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霍英东讣闻不见朱玲玲名字
|
时间:2006/11/03 出处:明报 |
据报道,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的丧礼,已定于下周一(6日)下午在香港殡仪馆设灵,供社会各界人士吊唁,并于翌日上午辞灵出殡。霍家在报章发出的讣闻,未有将长子霍震霆的前妻朱玲玲列为家属之一,代表她在媳妇名单中除名。讣闻未提及墓地位置,或显示霍家仍在考虑「风水福地」选址。
霍家后人昨日继续为筹办丧事及选择墓地四出奔走。霍英东长子霍震霆及次子霍震寰,昨晨先后离开霍家大宅,至傍晚才回家,其间未有回应记者问题。
警殡仪馆部署疏导保安措施
警方则两度派人到北角香港殡仪馆一带视察环境,为下周霍英东丧礼作好人流疏导准备。东区分区高层人员昨晨10时许,亲自走往香港殡仪馆,在殡仪馆职员陪同下,与数名同行警员巡视殡仪馆每一层楼层,为丧礼当日的警员站岗安排部署。他们随后到殡仪馆外围视察环境和道路,为当日可能出现的吊唁人潮部署疏导措施,以及就出席丧礼的领导人保安作准备。
灵堂设计师曾布置张国荣丧礼
曾替多个名人,包括包玉刚、张国荣、梅艳芳及6名SARS期间殉职医护设计灵堂的着名插花及灵堂设计师黄源喜,已获委聘替霍英东设计灵堂。本报记者昨日曾到黄源喜的办公室,见到其桌面上有若干霍家刊登在报章上的讣闻,但黄源喜接受查询时,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透露灵堂设计详情。据业界人士估计,灵堂布置费用达30万元,另外殡仪馆的场地费亦达100万元。
霍家今日在各大报章上刊登讣闻(详见A17版),表示霍英东在10月28日傍晚7时30分于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87岁(新华社早前公告说84岁)。现已定于下周一(6日)下午4时在香港殡仪馆设灵,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可到场吊唁。翌日(7日)上午则进行大殓仪式,中联办将举行闭门追悼会,近日将发邀请函给与霍家有关系的人士。
今年9月透过友人宣布与霍震霆正式离婚的朱玲玲,名字没有在霍家发出的讣闻中出现,反映霍家已剔除其亲属身分,毋须她披麻戴孝出席丧礼。
被赞冲破港英封锁
霍氏的公司则以霍英东集团同人名义在报章刊出悼文(详见A17版),形容霍英东「一生充满传奇,有过无数梦想」,指霍老「只求以努力换取回报,以汗水换取成功」。
悼文又指霍老促进港澳同胞与中央沟通,「架设了一道又一道沟通桥梁」。至于霍老的一生,则描述霍老因二次大战香港沦陷而辍学,而50年代韩战期间霍老走私物资到内地事件,则形容为「冲破港英对中国的封锁」。
近日陆续有社会组织在报章刊登挽文,对霍老去世表示哀悼。除了霍家的官式丧礼,曾获霍英东捐助1000万元的传统左派学校的劳工子弟中学,全校师生将于周一举办追悼会。劳工子弟中学80年代艰苦经营,需筹款3000万元改建校舍,霍英东得悉后慷慨解囊捐助1000万元。学校为答谢霍英东的支持,礼堂以「英东堂」命名,更邀请霍英东亲自到校主持揭幕。
霍老最后时光不忘国家大事
另据报道,霍英东生命的最后100多天在北京协和医院度过。据贴身照料他的医护人员透露,霍老留院期间,仍不忘国家大事,每天读报,另一方面又严守医生叮嘱,即使被禁喝他喜欢的橙汁,也没有怨言,没有因特殊身分而提出任何特别要求。
根据新华社报道,北京协和医院为医治霍英东,特意抽调十多名资深专家组成医疗组,每天为他会诊一至两次,有时候还会邀请北京其他医院的专家参加。
过时过节贵宾楼宴医护
「最严格遵守医嘱的人」,这是医疗专家组对霍英东的评价。据医院特需医疗部副主任白纯政透露,橙汁是霍老生前最喜欢的饮品。由于担心引起呛咳,医护不让他喝橙汁,甚至限制白开水的供应量,霍老都全部照做,从未因自己的特殊身分提出特殊要求。
医疗部另一名主任李冬晶则形容,「霍老脸上总露□平和的微笑,没有一点架子。他的衣着简简单单、朴实无华,多少次来医院,总是一身运动服,一双运动鞋,全然没有商界巨人的威严和霸气」。
每逢过时过节,霍老总不忘邀请医护人员到贵宾楼用餐,还把他的传记当礼物送给大家。
留院期间每天读报
霍老平时爱讲广东话,医院便将一位来自广州的护士调到他身边,而医疗组成员胸外科专家李泽坚教授亦是广东人,每天都会陪霍老聊天。
医护人员又表示,霍老在北京接受治疗期间,他坚持出席各种会议,从未间断过读书阅报,每天早晨,家人都要给他带来厚厚的报纸,包括香港《大公报》、《文汇报》,还有《人民日报》等内地报纸。
千万捐医院成立肺癌基金
霍英东去世后,他的子女把霍老尚未用完的特效药全部留给了医院,希望用于救治其他病人。霍英东生前为北京协和医院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霍英东肺癌专项研究基金」,资助医务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