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高岗:在毛泽东和斯大林之间2006/09/17
  • 塔山:不可思议的败局 2006/09/12
  • 饶漱石争当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2006/08/21
  • 川西大跃进:假卫星是怎样放出来的2006/08/21
  • 解放軍總參海空軍二炮人事調整2006/08/19
  • 战友含泪澄清:董存瑞最后说的那句话2006/08/10
  • 是谁在造解放军增兵中朝边境的谣2006/08/05
  • 三年灾害时期的追吃族2006/07/29
  •  
    谈谈苏联军援和解放战争
    时间:2006/09/23 出处:天涯
        耶律阿保机

        作为对杨奎松教授引起的苏联武器援助问题争论的诠释。细节分析比较到位
        
      北大的杨奎松教授写的《毛泽东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出了名,主要是因为书中引材料说二战后苏联给东北共军提供了日本关东军的武器,“步枪约为70 万枝,机枪约为12000——14000挺,各种炮约4000门,坦克约600辆,汽车约2000多辆,另有弹药库679座,800余架飞机和炮艇若干” (杨奎松:《毛泽东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下面简称《恩》——第262页)。这些数字引起一片哗然。亲共者群起而攻之,说杨蓄意破坏中共“独立自主”的革命形象。亲国民党者则欢欣鼓舞,认为终于找到了国民党败给共产党的体面原因。其实难怪有人要跳,因为那些数字的确太大了,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不过,如果细心读《恩》一书的话,就会发现杨的治史治学态度还是比较认真的。书中只是有些地方说得不太清楚,少量疑点也的确存在,当然这未必就是杨有意的,有的甚至是客观原因导致说不清楚。我翻了翻这本书,觉得还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只是有人有意无意地曲解、误解,才使问题复杂化。
        
        争议最大的莫过于“70万步枪……800架飞机”了。实际上《恩》中正文的原文是“未进入东北的以及在华北的中共军队先后提供了足够装备几十万人的武器弹药”。此前的上文提到的时间是“这时”、“这时候”。具体什么时候?书里没有说。而且很多人容易漏掉“先后”二字,以为它无关紧要。其实不然,试想如果没有这两个字,句子的意思其实是不变的。既然提了“先后”,显然,杨的意图是要说明这些武器不是同时提供的。这点很重要,要看这些武器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如果不顾及提供的时间,就会有很多解释。如果这些武器是解放军已经取得全面优势的时候再提供的,那还有多大意义呢?意义就不大了。那它们究竟分别是什么时候提供的,杨没有说,很可能是因为缺乏资料,所以他也说不清,只能先写下“先后”二字避免误解。
        
        在《恩》中,这种几字之差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读得太匆忙就会很容易地产生误解。又如241页“苏军……把沈阳附近最大的军火库一度交给八路军”。这里的“一度”两个字很容易看漏,但能看漏吗?如果该军火库给八路军以后就不再收回去一直在八路军手中,需要加“一度”两个字吗?其他地方的资料显示,事实上后来这个军火库的确被苏军收回去了。那么,下文提到曾克林给中央电报称“仅沈阳有增克林不看惯的军火库就有‘枪支十万枝,大炮数千门及弹药、粮食、布匹无数’”中的这些物资全都到了中共手上吗?杨的“一度”二字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如果忽略了这两个字,无疑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争论。
        
        然而,关东军的物资,实际到达中共手里的,总共究竟有多少?书中其实并未给出结论,杨所说的,其实是“苏联提供”的,他在后来《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兼谈治学态度并答刘统先生》(以下简称《答刘统》)中也说明了,他其实并没有说苏联宣布的数字就是中共拿到了的数字,他承认中共拿到的肯定要少很多。于是不少人就将苏联提供的等同于中共拿到了的了。这是《恩》中比较容易被人利用和误解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话只说了半句,结果能证明的事实就很有限。
        
