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水扁未撼动 施明德累倒 宋楚瑜搅局
|
时间:2006/10/14 出处:中评社 |
施明德發起的倒扁運動出現“衰退”跡象,關鍵可能不在群眾熱情降溫,或是“錢燒太快”,領導幹部的組成,恐怕才是瓶頸所在。
聯合晚報報道,美麗島事件發生的那個年代,施明德的戰友,是黃信介、姚嘉文、許信良、張俊宏、呂秀蓮,乃至陳菊等政治運動性格極強的人物。面對的是軍警特的壓迫,在一片腥風血雨肅殺之氣下,最後一個個被逮入獄。
倒扁運動一個多月,群眾遍地開花,紅軍號稱百萬以上,面對的是“劣勢警力”,不管定點集會還是街頭遊行,都不乏“嘉年華”的氣息,雖沒有人因此被逮,卻有人陸續回家去。
施明德現在的伙伴,是廣告創意人范可欽、音樂愛好家許博允、律師魏千峰、醫生陳耀昌、文宣專家張富忠,加上鼓吹“愛跟非暴力”的簡錫瑎。除施明德外,推動這場史無前例政治運動,依恃的宛如是支“寶島康樂隊”。
其結果是凡事只能靠施明德一人做最後政治判斷,“批馬”、“捧馬”;“罷工”、“罷免”;“遍地開花”、“按兵不動”,都曾在內部會議爭論得面紅耳赤,最後只好都“請施明德做最後定奪”,連“穿紅衣”也要抬施明德出來擺平“異見”。
過度依賴施明德一個人,是造成運動續航力出現問題的癥結。在群眾運動能量底層,欠缺了次領導者,這是紅衫軍從“抵死不退”走到“下班再來”的原因。但在要不要其他政治人物加入的取捨上,倒扁總部也陷入兩難。要,就要有運動變質的心理準備;不要,長期抗爭也不可能只靠“自發性”群眾支撐著。
施明德一開始就把調子拉到“最後一擊”,但就像武俠小說所描述的,當你的最後一擊被對手躲過後,就輪你露出破綻了。“圍城之戰”、“環島之旅”、“天下圍攻”,每招都像是致命一擊,但都沒有奏效,倒扁人氣浩瀚,元氣卻在減弱。在倒扁總部思考要如何透過人民力量把陳水扁撼動下台前,恐怕要先思考如何不讓自己在滾滾紅潮中累倒。
宋楚瑜確定十九日登記 參選台北市長 宋楚瑜越選越“小”:從選“總統”,到選“副總統”,再到選市長,什麼都要自己選,老了也不給別人機會。
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台北市長選舉十一日開始領表登記,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遲未表態是否參選,不會參選的傳言從未停歇,動向引發外界關注。據親民黨人士指出,宋楚瑜絕對不會退選,已由親民黨台北市服務處處長朱甌代為領表,確定於十九日上午登記參選。而今晚“馬宋會”主要是談藍軍北市長人選整合問題,以及下週五親民黨團力推的“倒閣”案。
中時電子報報道,宋楚瑜一直未明確表態參選台北市長,但動作頻頻,勤跑台北基層,除了在各行政區的密集座談外,北市四百四十九個里幾乎都拜訪過,也完成市政白皮書的規劃,計畫對北市建設弊病提出看法。
據親民黨人士指出,宋楚瑜參選北市長的意願從沒有動搖過,外界傳言要退選的說法完全不正確,據宋楚瑜親近幕僚表示,競選總部發言人選已經確定,據了解應是實踐大學教授,同時訂於十九日上午的良辰吉時登記參選,宋楚瑜對於選情相當有信心。
原本要在九月宣布參選的宋楚瑜,受到倒扁活動影響延至十月宣布,一個月來,宋楚瑜一直在倒扁活動現場靜坐,表達支持反貪腐訴求,為尊重倒扁總部與總指揮施明德,宋楚瑜沒有彰顯政黨色彩,並刻意和台北市長選舉脫勾,以免外界質疑。
搶在十九日登記截止前,宋楚瑜要以自己勤跑北市四百四十九里的心得,投入北市選戰,而直接受到衝擊的,將是同屬泛藍選票的國民黨候選人郝龍斌,因此,今日晚間即將上場的“馬宋會”。據了解,主要是談北市選情。
