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赫鲁晓夫:唯一未葬红场的苏联领导人2006/10/17
  • 谁砸开了苏联专制的大门?2006/10/17
  • 几位苏联革命家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辞2006/10/17
  • 赫鲁晓夫改革栽在了何处2006/10/16
  • 俄要向中国劳工出租村庄2006/10/16
  • 苏东剧变后国内民主社会主义研究述评2006/10/15
  • 揭密苏联的人与动物杂交实验2006/10/13
  • 莫斯科绝密的地下2号地铁()(图)2006/10/08
  •  
    东欧巨变是西方特工机关操纵的?
    时间:2006/10/18 出处:凯迪网络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事物总是在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中不断发展,曲折
    前进。10年前,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时候,帝国主义的战略家们和整个国际
    垄断资产阶级弹冠相庆,额手称快,兴高采烈,说这是“人民的选择”!10年以
    后,事情起了变化,作出这种“选择”的人民懊悔了,最明显的是罗马尼亚。

      1999年11月25日《苏维埃俄罗斯报》刊登了《回来吧,齐奥塞斯库同志》一
    文,其中披露:1989年12月首先向当时的罗马尼亚工人党总书记、总统齐奥塞斯
    库发难的蒂米什瓦拉市“举行了群众性游行,3000多名工人打着标语走上街头,
    抗议‘改革家’搞的反人民的资本主义。同时他们还打出这样的标语:‘我们热
    爱您,齐奥塞斯库同志!我们愿意与您在一起,不想再受苦了!”“在首都西南
    部地区有1万名工人举行了抗议活动,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知识分子以及农民和司机
    们的响应。”“在首都布加勒斯特,也有500名工人上街游行,要求解散政府。他
    们打出了怀念社会主义的口号:‘您在哪里,齐奥塞斯库?’‘回来吧,齐奥塞
    斯库同志!’”

      老牌的英国《泰晤士报》1999年12月23日发表了《罗马尼亚人为齐奥塞斯库
    流泪》。文章称:“时近圣诞节,罗马尼亚已故的独裁者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
    墓前堆满了鲜花。10年前圣诞节的那一天,齐奥塞斯库与他的妻子埃列娜一同被
    行刑队枪决。”“西方一位外交官说:‘纪念共产党政权被推翻10周年之际,没
    有任何庆祝的心情和成就感。人们走路时低着脑袋,扪心自问:‘这一切值吗?’”
    “当齐奥塞斯库死去时,人们欢呼,高喊:‘我们杀了一头猪。’但是现在他们
    说:‘可怜齐奥塞斯库,他死时像一条狗,没有一支腊烛。他是好人,但我们打
    死了他,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读了这些文字,真让人有“人心叵测”之感。然而,对于我们代表人民执政
    的共产党来说,剖析这种“叵测”,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这种“人民的选择”和
    “人民的懊悔”,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审视的是,罗马尼亚10年前的那场巨变,能简单地说成是“人民的选
    择”吗?非也!《苏维埃俄罗斯报》的文章说:“1989年12月25日,罗马尼亚总
    统和他的妻子被处决,当时西方报刊把这场动乱称作‘自发的’人民起义,而实
    际上它是西方特工机关操纵的。”这种“操纵”,我们中国人民是领教过的。19
    89年春夏之交,西方特工机关不是也在竭力“操纵”某些中国人吗?只是没有“
    操纵”成功,以失败告终而已。因此,用暴力推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改变
    社会主义制度、复辟资本主义的悲剧简单地说成是“人民的选择”,是不能成立
    的。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被推翻是有国内的人民群众方面的原
    因的,或者说,这种“推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民的选择”。“唯物辩证法
    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毛主席
    《矛盾论》)那么,当时的罗马尼亚人民为什么作出如此“选择”呢?而作出了
    这种“选择”的罗马尼亚人民为什么在10年以后又懊悔了呢?对此,上述的两篇
    文章有所提示和折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思考。

