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萨达姆-西方先扶起而后推倒的人2007/01/02
  • 盖棺论福特2007/01/02
  • 蒋介石日记大陆出版2006/12/25
  • 金正日入选「时代」今年重要人物 2006/12/25
  • 王小云:十年破译五部顶级密码2006/12/22
  • 共产党人中最著名的卧底英雄2006/12/21
  • 相声大师马季去世 明起接受吊唁()(图)2006/12/20
  • 《Tom and Jerry》卡通之父逝世2006/12/20
  •  
    末代皇帝 生命交给台湾御医
    时间:2007/01/02 出处:中央社
    揭露溥仪秘辛 末代皇帝 生命交给台湾御医  20070102   


    记者(  林淑玲/专访)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所著《我的前半生》六○年代出版时被删的十六万字内容,元月增补出版,揭露了许多骇人听闻的秘辛,也让外界对溥仪一生有更多认识。但更少人知道的是,他在被日本人操控的「伪满洲国」时期,仰赖甚深的御医,其实是台湾人─台大心理系教授黄光国的父亲黄子正。
     黄光国之父 沦为苏联囚 黄家世居台北大稻埕,现今迪化街。黄光国的祖父黄烟篆是医师,黄子正(一九○一─一九五九)毕业于台大医学院前身台北医学专门学校。毕业后与堂弟,也是医师的黄树奎一起在上海开业。一九三二年,日本在东北扶植伪满,黄烟篆经由伪满首任外交部总长谢介石的介绍,让儿子黄子正到当时伪满首都「新京」,亦即长春开医院,并成为溥仪御医。

     黄光国没有见过父亲,是他一生最大遗憾。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战败前,溥仪在日本人安排下,从长春带了包括黄子正在内,一部小飞机的家属、随从,说要飞去东京,却被苏联军队掳获,送往伯力城。五年后,溥仪等人在一九五○年被送回中国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黄子正一九五七年才被放出来,比溥仪被特赦早了二年。

     客死异乡 妻儿逃回台湾 黄子正被苏联关起来时,妻子黄洪琼音怀着黄光国,再过三个月就要临盆,大女儿八岁,小女儿四岁。当他被苏联放出来,回到中国时,发现妻子已于一九四七年带着三个小孩逃回台湾。而当时两岸情势紧张,黄子正根本没办法与台湾的家人连络,遑论是落叶归根;一九五九年客死异乡,在辽宁结束大起大落的一生。

     黄光国谈起父亲的一生,满是感叹。母亲带着他和两位姐姐黄雅雅、黄雅珠从东北逃回台湾那年,正好二二八事件刚结束不久,到今年正好届满一甲子。一家四口跟着东北台湾同乡会逃难,花了将近大半年时间,吃尽苦头才从上海、天津辗转回台湾,身上的钱几乎都花光了。

     更让黄家难过的是,家人几十年完全没有父亲的下落。父亲被掳后,只有初期从苏联寄了一张明信片回台湾老家报平安,之后就音讯全无。在威权时期,黄家也不敢声张父亲与被打为「汉奸」的溥仪的关系,只有一些热心亲友到处帮忙打听。有人说死了,有人说被放出来,在某某地方行医,后来都没有下文。

     获伪满倚重 被视为叛国 由于溥仪与日本人密谋成立「满洲国」,被中国政府认为是叛国行为,在威权时代,黄光国的母亲一概禁止小孩们在外讲父亲的事。在黄家人眼底,所谓「末代皇帝御医的光环」与他们家从来没有关系。

     黄光国大学毕业,出国深造,进台大教书。只要有机会出国,就钻进图书馆汉学数据堆里寻找父亲的足迹。一九八六年,他在夏威夷大学,遇到人类学者吴燕和,正巧吴认得溥仪的弟弟溥杰,才帮忙探听到父亲早在一九五九年就过世了。那时距离父亲过世已经廿七年了。

     黄光国的母亲黄洪琼音三年前以九十四岁高龄告别人间。母亲在世时,黄光国姐弟最喜欢听母亲讲当年东北的往事。「在伪满的时候,讲宫里的事,跟现在八卦杂志喜欢报第一家庭秘辛,一模一样。」「母亲很早从父亲口中知道,皇后婉容身体不好,抽鸦片。」 不过,黄光国觉得,很多宫里狗屁倒灶的事,父亲都知道,但并没有告诉母亲。「父亲是一位很守密的御医。」这可能也是溥仪很信赖黄子正的原因之一。

     黄家现在还珍藏着父亲当年在重要节日进宫穿的大礼服、医疗用品,以及溥仪「御赐」的纪念品。清代的御医都是国之重臣,以使用中药为主。为什么溥仪到了「满洲国」时代,会用台湾人当御医,把生命交到台湾人之手?黄光国认为,这就是最微妙的认同问题。

