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将面对更右倾的日本
|
时间:2006/09/27 出处:凤凰网 |
黄英辉 不出所料,安倍晋三当选为日本自民党总裁,并将顺理成章地当选为首相。日本告别了小泉时代而进入了更加右倾化的安倍时代。亚洲各国都应准备面对。
许多日本人认为安倍出身于官僚世家,形象“俊朗”,路线强硬,姿态刚柔并济,语言温和,应该由他出任首相。安倍1954年9月21日出生在日本西部山口县一个显赫的家族。岸信介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安倍晋太郎是安倍晋三的父亲,岸信介和佐藤荣作两兄弟都担任过首相,并且是奠定和发展保守政治路线的代表人物。岸信介原是甲级战犯,曾被关进监狱。但冷战爆发以后,美国出于政治需要而加以释放,并于1957年2月至1960年6月两次出任首相。安倍曾多次承认,他受岸信介的影响最大。而佐藤荣作是日本战后任期最长的首相,四次担任首相共7年9个月。安倍的父亲安倍晋太郎原本也有机会担任首相,但因过早病逝而没有达到目的,这成了安倍家族一个永远的心病,据说这也是安倍晋三竞选自民党总裁的原因之一。此次安倍当选,使世界上出现了“一门三相”的罕见现象。
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
安倍一门三个首相
1977年,安倍从成蹊大学法学系毕业后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2002年9月,安倍晋三在朝鲜“人质”问题上劝说小泉不要在《日朝平壤宣言》上签字。其后的事态发展,五名日本人最终回到日本。由于安倍一贯的强硬姿态,使得他名声大噪,人气急升。2005年,小泉任命安倍为内阁官房长官。安倍在日本普通民众尤其是女性中人气较旺。他的政策一贯属于保守和右倾,外交姿态也很强硬,但说话语气温和,文质彬彬,因而有硬中带软的形象。这种形象十分适合日本民众既要求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愿望,又不希望日本与邻国的关系搞僵的要求。安倍当选实非偶然,因为他具有这样的一种形象。
主张大力扩军
然而安倍却非表里如一。在竞选期间,安倍虽然在某些问题上采取模糊战略,但其政策纲领已经暴露无遗。对内他要继续坚持小泉式的改革,特别要致力于修改日本的和平宪法,力主把防卫厅提升为防卫省,并主张大力扩军,加速形成军事大国的步伐,力主“入常”变政治大国。对外则强调要扩大和巩固日美同盟特别是一体化的军事同盟。安倍及其智囊都认为中国的外交战略是离间日美关系,安倍认为这是他要反对的重点,而其防止的途径就是要竭力巩固并扩大日美同盟,不让中国以可乘之隙。预料安倍在扩大日美军事同盟方面将会比小泉走得更远,而这也正是美国的战略需要。他还将利用东北亚的紧张局势加速军事大国化。
各国须有思想准备在日韩关系上,尽管韩国舆论强调要改善日韩关系,就不要错过“安倍时代”,但安倍对此却不热心,毫无回应。而在日朝关系方面,安倍的强硬态度有加无减,日本已带头并与澳大利亚同步首先实行对朝鲜的经济制裁,安倍还声称要加速部署反导体系用以对付朝鲜的导弹。由上可见,安倍执政下的日韩关系难有大幅改善,而日朝关系将进一步恶化。
安倍时代的中日关系,将比过去更为复杂。如上所述,安倍要防止中国离间日美关系,这是安倍对华外交的焦点。而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安倍可能比小泉收敛一些,但这只是一种姿态,其本质毫无改变。安倍过去是一贯拜鬼的,今年四月又偷偷地拜了鬼。安倍虽然在竞选中声称不以首相身份拜鬼,但并没有拒绝拜鬼的表示。在初期,安倍为了缓和日中关系,以实现日本舆论多次渲染的中日最高领导人将要会晤的安排,但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提出先决条件之后,安倍并未做出反应。这个问题还得看一看。在东海油气田问题上,安倍已声称不做妥协与让步。由上可见,安倍时代的中日关系可能有时会比小泉时代缓和一些,但总体上不会有大幅改善。安倍声称要对中日关系采取政经分离的原则,已对此埋下伏笔。而从长远来看,安倍把中国视为亚洲唯一对手的外交战略不仅不会改变,反而可能会随着某些事态的发展、例如东海油气田和日本“争常”等问题而在总体上更加紧张。亚洲各国对此须有思想准备,而中国更必须提高警惕。中国不会错过任何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但在原则问题上不会让步。
美国是罪魁祸首
在这里不能不提起美国。美国是扶植日本右翼势力快速发展的罪魁祸首,在客观上也是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源头之一。日本右翼一贯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日本文化在历史上曾经从中华文化得到了很大的补益,近几年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主要又得益于中国的发展。但日本政府不仅从来不提及这个,而且一直以四百年谋华侵华的卑劣行径而载入史册。对于八年侵华史和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至今仍不悔改和反省。难道日本政府会对美国永远另眼相看吗?(凤凰视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