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邱曉華被突然免職非同尋常2006/10/14
  • 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涉违纪遭双规2006/10/14
  • 不能把无产阶级专政和党专政混为一谈2006/10/13
  • 和谐社会观念是中共执政理念转变标志...2006/10/13
  • 六中全会公报解读:共建共享关键在党2006/10/13
  •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會有60個新提法2006/10/13
  • 东方早报:邱晓华上任7月即卸任2006/10/13
  • 邱晓华:走向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6/10/12
  •  
    京刊严批部分中央机构“卖国自肥”
    时间:2006/10/15 出处:光明网
    《瞭望》新闻周刊近日发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的文章说,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机构中的部门利益问题日益突出。有的中央机构的部门利益与境外集团商业利益的交织正日趋紧密,在一些重大涉外政策上,有时甚至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成为境外利益集团的代言人。部门利益使一些改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严重偏离社会公正方向,威胁社会稳定与和谐。

    文章指出,部门利益膨胀的突出特征之一是部门利益最大化。由于中央政府各部门没有完全落实职权法定原则,相关职权又处于调整之中,一些部门便从“部门利益最大化”出发,努力巩固、争取有利职权(如审批、收费、处罚等),冷淡无利或少利职权,规避相应义务。二是部门利益法定化。有些政府部门在制定有关法律草案时,千方百计为部门争权力、争利益,借法律来巩固部门利益。三是部门利益国家化。即借维护国家利益之名,强化行业管理之由,行谋取部门利益之实。四是部门利益国际化。有的中央机构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部门利益与境外集团商业利益的交织日趋紧密,在一些重大涉外政策上,有时甚至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成为境外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为部门利益拒反垄断

    文章指出,一些能维护、增进国家利益的重大决策(如《反垄断法》、燃油税、内外企统一税率、数字电视标准等)迟迟未达共识而难以出台,而一些对国家利益有消极影响的重大决策(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行业垄断、外企“超国民待遇”以及很大一部分出口退税等)迟迟难以取消或调整。行政执法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督管理,这也是矿难频发的重要原因。能源、电信、铁路等行业,借助垄断,维持垄断高价,获得垄断利润,造成财富分配扭曲和资源配置恶化,“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与行业垄断存在紧密关联。

    谈到部门利益膨胀带来的危害,作者认为,部门利益膨胀不仅降低行政效率,而且助长行政腐败。此外,部门利益膨胀使得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增加经济运行成本。研究显示,各级政府部门每年收费总收入约为8,000亿元。若能规范清理收费,全国每年将增加60万至80万户中小企业,可新增600万至800万个就业岗位。

    袒护地产商引发“上访”

    作者亦指出,由于部门利益作祟,外企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这不仅不利于中资企业与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且加重国家经济对外依赖,增大国家经济风险。更不利的后果,是制约国家有关产业的长远发展,使得国内比较完善的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严重受损,尤其是作为“工业之母”的装备制造业面临严峻态势,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排头兵”有些为外企所控制。由于行政力量保护,垄断企业内部治理普遍存在严重缺陷,隐含重大经济风险,“中航油”、“中棉储”及国有银行大案要案不断,就是集中体现。

    另一方面,一些部门决策往往反映的是强势集团的利益,社会大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利益被严重忽视。因为部门利益,政府袒护地产开发商,被拆迁户利益得不到保障,“抗法”与“上访”不断;火车票每年到点调价,而且总在普遍反对声中“听证成功”,引发大众不满;工商、质检等肆意收费,导致创业艰、就业难等。部门利益使一些改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严重偏离社会公正方向,威胁社会稳定与和谐。

    “利益集团”横手干预决策

    文章指出,造成部门利益膨胀的缘由,一是公共权力市场化。主管部门与下属企事业逐渐演变为利益共同体,主管部门给予下属企事业以行政垄断或特许经营,而下属企事业则向主管部门输送经济利益。二是利益集团施加影响。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以及政府拥有广泛资源与强大干预能力,内地的各种“利益集团”迅速发展,对政府的决策以及政策的执行施加影响,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境外与涉外利益集团,如各国在华商会,透过母国政府或政治游说,或收买、利用高干亲属,或聘请一些部门领导与职员做咨询师(拿咨询费),或将相关课题并配以丰厚的课题经费,给予各大部委研究机构与学者等途径,对国家相关部门决策与立法施加巨大影响。这是国家大量政经信息外泄、经济高度对外依赖、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受损、外企长期保持“超国民待遇”以及内外企税率未能统一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是金融、能源、邮电、运输、基础建设等领域的国有垄断企业,长期依托行政垄断,拥有强大的博弈能力。为维护龙头地位、持续获得垄断利润,有些垄断企业在政界、学界、传媒界网罗代言人,为其垄断地位辩护,极力排斥行业竞争与民营经济介入,抵制《反垄断法》等于对己不利的法律政策出台,或以本行业的特殊情况(如自然垄断、国家安全、为政府赚钱等)为由要求从相关法律政策中得到豁免,维持垄断。

    争当代表委员谋利益

    三是一些民营企业家或透过显形与合法途径,争当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利用人大与政协这两大政治舞台,来声张、谋取其利益;或私下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担任独立董事,为其摇旗吶喊;或透过行贿等不正当的利益输送直接影响行政决策。自中央推行宏观调控政策后,有的房地产开发商迅即与一些专家学者、房地产研究机构、媒体甚至官员连手,强占行业话语制高点,并形成行业性的“话语链”,以对抗宏调。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