        比如246页,“10月4日,苏方更进一步通知东北局,他们愿意把缴获的所有保存在沈阳、本溪……关东军的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转交给中共接收”但是,最终中共拿到了多少?没有说。247页“25日,苏军代表通知中共东北局……宣称,所有兵工厂、武器弹药和工业中心统统交给中共”真得全交了吗?没有说。我们看到的只是“愿意”“宣称”这些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并不等同于实际履行,这是杨在《答刘统》中也说过的。“应该说明的是,笔者并不认为前苏联公布的数字一定就是中共接收到的数字。”杨说过苏联的态度常有反复“苏军一会儿把一些武器库交给中共,一会儿又把一些武器库收回来;今天将一批武器交给中共,明天又将一批武器搬往北方;在察哈尔、热河这样做,在东北诸省那样做,在北朝鲜又是另一种做法,如此等等。再加上初时苏军纪律松弛,实际负责看管或上报的单位五花八门,一些人责任心不强,甚或有心邀功,上报数字与实际有较多出入并不奇怪。”
        
        至于能确切说明中共收到的,《恩》中提到的却很少。如246页说会谈后一次得到步枪3万,机枪100挺,大炮15门;247页说收到一处军火库中的300万炮弹和一个航空大队的装备;250页说东北局得到了6架运输机、50辆坦克、各种炮上百门,沈阳兵工厂的设备,可装备几十万人的枪支弹药;258页,苏军转交了北满的日军武器, “仅轻重机枪就在万挺以上,各种炮上千门”。可是这些,与“70万步枪……800架飞机”相差还是太远太远了。而且,这些确切收到的武器中,有多少在苏联的态度反复中又被收回去了?没有说。此外,最要命的是,杨在书中没有标明足够的资料来源。如上面的246页、247页、250页、258页四处中,交付武器较少的246页、247页,杨注明了出处,但是交付数额巨大的250页、258页,扬却没有注明数据来源。更倒霉的是265页注释60中提到有“相当数量”的军火从东北运到山东,但资料来源只字不提,只在句首写“已知”二字。不注明资料来源,仅有“已知”二字何以服人?为什么在比较次要的,数额较小的地方注明数据出处,而数额较大的地方,反而不注明了呢?杨这样做,不免授人以柄了。
        
        正如前面说的,杨在《恩》的正文中没有举“70万步枪……800架飞机”,他是作为注释写在后面的。而且杨也很负责任地注明了,这些数据的来源是1971年8月26日莫斯科华语广播谈话。杨作为作者,以完成了他的责任,但有人见之如获至宝,不看出处就拿来引用,试图证明国民党并非败给中共,而是败给苏联,而反驳者则立刻将矛头对准杨,使杨蒙冤。杨自己说的很清楚,资料出自1971年的莫斯科广播谈话。稍懂历史的都能想象,1969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最终在珍宝岛大打出手。刚刚恶狠狠地兵戎相见过,1971年中国和苏联是什么关系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时候,莫斯科的广播试图证明中共夺取政权是苏联的恩赐,其数据的可信度与真实性是很成问题的。杨其实也是苦于没有资料,其他比较确切的数据太零碎,不知道总数究竟多少,所以也只好先把这个数据拿来,保险起见还不写入正文。杨在《答刘统》中也说这些数据不可信,还说的清清楚楚“虽然存在着这种帮助和援助,但它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它充其量只是极大地缩短了中共中央原先预计的彻底战胜国民党的时间表”。然而,某些人对国民党感情太深,结果连杨本人的说法都不顾了,别的可靠一点的数据都不要,偏偏拿了“70万步枪……800架飞机”这个《恩》中最不可靠的数据,还一再引用,把国民党的失败解释为苏联队中共的军援,结果让杨背了黑锅。
        
        而且书中,就在“70万步枪…… 800架飞机”下面,杨还说明“已知1945年底到1947年初,苏军提供的步枪在30万枝以上”。这个数据的来源是1975年莫斯科的书,可见其可信度与上文1971年的广播相去不远。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这说明了即使所谓“70万步枪……800架飞机”,也不是一次性交给中共的,其他的武器书中没有说,就步枪来看,到1947年还只交了一半左右,至于中共实际拿到多少更是未知。可是什么时候交付的,与其在战争中的作用和意义关联很大。众所周知,在 1947年东北的共产党军队连续发起多次攻势,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到1948年初,东北全境解放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不久国民党就开始考虑撤出东北了。所以在此后提供的武器,对扭转战局已没多大意义——给已经披上雨衣的人撑伞还有什么意义?然而“70万步枪……800架飞机”中,究竟分别是什么时候提供的?由于没有详细资料,杨当然不能臆测,所以只能按下不表。不过有些人就想当然地把这些帐全都默认为是八路军初入东北时一次性交付的,让杨当了冤大头。
        