      《苏维埃俄罗斯报》的文章提示说:“罗马尼亚的‘改革家’们只会搞破坏。”
    在齐奥塞斯库当政时,“80年代中期罗马尼亚的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产值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60%,化学、冶金、机械制造这样一些部门的产量几乎增长一倍。罗
    马尼亚的工业解决了一些最复杂的技术问题,包括生产核能装置。80年代也是罗
    马尼亚农业的鼎盛时期。1982年粮食收成创历史记录,人均粮食产量第一次突破
    1000公斤,保证了国家在粮食上的完全独立。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建设的另一个特
    点是坚持缩小贫富差距,1950年贫富收入的差距为23倍,到80年代仅为5.5倍。”
    “而罗马尼亚的‘改革家’们又做了些什么呢?他们使国家陷入了巨额债务危机,
    今年应当偿还31亿美元,2000年应当偿还23亿美元,它面临着无法偿还外债的危
    险。在一小撮新贵神话般地暴富的同时,罗马尼亚的人均月收入只有约80美元,
    比捷克人少80%。罗马尼亚被认为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所以人们的怀旧情
    绪也就更为强烈,这是可以理解的。”《泰晤士报》的文章则写道:“一位64岁
    的退休律师说:‘所有的人都对齐奥塞斯库的死感到遗憾。我们有了言论自由,
    但那又怎么样?现在我们这么穷,生活水平逐日下降。’”“一位西欧官员说:
    ‘人们的思想很混乱。大多数人希望实行市场经济,也非常了解自己拥有的自由,
    但是同时他们又希望像过去那样有着享有无上权力的国家的保护。那时候,他们
    有工作,有住房,生活在无忧无虑的无知之中。’”

      综合上述两篇文章中的引文,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分析:一、罗马尼亚人民
    当时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是认为以齐奥塞斯库为代表的共产党政权“独裁”,
    不民主,没有“言论自由”,而“改革家”们则许诺以“民主”、“自由”。因
    此,他们就抛弃前者而选取后者。二、至少在直接意义上,这种“选择”主要立
    足于政治而不是立足于经济。三、这种“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对以齐
    奥塞斯库为代表的共产党政权的“独裁”不究其里,不懂得这种“独裁”同封建
    的、法西斯的“独裁”有本质区别,不懂得这是抵抗西方侵蚀、颠覆所必需的,
    尽管有时可能做得过了头。但是,正是这种“独裁”保证了国家在经济上的独立
    自主和迅速发展,保证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有工作,有住房”,生活“
    无忧无虑”。四、他们对“改革家”们许诺的“民主”和“自由”也不究其里,
    既不作阶级分析,又把“民主”和“自由”当作目的来追求,这样也就识不破那
    些包藏祸心的“改革家”们的真面目,上了当、受了骗。而一旦觉悟,悔之晚矣。

      这里有必要着重讲一下应如何看待“独裁”。我们坚决反对封建的、法西斯
    的专制独裁。但是,一见到“独裁”这个词就反感、恶心,一听到人家说我们“
    独裁”就自惭形秽,理亏气短,矮人三分,这决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献中,毛泽东主席在批驳
    某些人的指责时写道:“‘你们独裁。’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
    这样。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
    是人民民主专政。”“不这样,革命就要失败,人民就要遭殃,国家就要灭亡。”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5页)由此可见,西方某些人别有用心攻击我们的
    “独裁”即是人民民主专政。“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
    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是一个护身的法宝,是一个传家的
    法宝,直到国外的帝国主义和国内的阶级被彻底干净地消灭之日,这个法宝是万
    万不可以弃置不用的。”(同上书,1502-1503页)迄今为止,全世界所有社会
    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表明,坚持了这种“人民民主独裁”,广大人民
    群众就“有工作,有住房”,生活“无忧无虑”;反之,推翻了这种“人民民主
    独裁”,其结果就会亡党亡国,人民遭殃,“生活水平逐日下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理当从别人的懊悔中得到警示:一定要坚持
    人民民主专政,即坚持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反动派实行专政。我们绝不做这
    样的蠢事:削弱专政,放任某些所谓“精英”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听任西方敌对
    势力对我搞“西化”、“分化”。而最为重要的是,在人民内部进一步发扬民主,
    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