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国平:祭孔 大典还是大戏?
|
时间:2006/09/29 出处:新法家 |
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来说,更重要的事情是批判作为儒家文化之核心的等级伦理观念, 倡导尊重一切个人的生命权利和人性尊严的人文精神。
9月28日上午,喧闹了一些日子的“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如期举行。自新中国成 立后,今年的祭孔活动首次由官方举办,在祭孔大典上首次出现公祭。在主会场曲阜,公 祭仪式由副市长主持,市长诵读祭文,在市人大主任和市长带领下,政府各级官员和社会 各界人士依次祭拜,向孔子像三鞠躬。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大典进行了直播。
我对这些年来越闹越欢的祭孔活动一直心存疑问。祭的对象不外乎神或鬼。大典是把 孔子当神来祭吗?众所周知,“子不语怪、力、乱、神”,把孔子当神来祭显然违背孔子 的精神,是对孔子的不尊重。再说,以孔子为神,就是以儒学为宗教。即使在有宗教传统 的国家中,也都讲究政教分离,我们并无宗教传统,怎么反而把祭孔变成了政府行为?那 么,该是把孔子当鬼来祭了。孔子倒不反对祭祖先,他承认“祭之以礼”是孝的表现。不 过,他又说了:“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我们也许可以对“其鬼”做广义的理解,在文 化的意义上把中华民族都看作孔子的后裔。然而,问题又产生了。第一,就其思想的精华 而言,我们今天还是孔子的后裔吗?第二,就其思想的糟粕而言,我们今天还应该是孔子 的后裔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祭孔就有谄媚之嫌。
作为地方政府主办的大型活动,自然少不了专家们出谋划策,摇旗呐喊。专家们宣称 ,祭孔的宗旨是复兴传统文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确,孔子思想及其久远 影响形成了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可是,对于这样形成的传统文化恰恰是需要认真分析的 ,不但要把孔子思想中的精华和糟粕加以区分,更要把孔子本人的思想和后来统治者的利 用加以区分。
事实上,自汉代以降,正是孔子思想中的糟粕部分得到了强化,被立为正统,这就是 抹杀人性尊严和个性价值的一整套等级伦理观念。这套观念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仍在发生作 用,阻碍着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社会公正的实现。孔子思想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 诸如“和而不同”之类的思想可以成为一种资源,但是,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来说,更重要 的事情是批判作为儒家文化之核心的等级伦理观念,倡导尊重一切个人的生命权利和人性 尊严的人文精神。就总体而言,儒家文化不可能成为我们今日社会的精神基础,中华民族 复兴的基础不可能是儒家文化的复兴,而只能是人文精神指导下的各种变革。
然而,专家们还有更大的雄心,他们期望通过祭孔来扩大儒家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启 迪人们解决当代世界的各种危机。曲阜大典的祭文颂曰:“全球祭孔,五洲同风。”此言 不免夸大了吧。
其实,海外华人聚集地的祭孔或祭别的中华祖先的活动一直在进行,那是思乡情怀的 寄托,也确有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之效。可是,谈不上是“全球祭孔”,更扯不上“ 五洲同风”。照这种逻辑,早就该有“全球信基督”、“全球颂真主”、“全球念佛”之 类的说法了。
大话之下,必有自欺。我丝毫不低估孔子的世界性意义,但这种意义肯定不在于向全 世界推广儒家文化,就像苏格拉底的意义不在于向全世界推广希腊文化一样。凡是具有世 界性意义的精神伟人,其思想必定深入地触及了人类共同的基本问题,因此才有了世界性 的意义,孔子也是如此。在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出现了四位世界性的精神伟人,即苏格 拉底、佛陀、孔子、耶稣。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其思想的共同内涵是“对人类基本境 况的体验以及对人类使命的阐明”。
孔子思想中这种超越于他的时代和民族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体现在注 重个人内在精神追求和人格修养的为学处世态度上。然而,除了在宋儒那里,这个合理内 核皆遭忽略,而在历代祭孔闹剧中越发遮蔽不明了。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或者被神化,成 为祭拜的偶像,或者被妖魔化,成为打倒的对象,其实都是充当了统治的道具。要正确理 解孔子的价值,惟有把他还原成一个人,一个像苏格拉底那样的哲人。从未听说西方人祭 苏格拉底,若问西方人是怎样继承苏格拉底的精神遗产的,请看从柏拉图到今天的大师迭 出的西方哲学史。
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未免太书生气了。曲阜市已连续多年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 ,从今年开始,在旅游旺季又新增每周一次的祭孔表演。如今各地都在开发旅游资源,曲 阜是孔子的出生地,这么好的资源凭什么不让开发?如是观之,所谓祭孔大典也只是一场 旅游大戏罢了,而官员们不过是客串了一下演员而已。想必举办者对此也是心中有数的, 那么,就不要拔高到精神信仰和民族复兴的高度,阐发出这么重大的文化意义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