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龙应台演讲
|
时间:2006/12/07 出处: |
听龙应台演讲 Posted on 2006-12-05 03:54 学期到了尾声,前台北市文化局长龙应台来哈佛演讲。
讲题是 “Isolated, Surrounded, Marginalized and Very Important—Taiwan as a Democracy Lab in Greater China" (隔离、包围、边缘化与极度重要—作为大中华地区民主实验室的台湾)。
我于演讲中场进入,只听到龙应台介绍亚细亚的孤儿故事,故事中主角胡太明于1940年代从日本到中国,又从中国回到台湾,在三地皆被视为次等公民或者间谍,三不像的故事。 其后又介绍了一些台湾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年代事件,包括1971年退出联合国,1979年开始自由发放观光护照,1987年解严,1992年刑法一百条废除,人民享有言论自由等,演讲便在此结束了。
比较有趣的是问答的部分。可惜今年未能去参加马英九、谢长廷、罗文嘉等人的演讲,无从比较起。但是果然便有中国学生发问关于中国是否为祖国 (motherland)的问题。 龙应台的回答是,中国不是,她的概念当中,中国在文化和语言上面是母国,但不是那个不尊重人权的政治体制(state)。又有人质疑她对中国政府的质疑(但此段没有听清),我是赞成龙的说法,作家的工作在于指出读者可能没有看见的部分,而政治人物的工作在于治理(govern),政治人物应该响应作家的批评,而非禁止作家论断。
比起前几年,我能理解中国学生的情绪以及背后可能预设的精英治理需用手段(像我和正道聊到的马基维理厚黑学一般的君王论)的价值观,但我仍然认为言论自由是可贵的,而中国的确在这方面仍然有进步的空间。
前半段的演讲没有听清,等我问了梅仪再来补充罢!
回响及引用 # re: 听龙应台演讲 2006-12-06 15:14 中国听众质疑:「龙常在作品中描述的台湾民主太理想化,却未写出台湾民主的种种可笑和不可取,也不提出中国应如何实践民主的解决方案,这难道不是一种不负责任」?龙应台的回达是:「台湾与大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完全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
奇怪了,中国听众质疑龙应台「为何不指出台湾民主的失败」,又没有「为中国民主的发展指出一条路来」,龙应台怎么能够用「混为一谈」就轻松的打发这些指控呢?这两个个指控是可以单独成立的啊!人家哪有「混为一谈」?应该是龙应台自己把这两个指控混为一谈吧。
除了用「混为一谈」将中国听众的炮火唬弄过去之后,龙应台接着反击说:「大陆对台湾民主只做污蔑和负面报导,强调民主在中国国情之不可行。」
天哪,我们台湾人自己扪心自问,台湾的民主到底为这块土地选出了什么样的政党和在野党?台湾的民主究竟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什么方向?这还需要外人来污蔑和负面报导吗?我们的选民用手中的选票创造了今天这样的局面,我们有什么资格指控反民主的中国拿我们当做负面教材?
龙应台说得没错,她只是一个作家,职责就是批判,不去必解决问题。她也不是胡jt的幕僚,不应担负执行的责任 ( 奇怪了,谁要她负执行的责任啊 )。
但是,当龙应台站在无比的高度,对整个时代大肆批评的同时,她就难道不能稍微想象一下,连台湾这个人口只有辽宁省一半的小地方,都能把民主扭曲成这副模样,全中国一起来搞民主,会是什么情况?民主如何在中国落实,难道她就不能提出一点做起码的解决方案呢?
怎么到了这个时候,龙应台就从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退缩为一个仅需批评的作家了呢?
最后龙应台还说:「批评时政并不如你想象中容易,触犯禁忌的刊物遭到停刊就是最好的证明。」
她错了,批评时政真的容易。龙应台把这个世界骂这样,如今反倒是名满天下,名利双收!被停刊,被监禁的,不是你,龙应台。
# re: 听龙应台演讲 2006-12-06 03:22 by 虫子 胡适早年一直喜欢说"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史家估计唐代人口约莫5-6千万之间(比今天之法国少一些),达摩东来中国后,竟然也能找到不受人惑的人,传下教外别传之"禅宗",而六组慧能 甚至还是"南蛮鴃舌之人".
一个不受人惑的民族自能创出"天可汗"诗歌古文书画艺术佛学哲学等文治武功的黄金时代!
再比一下今天的France. 法国雕塑家罗丹有一名作"行走的人",虽然无首,但仍然要顶天立地,挺着人格尊严走下去!一个民族之艺术家尚且如此气势磅薄的尊敬塑造人的人格与尊严,
也因此法国人口才6000多万,从"自由平等博爱"的大革命火炉中走出来,还经过两次大战战火摧残,但美术音乐艺术哲学文化成就远远超过今天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 (France也造核子弹及航空母舰这类中国最自诩之成就,不过Air Carrier还在中国研究中)
放弃人格的人往往以为自己"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结果往往反而是把整个民族的"命"都扔掉了!
