过在韩国的早期测试以及在近期一个展会的亲身体验,博斯明白一个道理:和他早期从事的声音识别技术不同,当音乐识别服务识别不出是什么歌曲时,用户并不会责怪系统。“如果找出了正确的歌名,他们会很高兴;说错的时候,他们只会一笑了之。”博斯说道。
让电脑识别出人们在唱什么歌的想法早就存在,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在1995年研发出一种软件,能识别曲调的高低起伏──即所谓的“旋律轮廓”──并将其与数据库中的183首歌进行比对。其他一些学者按此思路继续研究,不过似乎是Nayio第一个将其用于商业服务,研究人们到底在哼什么曲子。
而另一项类似的技术“声纹识别”(audio fingerprinting)是将一段声音与数据库进行比对,直到发现匹配对象,这种技术已很常见。举例而言,MusicBrainz软件能扫描MP3音乐文件,猜出歌名,免得用户自己把歌名标出来。Shazam服务让用户把手机靠近一个放音设备,然后通过短信告诉用户正在播放什么歌曲。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的一些手机也有类似功能。
Nayio的系统有所不同。博斯说该软件比对的是旋律和曲调,而非音符。“我们不看音符,而是看每个乐符间的变化。”博斯说道。通过这种方式,软件能构建歌曲的所谓遗传识别(或密码),公司将其称为“音基”(muGene,“音乐基因”的简称)。Nayio数据库里目前有数千首歌,而且数目正在迅速增加,每首歌被分解为很多500字节的小档案。用户哼唱10-15秒钟,系统将其转换为一段代码,与数据库中的音基做比对,按相似程度列出所有可能的曲名及其相似度百分比。因此用户从哪个音符开始、是否走调、甚至旋律快慢都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每个音符彼此之间的关系相对正确就行。由于曲子都被转换成数据量很小的代码,因此搜索过程和Google一样快:只要几秒钟时间。
使用效果如何呢?可以说好坏参半。一刚开始的尝试非常顺利─我哼了段甲壳虫乐队(Beatles)的“昨日”(Yesterday),被系统识别出来,相似度77%。不过,也许头12秒的哼唱弄坏了嗓子,后面哼的歌都没被识别出来。明尼•瑞普敦(Minnie Ripperton)的“爱你”(Lovin' You)被Nayio误认为枪炮玫瑰乐队的“你并非第一个”(You Ain't the First),“白色圣诞”(White Christmas)被误认为Amiga Mia,系统认为我演绎的Abba组合的“跳舞皇后”(Dancing Queen)有89%可能性应该是豪罗茵(Helloween)的“我活着”(I Am Alive)。甚至连“铃儿响叮当”(Jingle Bells)都被误认为艾拉妮丝•莫莉塞特(Alanis Morrissette)的歌。我妻子的使用情况也是如此:她一开始哼了段“可儿家族”组合的歌,被识别出来,但其它的都惨遭滑铁卢。重要的是,我们两个都没有怪识别软件,而是互相责怪。
意识到人们对自己唱歌不自信后,Nayio又推出另一种服务,使用的是同样的音乐识别技术。博斯将其称作“卡拉OK练歌房”,不过我宁愿称之为“卡拉OK狂想症”:用户对着电脑唱歌,软件会给出评价,从“真棒”到“这简直…”等不一而足。用户能通过简单的评分系统将原唱和自己的表现进行比较,一段一段地练习,直到软件不再冷嘲热讽。如果你对自己的表现十分满意,就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录下自己唱歌的过程,将其上载到Nayio网站,给大家品头论足一番。不过,后果自负。
“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是Nayio提供免费识别的曲目之一,之前尝试的经历让我知道自己在唱歌方面确实有问题。事实上,画面确实令人难堪。在唱罢第一首歌后,我妻子离开房间,没有说她什么时候回来。软件在评价方面同样严格,给我的评语一直是“差”或是“这简直…”。
练习一下歌唱技巧确实是个好主意,对那些不满意自己歌声的人尤其如此。缺点在于:只有20首左右的歌是免费提供的;美国的用户可以通过Nayio的合作伙伴Napster购买歌曲进行练习,该服务很快就会推广到其它国家。
通过哼唱来寻找音乐的做法大有可为,不仅便于用户搜寻CD和MP3文档中的音乐,而且还能搜寻电影、电视剧和影像作品中的音乐。用哼唱方式搜索歌曲对音乐世界的意义可以与Google搜索对文字世界的意义相提并论。Nayio还没有做到那种深度,不过已经相去不远;到那时候它能帮我们练好唱歌在重要性方面恐怕就要退而居其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