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动修宪程序 台独再夸大步
|
时间:2006/12/18 出处:东方早报 |
推动修宪程序 台独再夸大步 绿营奏第二共和序曲
18/12/2006
台湾的陈水扁总统在「法理台独」的道路上跨出一大步。民进党将在本周三中常会上正式推动陈水扁提出的「第二共和」修宪、冻结现有宪法架构,计划中的新宪「国体」部分订明「台湾是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国号为中华民国」。修宪程序预计下月登场。 总统府和民进党高层透露,陈水扁较早前提出的「第二共和」、冻结现有宪法的想法,已成为未来主要方向。
至于敏感的主权议题,新宪法的「前言」部分描述现有的情况,让新宪法和旧宪法维持一定关系,避免更改现状。
敏感议题下月登场 民进党将在本周三的中常会上邀请一些民间社团讨论环境权和社会政策的宪改条文,奏响「第二共和」的序曲。据该党规划,涉及政府体制、主权等敏感议题,将于宪改气氛慢慢炒热后,在下月正式登场。
府党高层指,「第二共和」的方向已成为这次修宪的基本架构,此宪改方向是冻结现有宪法,避免涉及敏感的主权争议,再于新宪法的「前言」载入符合现况的描述;政府体制方面将推动「内阁制」。
民进党日前讨论多个宪改版本,目前倾向在宪法第一条的「国体」中,明订「台湾是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国号为中华民国」,不采取「台湾共和国为追求人性尊严、自由民主、族群平等、社会公义、世界和平的主权独立国家」等强烈主张,避免触碰敏感议题。
台湾舆论认为,民进党此宪改方向不仅企图深化陈水扁年初提出的「终统」主张,巧妙避开「四不一没有」的承诺,长远来说更为○八年总统选举开辟蓝绿在「统一」和「去统」议题的战场,擦亮民进党带领台湾迈向「正常化国家」的招牌。
日学者率先提概念
18/12/2006
「中华民国第二共和」这个概念,是由日本学者若林正丈于一九九二年率先提出的。当时他用此概念描述「中华民国台湾化」的趋势,即经过民主化程序后,台湾的国家机器本质上的改变。 辜宽敏鼓吹 在台湾,首先提出「第二共和」的人是李登辉。他在一九九八年十月十九日接见政治学者林佳龙时,提出「中华民国第二共和」的概念。李登辉把一九一二年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至蒋介石、蒋经国统治时期列为「第一共和」,一九九六年直选总统后台湾的国家体制是「第二共和」。
台独大老辜宽敏也是「中华民国第二共和」概念的鼓吹者。陈水扁今年十月十五日出席辜宽敏八十大寿的寿宴时,重提辜的有关说法,并承诺透过修宪确立第二共和的宪政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