这也就是胡适一直说的,争人格,绝对不可能一个人民没有人格尊严的国家会成就成一个伟大的国家,
# re: 听龙应台演讲 2006-12-05 17:27 by 网友e 20年前龙应台满腔怒火写「野火集」 质问「台湾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今年大部份的台湾人满腔怒火穿红衫 上街头抗议贪腐的阿扁,要他下台
她柔声细气写了一篇「品格」给阿扁上课 还说无须下台....
这一课来得太晚,品格养成的年龄早就过了 品格也已经定形了。
对胡jt、马英九、陈水扁, 她的批评有不同的标准。 # re: 听龙应台演讲 2006-12-05 15:08 by yck 台湾有这么多大问题不能解决,龙应台这些猴子戏唱来唱去有什么意思?与其对胡jt放言,不如想些有用的法子给陈水扁把台湾弄好些
从生理到心里,聋阴台巴子们认同的,是西方的生活及其核心价值,早就不自觉化成了香蕉人。两岸三地中国人百年来从谷底爬起的历程,与聋阴台巴子们何干?中土大地从战火后的满目疮痍到国民精神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历程,聋阴台巴子们视而不见!反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绝不是聋阴台巴子们的悲情演出,那是典型的没落贵族弱势心态,那才真正叫做活该。 聋阴台卖的,就是搞垮刮民档的那套「野火」骗术,此人背景不单纯,中央政府不可不慎! Dear小天: 谢谢你的指教。
明天上完section再来补充一点东西。 # re: 听龙应台演讲 2006-12-05 11:13 by 小天 谁规定学文学一定要写文学? 国之将亡匹夫有责 米兰昆德拉就是文学家直指政治家 不然大家期待文学家写出琼瑶金色摩天轮还是蓝色生死恋这种纯文学的垃圾? 听众被讨好是怎么了? 你当听众是白痴? 期待听众只能做欣赏韩剧的纯文学公民?
# re: 听龙应台演讲 2006-12-05 07:15 by 路客 我觉得她是一个走在浮木上的滑头政客型作家,靠杂文可以直接讨好听众,学文学不写文学是不务正业。 李敖不是就靠杂文走红文坛。
除了点燃脚下的米式民煮渍油稻草堆,悲情的外省龙阴台巴子们还能如何扮演西洋核心价值的打手? 台湾一省与中国全国,二者的发展当然不在一个层次。大一统天下为公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龙阴台巴子定是装作不知吧? ==== 龙应台哈佛大学演说 - 呼吁国际社会正视台湾存在 【文/齐湘】 知名作家龙应台今日受邀于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以英语发表演讲,题目为「被孤立,被包围,被边缘化却又极端重要的台湾──台湾民主实验对华文世界的影响」。龙应台在演讲中强调民主化的台湾对全球华人社群具有重大影响力,并呼吁国际社会正视台湾所遭受的长期孤立不公正对对待以及重视其所扮演的历史性角色。
在历时五十分钟的演说中,龙应台以流利的英语向听众阐释台湾现今孤立的国际处境,追溯台湾边缘化的历史脉络,介绍台湾五十年来民主化的进程,并借着回顾去年连宋访问大陆,以及其后中国青年报因连续刊登龙应台深入介绍台湾民主化的文章以致在今年年初遭中宣部停刊的事件,指出台湾作为华人世界的民主实验室对中国已经发生极为关键的影响,国际社会在一头「中国热」中绝不能忽视台湾以其独特地位所能起的作用以及贡献。
虽然是一场以英语发声的演讲,龙应台大胆选择由文化层面切入,巧妙引述了郑成功、巫永福、锺理和等人的作品,并朗诵罗大佑「亚细亚孤儿」的英译歌词。她将台湾人一百五十年来最深沈、最难言说的历史情感以流畅优美的英文娓娓道来,如此细腻的呈现方式,与会的中外听众为之动容。对历时三十五年之久的国际孤立对台湾人民所造成的深重伤害,更做了极为剀切的呼吁。
演讲后的问答时间也高潮迭起。大陆学人提出几个尖锐的问题,龙的临场反应展现了精准的思路与犀利的龙式风格。
第一个问题从大中国主义的观点逼问龙应台是否仍视中国为其「祖国」。龙闻言表示,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复杂,「中国的文化是我的祖国(motherland),但目前这种政权所统治的中国绝对不是我的祖国 」。因为一个不尊重她所珍视的核心价值的国家,她不能接受为「祖国」。
另一个中国学人质疑,龙常在作品中描述的台湾民主太理想化,却未写出台湾民主的种种可笑和不可取,也不提出中国应如何实践民主的解决方案,这难道不是一种「不负责任」?龙说,台湾与大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完全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大陆对台湾民主只做污蔑和负面报导,强调民主在中国国情之不可行,她必须提供不同官方角度。而作为一个作家,她的责任是为读者指出思考的盲点,如何去解决问题则是政治人物的责任,也不应混为一谈。她说:「我不是胡锦\涛的幕僚,为何要负执行的责任?」这位学人表示,真正治理国家的人面对许多困难,而一个作家只需提笔批评,当然轻而易举。龙正色答道,「批评时政并不如你想象中容易,触犯禁忌的刊物遭到停刊就是最好的证明。」她进一步强调,「作家的职责是批判;而政治人物的职责,便是去回应这些批判。」此言一出,台下响起热烈掌声,结束了一场理性与感性兼具的精彩演讲。
