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夜宴》犯下七宗罪
|
时间:2006/09/19 出处:凯迪网络 |
文/能写个把诗
一:抄谁也不要抄“哈姆雷特”!
当冯小刚宣称以《夜宴》给中国文化拨乱反正时,很多人开始暗暗发笑:以贺岁片打天下的冯导竟然开始“陈凯歌”起来,这“忧国忧民”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广州首映时传来的哄笑已经有所暗示。
比张艺谋在《英雄》里抄袭黑泽明更生猛的是,冯小刚竟然把抄袭的枪口对准了与《圣经》处于同一发行量的《哈姆雷特》。中文名为《王子复仇记》(也就是《哈姆雷特》)影片拿下了1948年奥斯卡最佳电影,60年来英语世界电影导演重拍此剧的导影没有谁能全身而退,其中不乏劳伦斯、奥立弗、奥逊、威尔斯、格里果利等大师。除了改装成动画片的《狮子王》外,基本上个个被冠以“缺乏原创力”。
以东方文化为背景的《夜宴》搞上了一个绝对西方的剧本,这个剧本又几乎与“耶和华”齐名。那么《夜宴》被指责“缺乏中国历史文化常识,象中西方电影遗留的残羹拼盘”就理所当然,除非冯导演真的是电影界的“宙斯”来重新主宰一切,但现代中华土壤几乎不可能。在国内点映遭遇笑场只是“喜剧的揭幕”,在威尼斯影展上首映被指责故事太西方缺乏东方特色才是“家丑的外扬”,你不东不西那当然就不是东西。想蒙番鬼佬也未尝不可,可你情节抄谁也不要抄《哈姆雷特》。人家3岁小孩就抱着《莎翁情史》啃呢。 二:章子怡的石榴裙能否包打天下?
红透好莱坞、紫遍欧罗巴的章子怡,甫一亮相便让电影节组委会主席马可·穆勒顾不得人言可畏,双手着地拜倒在火红石榴裙下。当时有媒体描述是:章子怡身着一袭露肩的桃红色曳地晚礼服和晶莹剔透的钻石项链亮相金色大厅,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记者席上闪光灯连成一片,在章子怡踏上台阶的瞬间,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做出了让全场人都意料不到的举动,他双膝跪地,向章子怡做出顶礼膜拜状。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这惊天动地的一跪,说明这老头子深谙中国文化,懂得“拜倒在石榴裙下”这样的“东方”式学问;也表明主席是个西方式的坦荡小人荷尔蒙过多的老色鬼。但《夜宴》能否因主席这一跪而高高地捧起金灿灿的奖杯呢?换句话说:章子怡的石榴裙能否帮冯导攻下威尼斯?这是一个问题。
自李安的《卧虎藏龙》后,大陆导演死抱章子怡的“娇媚与水灵”不放。好像整个中国女演员就一个章子怡。台湾的李安把章子台牵上好莱坞的红地毯,大家都来捡现成的。侠女找章子怡,妓女也找章子怡。婢女找章子怡,皇后也找章子怡。“章子怡现象”衬托出的是大陆导演急功见利走捷径、电影原创缺乏高贵底气。
这些制片人就不明白,主演虽要真功力,影片才是硬道理。《黑客帝国》可以打造出里维丝,但功夫皇帝李连杰成不了《英雄》。同理《卧虎藏龙》成就了章子怡,但章子怡救不了《十面埋伏》!许多导演本末倒置,死钻牛角尖一门心思想通过章美人来过关斩,而不在电影原创方面下功夫。
章子怡的石榴裙能让马可·穆勒“卑躬屈膝”,但攻下威尼斯还是得靠《夜宴》自己。 三:土八路戴上了“美国刚盔”
当年种《红高粱》出身的张艺谋,这个陕西土包子一个“华丽转身”,出手竟然是亿元大片《英雄》,让许多关心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心惊肉跳。至于后面用上亿人民币拍出的《十面埋伏》,一副标准的中国暴发户嘴脸,并有助长通货膨胀之嫌疑!但无论如何,这个工人出身的中国导演最终还是揽下了2008奥运开幕式这让人眼红的活儿,得到领导认可的老谋子可谓修成正果。
既然这样的土包子都能踏上红地毯并完成“美丽的冒险”,他冯小刚好歹也算学院派出身,虽然一口龅牙有点老丑但总还有点家学渊源,再说拍得再滥也不会滥过《无极》去吧。看人家动辄上亿的调动资本,并在国际电影节上呼风唤雨,这委实有点让人眼红,说来说去都是大片惹的祸,中国人见的世面的确是少了些。大陆的三大金牌导演中,就他冯小刚在国外没有露过脸,想在法国美国意大利混个人模狗样出来,不搞亿把元钱的大制作,借阿Q的话说:那似乎肯定是不行的。