報道說,因為處理倒扁活動進退失據,台北市長馬英九面臨從政來最大民眾信心危機,連帶影響郝龍斌選情,反觀宋楚瑜因支持倒扁而逐漸上升的民調,讓馬英九不得不擺低姿態,期盼可以藉由協商機制尋求泛藍最大優勢。
靜觀國、親鬩牆的民進黨參選人謝長廷,也不敢小覷宋楚瑜實力,這場原是只有藍綠對決的北市長選戰,加入宋楚瑜後,將產生化學變化。
阿扁保證「憲改」不違四不 【大公報訊】綜合台北十三日消息:日前一度讓台美緊張關係升高的「新憲」事件,已暫時落幕。據了解,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雙十節」前從華府返台,隨即與陳水扁進行長時間密談,楊傳遞華府的第一手訊息,陳水扁保證「憲改」不會違反「四不」承諾。
楊甦棣是於九月二十二日,民進黨「新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時返美述職,不過美方對外均強調與「新憲」無關。據指出,楊在華府待了約兩周,「雙十」前夕返台,回台灣後馬上與陳水扁見面。
綠營急剎車 「新憲」暫落幕
據指出,「台府」十月三日由副秘書長劉世芳出面,強調陳水扁會遵守「四不」承諾,不會因「憲改」造成美方朋友困擾;隔天,「新憲」事件暫落幕。陳水扁再度重申他向美方的承諾,使全案落幕。
據台灣媒體報道,二次罷免登場,美方的態度仍舊是保持中立從旁觀察。而美國國會研究處本周在華府公布的一份報告則提出警告,倒扁運動和台灣朝野持續對立的趨勢,恐怕將對美台關係造成傷害。此外報告也指出,陳水扁過去六年來的執政風格,已經成為美台關係的一大問題。
美將應島內局勢調整政策
這份報告是由長期研究台灣問題的鄧凱麗執筆,並於「雙十節」當天在美國國會研究處網站公布。報告指出,陳水扁過去六年來難以預測的政治風格,為台美關係造成問題,而布什總統上任之初美台之間的友好氣氛,也在二○○二年陳水扁發表「一邊一國」之後出現重大轉變,自此之後,美國開始認為,陳水扁將「個人政治利益置於台灣戰略目標之上」。
報告引述前布什政府官員的話表示,「一邊一國」是陳水扁與白宮之間的致命傷,並且細數「一邊一國」之後,陳水扁對華府接連拋出的意外,包括「新憲公投」和「廢止國統會」等。
報告中也提到台灣最近的倒扁運動,指出台灣朝野對立的兩極化趨勢,將對美台關係的品質造成傷害。報告說,美方不但可能依據新的情勢重新評估美中台政策的基調,也可能對美國防衛台灣的決策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此外,美國國會研究處報告也提到,陳水扁上任之後,民進黨政府對台北代表處不信任,認為這樣的情況削弱了代表處與美方溝通的功能。
扁嫌台駐美代表太藍存戒心
美國國會報告引述布什政府現任及卸任官員的說法,指陳水扁政府對任內指派的兩位國民黨籍駐美代表多有疑心,不能完全倚重駐美代表處,以致傷害了駐美代表處的效率。
鄧凱麗在報告中表明,她在華府曾分別訪問過美籍的民進黨駐美代表彭光理,以及國親兩黨駐美代表袁健生,但並未針對這項報告內容,訪問過任何駐美代表處的官員。
報告中特別提到民進黨政府對駐美代表處,尤其是先後擔任駐美代表的程建人與李大維並不放心,部分觀察家也提到陳水扁政府不信任駐美代表處能擔任台灣訊息的忠實傳遞者,也不信任駐美代表處能把正確的美國觀點傳回給扁政府的官員。
但報告中並引用數位美國前任官員的說法,指程建人和李大維是民進黨政府能找到的「台灣最有才能和技巧的代表」,但民進黨政府卻都把兩人視為太「藍」了。
李大維對這份報告的說法,並不作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