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罗检秋:晚清汉学的源流与衍变2006/10/22
  • 真相:八国联军武器不如守城清军2006/10/21
  • 清末梁启超新闻自由思想述论2006/10/21
  • 清军为什么打不过八国联军2006/10/19
  • 鄭成功為何要屠殺荷蘭牧師2006/10/17
  • 对“清朝对中国做出十大贡献”的看法2006/10/14
  • 胡长明:慈禧与清末改革2006/10/12
  • 秦晖:晚清以来启蒙运动再思考全文2006/10/07
  •  
    另一个角度看荒淫极欲的洪秀全
    时间:2006/10/24 出处:文史长廊
      不管庙堂语言如何评价洪秀全,民间随着对太平天国了解的增加,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最臭名昭著的是洪秀全的穷奢极欲。金田起义时他即选美纳妃15人;一年后打进永安时,“耽于女色,有三十六个女人”;打出广西后,虽经蓑衣渡大败仗,但到湖南道州又纳何贡生“进献美女四人”;占湖北武昌后,“首逆称选妃,使民间女子往阅马厂听讲,至则选十余龄有殊色者六十人”;进入天京小天堂后又征选更多美女。据《江南春梦笔记》记载,总计有2300多名妇女在天王府服侍天王洪秀全一个人。

      如果洪秀全只是又一个“打到东京去,自己做皇帝”的普通造反者,这一切也不希奇。希奇的是自奉为上帝次子、耶稣之弟、救星降凡的洪秀全同时对男女大妨近乎病态的重视。太平军建有男营女营,从一开始就强调男营女营“不得授受相亲”,连夫妻都只能在战胜妖魔,最后取得胜利时才能团聚。为了进一步强调,洪秀全在修订“摩西十诫”时尤其展开说明了其中的第七条“不得奸淫”,还自撰打油诗云:“邪淫自是恶之魁,变怪成妖甚可哀。欲享天堂真实福,须从克己苦修来。”他下令:“时时严查军中有犯第七天条者,一经查实,立即严拿,斩首示众,决无宽赦。”

      史景迁写到这里,不无尴尬地指出:“洪秀全在为太平天国信徒制定这样严格的道德戒律时,毫不羞愧地把自己排除在天条惩戒之外。”在天京时,他给高级同党规定了妻妾的数目:东王、西王11个,其他封王和洪秀全的兄弟6个,高级官佐3个,中级官属两个,下级官吏和普通人1个。他还引用《圣经》向可能对这种规定感到失望的人解释:“别生嫉。天父造亚当,使他与夏娃联结,一夫一妻,这原本是然。”

      为西方人提供平等思想的对上帝的信仰,在这里却为无耻的特权和等级制度提供合法性,这其中蛮不讲理的流氓逻辑,对普遍主义原则肆无忌惮的利己化附会,体现了当事者最基本的道德自省能力令人难以置信地缺乏。明明一副彻头彻尾道德** 的嘴脸,却以道德化身号令天下,人世间真是再难找到比这更不堪的事情。西方典籍提供的符号系统的合法性背后,完全是腐朽的“家天下”的皇帝思想和做派,传统的幽灵借西方典籍的躯体还魂并狂欢。而且,腐朽的传统做派与他们口头上倡导的崇高理念之间的强烈对比,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审丑”效果。作为学者,史景迁对中国的态度无懈可击,可我无法想像对中国稍有偏见的西方人在读这本书时,会怎么想。

      洪秀全等人身上体现的传统力量之强大,文化变革之艰难,令人不寒而栗。但太平天国历史中,更大的悲剧也许是洪仁。洪仁自1850年离开广西老家后,居住香港,在传教士和西方人之间生活了近10年。如果说洪秀全等人只是借题发挥,洪仁却颇得西人思想的真髓。最早翻译《论语》等儒家典籍的著名英国学者理雅各(James Legge)曾这样评价他,洪仁是“唯一一个我与之勾肩搭背,一起行走的中国人”,是“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中最友善、最多才多艺的。每当想起他,我就心怀崇敬和遗憾。”1859年,洪仁辗转赴天京加入太平天国,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勾股之臣后,面对前来访问的传教士朋友时,他的身份却变得暧昧起来:“当他从沙发上站起来向他们致意,用英文说‘你好’并与他们握手时,他是个和蔼可亲的主人。但他又身穿绣有龙纹的花缎长袍,头戴镶有宝石的镀金冠,成群的男孩为他打着屏扇。身穿绿黄色袍子、头发飘垂用丝帕束着的下属列队在他面前敬候。”

      他不得不为太平天国的宗教政策辩护:洪秀全是耶稣的弟弟,那时因为洪秀全认为,“基督是上帝最伟大的信徒,而他自己则仅次于他,排位第二”;天王降凡应该理解为“不过是指带有神圣使命的自然出生而已”;他本人不相信已故东王杨秀清上帝附体的神迹,但“天王不允许人们对此有任何怀疑”……

      1864年10月, 洪仁被清军擒获。在审讯过程中,洪仁反复申述他对天王无上权能的确信,认为他“其天禀圣聪”,虽然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享福最长者,首推天王”。与他形成对照的是,在天京被破时已被捕的李秀成被问及为什么辅佐天王那么长时间时,平素戴着一副西式眼镜的李秀成在他的自白书中写下最后一句不完整的话:“实我不知之也,如知……”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