这原本是一场以哈佛东亚研究学者为对象的内部学术性演说,未做宣传,但由于大批慕龙应台之名而来的听众将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主办单位临时决定将演讲移师到大讲堂举行。
会后一位来自台湾的学人表示,这是第一次在哈佛这样的学术殿堂听到呼吁正视台湾存在的声音。龙应台优雅的台风、精准的语言以及机智的应答,较之各国政要及学术界重量级人物有过之而无不及。身为台湾人,内心非常感动,也为台湾出现这样的能与国际沟通的人物而骄傲。
(本文作者为 亚利桑纳大学的新闻系教授) ==== 徐宗懋先生1989年5月在中时晚报发表了五篇文章,总标题是《台湾人──没落的贵族》,「提出没落贵族最主要的两种心理状态是受害意识与族群意识。整体呈现就是沈溺于受难者的角色,缺乏对挫败的自我反省能力,以致于丧失领导者的气势与格局。」(节录自徐着《台湾人论‧自序》,时报文化出版)
《台湾人论》的结语曾在HY转贴过几段。择要重新键入如下:「 塑造一个民族性格的背景一般来自两方面。一是历史的经验(时间),二是地理条件(空间)。时空环境的互变影响了民族性的塑造过程。 中国文化具有高度的一统性。。。。尽管如此,各区域的时空环境在一定期间内仍有不同之处,尤其地理条件的差距有时非常大。中国各地方也就出现了多样的族群性格,在一个土地辽阔的国家是很自然的现象。。。。 。。。 一般研究地域文化的特色也常引用该地著名人物的学说,在思维体系中寻找核心精神。了解台湾族群性格自然也是如此。,台湾开山祖郑成功并非某一哲学门派的创始人,但他所说的话、意见和情感却代表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的生存哲学。。。。 在现实中,典型的台湾人在生活层面上富于同情心,乐善好施,也很能帮助他人。经济上很有冒险精神,能找出不同的赚钱的方法,赚钱是族群接受的成就标准,不太受传统士大夫观念的羁绊;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台湾人家风开放,相反地,家中长幼有序、男尊女卑,讲求规矩排场。政治上,台湾人趋于保守,甚至带着自卑,不擅于领导及组织,很容易陷入乡勇民团式的派系倾轧,政治号召往往必须藉助于族群情感,或停留在保卫乡土的层次,缺乏超越乡土族群的魅力与魄力。擅于反抗,却无法发动革命。 因此作为生意人,台湾人很能钻营,四海之内皆朋友,待人十分大方;做为文人,台湾人则有自闭倾向,带点酸气,文笔放不太开,又往往相当重视金钱。做为政治仁,颇具聪明相,尖嘴利牙,脑筋转得快,喜欢作秀,但气派不够大,常沦为小智小勇,上者牺牲自我,虽未成大局,但总是忠于良心;下者则反复无常,小动作多,猜忌心强,且善于投机。 这里说的台湾人主要指现今住在台湾岛上的汉人,包括本省族群与外省族群。一九四九年前来台湾的外省族群原来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他们也走过一段与本省族群很早以前颇为近似的心路历程,以致于最终两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日渐相近,逐渐合而为一。 。。。」
龙应台哈佛大学演讲:台湾民主化 与中国不同层次
记者( 本报波士顿五日电)
作家龙应台六日受邀于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发表演讲,强调民主化的台湾对全球华人社群具有重大影响力,并呼吁国际社会正视台湾所遭受的长期孤立不公正对待以及重视其所扮演的历史性角色。 龙应台在题为「被孤立,被包围,被边缘化却又极端重要的台湾──台湾民主实验对华文世界的影响」的演讲中,向听众阐释台湾现今孤立的国际处境,追溯台湾边缘化的历史脉络,介绍台湾五十年来民主化的进程,并借着回顾去年连宋访问大陆,以及其后中国青年报因连续刊登龙应台深入介绍台湾民主化的文章,以致在今年年初遭中宣部停刊的事件,指出台湾作为华人世界的民主实验室对中国已经发生极为关键的影响。
演讲后,大陆学人首先逼问龙应台是否仍视中国为其「祖国」。龙闻言表示,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复杂,「中国的文化是我的祖国(motherland),但目前这种政权所统治的中国绝对不是我的祖国 」。
另一个中国学人质疑,龙常在作品中描述的台湾民主太理想化,却未写出台湾民主的种种可笑和不可取,也不提出中国应如何实践民主的解决方案,这难道不是一种「不负责任」?龙应台说,台湾与大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完全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
她表示,大陆对台湾民主只做污蔑和负面报导,强调民主在中国国情之不可行,她必须提供不同官方的角度。而如何去解决问题则是政治人物的责任,也不应混为一谈。她说:「我不是胡jt的幕僚,为何要负执行的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