鬼使神差般,冯小刚这个土八路推出一部似乎是现代生活片名字的《夜宴》,也像其它二位大佬一样戴上了“美国刚盔”。小刚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是平民立场与生存背后无奈的黑色幽默被抛到九霄云外。其实从荒涎不经的《甲方乙方》到“男女老少俱开颜”《不见不散》,从将现实生活揭露得淋漓尽致的《手机》到不着调近似乎小品的《大腕》。冯式经典台词“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与“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最得人民喜欢。而《夜宴》中“先帝的灵魂在宫外徘徊”“我泱泱大国,诚信为本”这些“东不成西不就”的台词只能让人觉得酸不溜秋与面目模糊。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像李安这样的全才毕竟只是少数。土八路的手榴弹与地道战还挺管用,美式刚盔戴在头上可能还影响思维。还是赵本山英明,他称自己再怎么打扮还是像个农民。不知道冯小刚明不明白这个道理,也许他自己觉得“天生丽质”。
四:贵为名导,竟蹬张艺谋的被子
“你贵为皇后,母仪天下,睡觉却还蹬被子”这句成为本年度最无厘头词语应该没有问题,那一瞬间“世界人民”又看到了葛优的真面目——不动声色笑得抽筋。发自内心的微笑顿时点燃了盛装的《夜宴》,葛优就是葛优,冯小刚毕竟还是冯小刚啊。
关于《夜宴》台词的争议一直不绝于耳,《夜宴》广州首场点映后,编剧盛和煜还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其实《夜宴》是很中国化的、很伤感的电影。我自己写这些台词时挺得意,被他们这么一笑简直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中国这社会就这浮躁,人一有点名就找不着北,《走向共和》的确不错,但那也是观众的评价。
台词还在其次,不能伤筋动骨,盛和煜再差也不可能比张艺谋在《十面埋伏》里胡言乱语差。只是《夜宴》情节一开始就被人们发现与《哈姆雷特》有点异国同工,框架后来被改的面目全非,和《复仇的王子》大相径庭,其中不少人物关系更象中国的另一部名著话剧《雷雨》。另一部炒得沸沸扬扬的影片——老谋子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正是根据《雷雨》改编,众多媒体铺天盖地指责张艺谋的电影跟风《夜宴》,其实《满城》剧本在2004年以前已完成,而冯小刚的《夜宴》剧本是05年上半年创作。虽然编剧盛和煜解释根据演员情况作了调整,并把不少情节改动归之为大牌章子怡。但在冯小刚的眼中,一个花枝招展的女演员真能让他在情节上有所变动。冯看中的竟是章子怡的才华而非她纵横国际影坛的石榴裙。就像老谋子在《黄金甲》里因为听从巩俐而来改编剧情一样,除了说明这是新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外,那就只能说明这个导演与编剧实在窝囊。当然,恐怕没有人相信冯导猥缩到这种地步。
因此最终的结论是:冯小刚贵为名导,却去蹬张艺谋的被子。 五:葛优一古装,观众就发笑
冯导一严肃,人类就抽筋。葛优一古装,观众就发笑。要让山羊胡子吊翘眉单眼皮的葛优扮演“悲伤”的厉帝,与让陈小春上演“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并没什么两样。你让郭敬明小姿自恋煽情无聊的悲伤甚至抚摸自己白晰的大腿都没关系,但你要王朔感叹“国破山河在,春城草木深”那让读者如何受得了。
也许是二人的哥们义气太强,也许是冯导真的以为葛光头是“百变天皇”,也许葛优的确也想当一当皇帝。最后才达成这样让人不可思议的结局。葛优戴上皇冠怎么看还是像个阴险的农民,实在看不出半点贵族气质。最终搞得《夜宴》这个天经地义的悲剧,成了不折不扣的喜剧。《夜宴》首映后引发的十大笑场有八个与葛优有关,看看下面引发的笑场就明白葛优在观众眼中的定们就是周星星。
笑场一:关于“江山和美人”孰轻孰重,叔叔(葛优饰)为婉后(章子怡饰)推油时表态:“在你之前,我不困惑,但在你之后,我困惑了。”(哲学家一开口,人们就困惑。)
笑场二:太子无鸾语:“父王的灵魂就在这皇宫外徘徊(简直就《太平宫词》式的语言)。”婉后回敬道:“请不要这样和一个无助的女人说话。(晕倒)”。
笑场三:无鸾将叔叔谋害先帝的情形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看罢,叔叔尴尬赞赏道:“真是个伟大的艺术家,朕深感欣慰。”
笑场四:葛优对章子怡说:“皇后乎?皇太后乎?跪乎?受跪乎?叫朕如何自处?(叫我如何不乐)?”