        《恩》中有没有疑点呢?除了上面说的几点外,我个人还发现一处,当然这可能是由于本人孤陋寡闻所致。在262页,提到苏联在1948年前后,还给中共一些苏制武器。后来东北野战军入关的时候,为了宣传中共是靠美国装备蒋介石的武器打败国民党的,下令将所有的苏制武器留在了关外。鄙人觉得这里面有两个疑点。第一,几十万人的大军,何以保证每个人都对部队曾经装备苏制武器守口如瓶?不现实。如果这办不到,那不带苏制武器又有什么用?第二,中共和毛泽东从来就不讳言苏联对自己的援助。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可以看出苏区的人一直相信苏联是他们的强大后盾和忠实盟友。毛泽东在 1939写的《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中说“抗日战争以来……只有苏联是用了空军和物资援助了我们”“我们的事业,没有他们的援助是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而杨在《恩》中提到,抗战时期,恰恰是苏联对中共援助最少的时期。为什么解放战争时,苏联对中共的援助多了,中共反而要保密了?再说,过去一直公开的事情,现在突然要保密了,可行性又从何谈起?
        
        不过,总的来说,《恩》的态度是比较严谨的,可能由于资料的匮乏,所以留下了很多空白。有时还不得已而采用了连杨自己都认为可信度很低的资料(“70万步枪……800架飞机”等等)。可是更多的是某些人不认真弄清楚杨的意思,甚至故意曲解。有的曲解后加以利用,有的曲解后加以批驳(如刘统就曾把300万炮弹曲解为300万重炮炮弹后进行批驳),这都不是科学认真的态度。
        
        那些对国民党感情太好的人,有选择地选取最不可信的“70万步枪……800架飞机”,并故意隐瞒其最初的出处,然后自欺欺人地相信国民党的失败不是国民党无能,而是苏联太恶毒。其实,仅仅从逻辑上看,只有“70万步枪……800架飞机”也是无法得出该结论的。要得出该结论,只要需要做三件事:1.证实中共确实收到了“70万步枪……800架飞机”;2.证实“70万步枪……800架飞机”都是在共产党夺取优势之前取得的;3.与国民党接收的日本投降军队武器以及美国对国民党的支援相比较。而这三件事,那些国民党的铁丝(铁杆粉丝)实际上一件都没有做到。
        
        前面两点,上文已说的很清楚了。至于第三点,据李敖、汪荣祖合著的《蒋介石评传》中的资料显示,实际上120万日军的大部分装备给了国民党。而且这还是一次性接收的,不是像苏联给共产党的武器那样分好几批,分好几年提供。所以国民党能形成瞬间的优势。难怪蒋介石对司徒雷登说:即使没有美国的援助,也能在十个月内消灭共产党。(《蒋介石评传·国共和谈因何破裂》)这还不够,美国在中国二战后的国共内战期间,援助国民党达20亿美元。(《蒋介石评传·杜鲁门不肯出兵保蒋》)据艾奇逊的白皮书称,美国负担了国民党货币支出的一半以上。如此鼎力支持之下,国民党仍然屡战屡败,实属天理难容,无话可说。有人说中共在东北几个大城市有兵工厂大批生产。问题是,国民党掌握了全国多少大城市?多少兵工厂?难道还不如东北那几个吗?还有人反复强调国民党的经济困难。问题是开战时国民党掌握的战争资源与共产党相比是多么大!同样是八年抗战下来,共区还是被日军反复扫荡三光过的,如果国民党的经济反不如共产党的话,不是自己无能,又能作何解?从蒋经国打虎失败,到四大家族盗取美援中的7亿5千万美元炒房地产(同上书),说当时国民党经济无能是避重就轻了,说他们咎由自取罪有应得才恰如其分。
        
        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巴大维曾说过,自我抵华以后,没有一次败仗是由于枪械不足。他们(国民党)的败仗,完全归咎于世界上最坏的统驭术,以及其他有损士气的因素,以至于全无斗志(同上书)。连蒋介石自己也说过,“我们的失败,并不关于敌之强大,而是由于我之怯弱;我们不要把共匪看得怎样厉害,而应归咎于我们自己不行。”(《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二册,1947——1948页)几十年过去了,今天这些国民党、蒋介石的铁丝们,竟然连蒋介石的这点自省精神都没有了,竟然将杨奎松的话断章取义来为国民党的失败遮羞。呜呼!杨奎松何罪?竟遭此毒手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