     黄光国分析,溥仪当年甘为日本人傀儡,成为「满洲国」康德皇帝,年号「大同」(一九三四─一九四五);但他从不信任日本人,担心日本出卖他,或害死他,而日本人也处处防着他。在伪满时代,「宫内府」人员一个日本人都没有。溥仪拒绝日本医师,关东军则不要他再找中国医师。最后基于台湾当时是日本殖民地,台湾人也是日本人,关东军才同意黄子正出任溥仪的御医。

     黄子正到东北之初,开了一家大同医院对外营业,兼做御医。后来「宫内厅」认为黄子正替平民看病,万一把细菌带进皇宫,感染给溥仪就麻烦了。每次黄子正进宫,都要再三消毒,久而久之,黄觉得不方便,加上到皇宫看病也很花时间,每天早上去、下午回,晚上后又得去一次。除了溥仪,后宫生病也都要看,隔没多久,黄子正就专任御医,不对外看病了。

     三儿女遗憾 无缘见父颜 当御医的待遇如何?黄光国说,母亲没谈过酬劳,但从家里当时在东北购置医院,又买洋房,源源不断接待台湾同乡吃住在家里,收入应该是很好才对。台籍大老陈重光、吴三连当年都曾经在东北待过,与黄子正很熟;陈重光有段时间还住过黄家。一些曾经旅居东北的台籍人士返台后,还成立了一个「东北会」,到现在还在连络。

     政府开放赴大陆观光初期,黄光国回到出生地长春,发现父亲的大同医院竟然还在,只是里面住了六户人家,即将拆除改建了。在已经改成博物馆的伪满皇宫,也看到了父亲的照片。

     在黄光国的印象里,逃难回台后生活困苦的母亲,直到晚年还念念不忘在东北无忧无虑的「贵妇生活」。父亲在上海行医时,五光十色的璀灿岁月,也是母亲的骄傲。

     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时,尽管已是民国时代,仍私藏了许多宝物,随身带着,也曾赠送一些小珍宝给黄子正。溥仪有次还曾感叹地对黄子正说:「你跟我跟得不是时候,现在如果是在北京,你就不止是这样了!」对自己三岁登基,才六岁大清王朝就倒台,至为唏嘘。

     在黄光国家里找不到父亲和溥仪的合照,印象中母亲、两个姐姐也没进过伪满的皇宫。黄光国认为,尽管伪满与大清根本没得比,但溥仪满脑袋还是想复辟,宫里的规矩依旧很多。最明显的就是,溥仪在伪满是称「康德皇帝」,但父母私下称呼溥仪,不叫「皇上」,就称「宣统」,还是用大清年号,显然宫里都是这样。

     由于许多当年从东北回来的台湾人,后来的发展都很不错,黄家常感叹,如果当年溥仪没有挑上父亲跟他上飞机,父亲就不会成为苏联的阶下囚,客死异乡,家人回台湾之后的日子也不会过得这么苦。

     跟随亡命团 一去不回头 当年跟着溥仪一起被俘,关在苏联的皇家成员毓詹在回忆录中,把一九四五年跟着溥仪飞日本,却被掳到苏联的人称为「亡命团」。书中还提到不知道溥仪为什么要带黄子正去,并批评黄子正没有头脑,「这是去日本的时候吗?」并质疑黄子正如果知道这趟出去将换来五年的俘虏,再多钱也不会去。

     对此一说法,黄光国说,父亲虽然没有清楚交代当时为什么要跟溥仪去日本,但综合母亲的说法,溥仪指派他跟着去,当「随团医师」当然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当时黄子正看到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的败象已露,私下已经跟妻子分析,伪满撑不了多久,到东京比较安全。黄光国认为,父亲的决定,应该跟钱没有什么关系。

     黄子正当时临行前告诉妻女,「到东京之后,很快就会回来接你们。」没想到一去就回不了头。黄光国的母亲还记得,宫内府当时说,溥仪等人抵达东京,会住帝国饭店。全家人满心期待,很快就可以到东京过新生活。她还把丈夫用的医疗器材打包,随身带着,想说丈夫回来,或者儿子黄光国以后当医师时可以用。

     黄家八○年代得知父亲的死讯后,因为查不到父亲过世的日子,也没办法在父亲的忌日拜拜。母亲在政府开放赴大陆观光后,回东北一次,中国统战部不久就寄来一些数据,说有黄子正的遗物眼镜、印章要黄家人到中国去领,还附有一张坟墓的照片。后来黄光国分析,崭新的坟墓有作假之嫌,遗物也真假难辨,就不了了之,对父亲的思念只能永远放在心里。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