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中国外交最大挑战:防止美国过快衰落2006/09/17
  • 沙祖康可能出任聯合國副秘書長2006/09/02
  • 执着的较量——走向新的“冷战”?2006/08/30
  • 華盛頓觀察:查韋斯訪華,福兮禍兮?2006/08/24
  • 亚非拉官员到中国来培训2006/08/09
  • 三渔民抵沪揭开索马里被劫内幕2006/08/09
  • 美英献媚中国背后:文明大战即将来临2006/08/09
  • 同中国互免签证国家一览表2006/07/29
  •  
    上海发出“和谐世界”呼唤
    时间:2006/10/04 出处:早报网
    ● 谭中

      最近参加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来自31个国家的100多名学者和300多名国内学者共聚一堂的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其主题是“中国与世界:和谐、和平”。

      在会上出乎意料地碰到《联合早报》言论和“天下事”版的三位作者:英国诺丁汉大学郑永年教授、台湾政治大学蔡玮教授和台湾大学石之瑜教授,另外还与海外中国学权威、老前辈王赓武教授夫妇重逢。在会场老远看到与曾与已故美国中国学泰斗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在哈佛大学同事、70年代就出名的美国“东亚通”傅高义(Ezra Vogel)教授的高大身影,但因为人多拥挤,无法前去说声“哈啰”。

      更想不到的是:自己被当作印度学者代表推到主席台就坐并讲话。听说亚洲其他国家财大气粗、声望显赫的学者对此颇有怨言,我算是沾了“印度”的光,这“光”明显地是《联合早报》、《环球时报》、《中国评论》、《海峡评论》、《镜报》等的电池发出的。

      国内友人告知,以前多半是中国学者到国外参加国际会议与论坛,那样做只能发出柔弱的声音,对塑造中国形象贡献不大。现在中国有钱了,因此请外宾到中国来参加规模盛大的论坛。最近三年来,上海和北京在这方面都有大动作。

    自信与开放的心态

      此次论坛会址设在南京路上50年代建的“苏联展览馆”,现在叫国际会议中心,差不多每天都有大型国际性或全国性会议,和大洋彼岸芝加哥的麦康米克中心相辉映。《人民日报》资深记者兼《环球时报》编辑丁刚说:“世界关注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关注中国能不能以自信与开放的心态,讲述现代中国的故事,能不能创造出更多的、更富有魅力的现代中国的文化符号。”这是一种新动态。

      《论坛》开幕式上,“和平崛起”口号的发明者、中央党校前常务副校长郑必坚作基调演说,强调“当代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阐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复兴”,要“在全世界树立起“和平中国”的形象和“文明中国”的形象”。他又对国际舆论中的中国“经济威胁论”、“军事威胁论”和新冒出的“模式威胁论”进行了反驳。他说:“我们既然一再强调走自己的路,就决不会以任何名义要求别人照搬、照套我们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这也叫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为题的论坛第二圆桌会议上,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藤田昌久强调日本在经济上积极与中国合作,帮助了中国发展经济并解决就业问题,日本还可以对解决中国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问题做出贡献。弦外之音是希望中国别把两国政治关系绷得太紧而对自己有损。

      日本人凭老眼光对中国残存优越感不足为奇,中国以文明老大哥的身份大可不必降低到日本人的水平去搞“小人同而不和”。新上任的第90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诞生于二战后,又表示随时愿意和中、韩两国领导人会晤修睦,中日关系可能有新发展。

      我主持第八专题“中国外交:共同利益、睦邻互信、和谐理念”第三场讨论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潘光教授请问外国学者对中国“和平崛起”以及提倡“和谐世界”的看法。与会的俄罗斯、越南、墨西哥、埃及、叙利亚学者话中有话地表示:“和平”、“和谐”的口号要以实际行动支持才能令人信服。
      看样子,俄罗斯和墨西哥对中国经济那种“冲向世界”的蛮劲心中埋怨;中东伊斯兰国家也对中国在国际冲突中不时“弃权”、不敢为弱小国家主持公道有所不满。

    中国目前的国际形象

      美国皮尤调查中心今年6月民意调查报告认为,中国形象在一些近邻国家“遭遇寒流”。最近又发表了93%的日本人、76%的俄罗斯人和63%的印度人担心中国军力日益增长的调查;还说,一半印度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印度“是件坏事”,一半以上的印度人认为中国将在50年内取代美国在全球称霸。

      应复旦大学王义桅教授的邀请,我到他的“中国与世界”讲座中讲了一课,题目是《“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事后一个学生问:为什么世界各国舆论对“中国威胁”甚嚣尘上,却从来没有人认为印度崛起是一种威胁。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在9月6日《早报·天下事》拙文《中国外交政策应该有“三要”和“三不要”》中曾经指出:“外国人谈起中国,总免不了有点“谈虎色变”,谈印度却完全心情舒畅。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不争之德”。”

      综合上面这些情况,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环境既有利又复杂,是夹在三个对立的统一面上。第一,当今的全球化姓“资”不姓“社”,搞的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中国客观上、经济上是站在胜者、强者这一边,而在主观上、政治上却同情弱小。这就要求中国在发展中更多地注意双赢与共荣,小心翼翼地避免“独善其身”的发展道路。

      第二,“崛起”是中国自身的利益却又导致“树大招风”的后果。为什么当今这么多国家的人民恨美国?主要由于它既是超强又耀武扬威。中国一不要当超强,二不要耀武扬威。从前说:“谦逊是美德”,现在谦逊变成中国“和谐生存”的先决条件了。

      第三,中国一方面不断“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另一方面却有五千年文明积淀,像豹子一样脱不掉身上的斑点。(这斑点漂亮得很,为什么要脱掉呢?)丁刚希望“使“孔夫子”那样的传统符号展现出现代魅力”,我认为可以双管齐下:一是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使它在现代的物质生活环境中显现魅力,二是用中华文明的道义力量去改造现代资本主义文明。

    应朝四个方向发展

      更具体地说,中国应该而且可以朝四个新方向发展。第一,吸收传统“五伦”有点,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修身、齐家、治国”式的社会体制,男女平等、敬老尊幼、婚姻自由、白头偕老、忠恕仁爱、忧国忧民。从国际的经验来看,青少年犯罪多半由于家庭不和睦与父母离异。西方家庭体制崩溃后患无穷,中国应该坚决避免。
      第二,应该重新走提倡“天地之大德曰生”的“重农”(但不抑商)道路,用高科技发展农业,使中国“绿色崛起”,尽量摒弃污染神州锦绣河山的“黑色崛起”工业。

      第三,应该大力发展电气火车公共交通,尽量减少燃烧汽油的私家汽车(把公共汽车改为电动或乙醇驱动),一方面根除能源危机的担忧,另一方面不给地球制造“温室效应”。

      第四,应该大力创造古代著名诗人所歌颂的修身养性、乐天爱物、丹青造化、弦歌旋舞、延年益寿、高尚丰富的生活方式,在全世界移风易俗上起带头作用,那才真正会走上开创“和谐世界”的康庄大道。

    ·作者是从印度退休的学者,现旅居芝加哥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