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网络恶炒《流血的黄色录像》2006/10/19
  • 鲁迅“看不起郭沫若田汉之流”2006/10/17
  • 儒家为什么一定要挨骂?2006/10/16
  • 天涯侠客“菜霸”只是一名17岁的小孩...2006/10/15
  • 芦笛:伪造历史的始作俑者孔丘2006/10/15
  • 黄守愚正式起诉易中天2006/10/14
  • 国学大师张中行的婚恋故事2006/10/14
  • 阎崇年终于向易中天开火了2006/10/13
  •  
    莫之许:就所谓鲁迅说两句
    时间:2006/10/19 出处:牛博
    鲁迅先生70周年忌日到了,网络上复又铺满了与鲁迅相关的文章,我的朋友赵牧在牛博上说自己“不好意思说鲁迅 :许多人,许多媒体近来都在说鲁迅. 看看现在的新闻文坛的那个熊样,深感不好意思说鲁迅。”按理,我比他更没有资格说鲁迅,不过在下此次开博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训练一下闲扯的技术,以改变被和菜头恶谥为“干屎橛”的文风,所以,也不妨谈谈:

    读鲁迅的书是有收获的,或许是天性缺乏文学感悟能力的缘故,鲁迅的《野草》甚至其小说,我都没读出什么东东来,倒是其一些杂文中的内容,印象深刻,比如这么一段:

      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贴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辱,但也可以凌辱别人;自己被别人吃...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供他驱使了。

    这话我听来耳熟,因为我一哥们曾经不止一次对我说,这辈子的理想就是“不再被人鸟,而可以鸟别人”(发音请从鲁智深),如此看来,鲁迅所言仍未过时,这仍然是一个鸟来鸟去的“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的社会.类似的洞见,鲁迅杂文中实在太多,读来大有营养。比如他论文字狱,居然论证出有些文字狱是因为隔膜,其所引用的案例“乾隆四十八年二月‘冯起炎注解易诗二经欲行投呈案’”更是让人读来既好气又好笑。

    不过,说到鲁迅的伟大之处,我却一直比较不确定。以文学成就而论,我没有什么发言权,似乎也没有人单纯把他看成是文学大师;而其思想或学术,才纯粹观念的贡献上,在我看来,似乎也并无突出的原创贡献;如此,

    鲁迅之所以被许多人推崇,之所谓伟大,大抵是因为其某种“精神”吧。记得张承志是这么说的:

      曹雪芹固然伟大,但是太中国人味了。或许曹雪芹是满洲族人,但满人比汉人更北京化、更市井化、更充溢着孔孟之道的霉味。中国从来只能由曹雪芹型的人物代表;但中国需要的却是另一种人。腐朽的中华文明不该再增添什么"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之类陈言滥调。中国需要公元前后那大时代的、刚刚混血所以新鲜的"士";需要侠气、热血、极致。 

    今日在网上看见陈愚先生的文字,也有类似之言:

      鲁迅的精神核心,就是反抗。他的生命存在,横亘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间,呼吸于方生方死的大时代,他肩住黑暗的闸门,闸门里面是压抑人性的大家族,吃人的礼教,闸门外面是不可知的未来。。。。。。。七十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鲁迅那里得到精神的慰籍。在这七十年里,这片广袤的土地常常显出精神的荒寒,也曾有过持续的无望。但是,他的存在,除了总是让一部分人不快,也总是让一部分人温暖。只要社会不公仍然存在,鲁迅的杂文,就会一遍又一遍地被引用;只要生命依旧虚无,鲁迅的散文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击中灵魂;只要文学还有价值,鲁迅的小说就会一代又一代成为艺术的源头。这就是我们今天仍然无法忘却鲁迅的理由。


    可见,鲁迅大概是以其精神感动着后人,并因此而荣膺伟大这一称号的,即如我,在阅读林贤治先生的《鲁迅的最后10年》的时候,也似乎通过林先生的叙述而与鲁迅先生有了超越时代的共鸣,他那种在身历惨痛记忆之后不愿忘记不愿屈服的心境,也确实触动了我的心扉。人们常将鲁迅与胡适加以对比,如果仅仅以理性而论,胡适的点滴改良论,合乎我一贯的理念,但是,我以为,鲁迅在广州的经历,使得他不可能如胡适那般从容,这一同情的理解,我希望扬胡抑鲁的人士,也能有适当的体会。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