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秦晖:农民需要怎样的“集体主义”2006/10/03
  • 河北周家莊:中國最後一個人民公社2006/09/19
  • 东汉古墓出土种子神奇发芽2006/09/12
  • 秦晖:农民反对地权归己吗 2006/09/04
  • 苏联农业集体化中的恐怖景象“吃人肉...2006/08/21
  • 陈桂棣:村民自治由谁说了算2006/06/19
  • 一个引起中南海关注的农民合作社 2006/04/26
  • 会计主管日记 惊暴烟台农业银行黑幕2006/04/10
  •  
    我国农村惊现“战时景象”
    时间:2006/10/08 出处:新法家
    不管你信不信,在我们中国广大农村,起码在部分地区的农村,目前已经出现一种非常特别的景象——战时景象(或称战争状态)。我本人亲眼看到并体验过这种景象,世界知名经济学家也在中国农村看到了这种景象并为之震惊。

    一个国家的国土上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争,尤其发生较为持久的战争,这个国家的农村就必然出现或者硝烟弥漫、或者没有硝烟的“战时景象”。许多介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卫国战争以及我国当年的抗日战争、国内战争的书籍和文章,都或多或少地描写过农村战时景象:由于青壮年男女都被征兵参战,或者征召支前,因而只有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儿童留守在农村;空旷的田野里,畜少人稀,土地荒芜;村庄之内,十室九空,清冷凄凉……

    史无前例且世界独一无二的特例是,正在进行和平建设的中国,许多农村却出现了这种战时景象、战争状态!

    几年前我曾回到湖北家乡,所见所闻,与上述战时景象真乃一般不二。走在路上,行人稀少不说,极难碰到青壮年。各村各户,基本见不到50岁以下的男人和青年女性。在田地里劳作的,是青一色的老人。有的老人在耕田种地的时候,田埂地头还放着一两个幼小的孩子。入夜之后,村落里一片沉寂,只有偶尔传出的狗叫。原有的河、塘、渠、堰等水利灌溉设施大都毁坏,水土流失造成了大量旱地和稻田的废弃。老家所在的村(过去的生产大队)的250余口水塘,曾是蓄水、养鱼、浇园、保稻田的主要命脉,现在竟然全部被淤积垮坝而无人修复。有位亲戚告诉我,别说修塘了,现在谁家死了人都很难找人抬出去。

    今年8月,国际经济研究局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学院院长杰夫瑞.萨克斯教授一行开始中国扶贫之旅,来到宁夏农村调研。令他吃惊的是,这里的农民仍然十分贫穷,村子里也没有文化卫生服务设施。他特别感到震憾的是,在一些农村,出现了只在战争年代才会发生的情景:村里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贫穷落后,外出打工的男人大都和家里失去了联系。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的扶贫顾问,他在宁夏与安南进行了通话,并提到了他的惊人发现。

    寒鸦飞数点,污水绕孤村;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其实,不仅仅是本文笔者赖某人,也不仅仅是上面这位世界知名经济学家,只要到过我们一些农村并留意观察过农村和农民的其他朋友,你肯定都能发现这种不正常的战时景象、战争状态。

    因为它是和平时期没有战争的战时景象,所以它才最具有可悲的“中国特色”!

    为什么和平时期会出现战时景象?这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现象,决不是缘于中国的农民喜欢外出流浪,更不是起源于所谓的“农村劳力过剩”,而是缘于人类两大灾难(战争与贫穷)中的贫穷。对于农村的贫困、农民的贫穷,活生生的现实就摆在那里,我们不必刻意掩饰(我们的官方宣传和媒体报道常常刻意掩饰)。只是为了摆脱困境,甚至只是为了求得生存,或者是因为种不起田地,亿万农民才背井离乡,远赴外地打工谋生。

    “不外出打工就没有出路,不外出打工就没有生路”。正是由所谓“劳力过剩”变成了“劳力贫乏”,农村便出现了异常的战时景象。据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会透露:我国有 1.2亿农民常年在外务工,由此产生了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在家耕种田地和带养留守儿童的,基本都是爷爷、奶奶等老年人。

    我国非战争年代下的农村战争景象,决不是一个正常现象。表面上看,这是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形成的现象,实际上则是“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另一种显象。其实,我国农民自古具有安土观念,倘若在农村就能衣食无忧,他们一般都不愿背井离乡去做事。按照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所说,我国农民收入存在三大特点:绝对额比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民收入在地区之间很不平衡。

    农村战时景象的背后,是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农村留守儿童比例高达65.17%。由于隔代监护,造成家庭教育父母之爱的缺位,这些儿童的心理容易出现危机,导致性格冷漠、自卑、孤独和自我封闭,甚至出现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留守的中老年妇女则面临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安全感缺乏等三重压力;留守老人中,82%以上的老人必须坚持干农活,90%的老人要照看孙辈,89%的老人没有任何积蓄,他们生病后大多无人照料。另外,由于农村缺少中青年劳力,农民要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水利、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经久失修,损毁严重;一些田地无人耕种,或者抛荒,或者土壤退化,必将埋下粮食安全的祸患;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无法推广,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难以普及;落后的经济基础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习惯难以改变。这样,农村的落后,会因此继续落后下去;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农村,将会因此继续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这种战时景象,无疑给中央和各级政府敲响了警钟,不能不引起各级领导同志的思考。问题是,领导者能否正视它,执政者如何改变它。让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其实并不复杂,我们的祖先早就讲过极为浅显的道理:“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安民之术,在于丰财”。

    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但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要建设新农村,农村必须留人(留下充足的青壮年),要尽快改变目前那种不正常的“战时景象”。而农村留人,改变“战时景象”,就一定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加大对农民的扶持,真心实意地、实实在在地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而非“名义收入”。同时,对那些坑农、骗农、害农的人,对那些盘剥农民的贪官污吏,必须罪加三等,一律重判。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