笑场五:叔叔对婉后道:“就算是冰我也要把它含烫了”。婉后道:“那如果冰变成了火呢?”叔叔拖起婉后手放至自己胸口:“那我就把它吞下去,暖心。”(葛优是这样调情的)。
笑场六:夜宴群臣,无鸾突然出现,表示要杀掉加害自己父亲的人。叔叔道:“是复仇的欲望带他穿越了死亡之谷(诗化的散文,比余秋雨的《山居笔记》还要抒情)。”
笑场七:故事结尾叔叔喝下婉后精心准备的毒酒,临死前躺在婉后怀里道:“你敬的酒我怎么能不喝呢。”(怎么看只是觉得好笑,没有半点感动)
笑场八:叔叔欲将侄子无鸾作为互换人质送往契丹,婉后表示反对,因为契丹送来的王子不过是牧人儿子。叔叔开口道:“我们不学他,我泱泱大国,应以诚信为本。”
笑场九:婉后称身体不适,叔叔心疼地说:“你贵为皇后,母仪天下,半夜还蹬被子,(一句古语,一句口语,高!)受凉了吧。
笑场十:章子怡说:“太子不应当是杏花春雨浸泡出来的寂寞歌手,而应当是君临天下、雄视四方的男子汉”。
葛优天生一喜剧的料,想要让他像刘邦一样打天下当皇帝或谋朝篡位的确有点难为观众了。最后《夜宴》到底是阴郁的悲剧呢?还是光着头的喜剧让人简直“丈二和尚”。冯导请黎叔当悲剧中的皇帝,这后果当真严重。 六:票房永远是导演的娘
若要冯小刚以“艺术的名义”为中国电影打翻身仗,这简直就是强人所难。毕竟人家的贺岁片是为人民找乐子,纯粹是从商业角度出发。
《夜宴》之前三部过亿的大制作,《英雄》和《十面埋伏》耗资3000万美元,在国内市场分别收入2.5亿和1.6亿元,前者在海外总票房达11亿元,后者在美国的票房也超过1000万美元。投入3.4亿元的《无极》取得国内票房1.9亿元、国内音像版权1600万元、海外版权约2000多万美元。不论口碑多差,肯定赚钱。这造成一种假象,只要舍得花钱,不论多么糟糕的电影,都可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而现在的《夜宴》更是后顾无忧,单单卖出海外版权,就已经收回所有成本,此后的票房全部是纯利润――这其中当然有许多水份,但以冯小刚这么多年积累下的口碑,亏本可能也不会。只是《夜宴》搞得像个灵堂,而冯导又大言不惭的说要中国文化拨乱反正,这就有点过火了。做婊子又立牌坊的事陈凯歌做得,你平民色彩浓厚的冯导做不得。票房是导演的娘,别人不明白,冯导难道还不明白。
若真是为中国电影拨乱反正,并以悲剧形象鸣锣开道。那大搞炒做搞得人民看报纸尽是《夜宴》的花边难免站人厌烦。再说《夜宴》并没有拍出什么惊天地动的新东西来,《夜宴》整个就一面目模糊,无法来印证冯导所言:电影是一门艺术?
在拍摄之前已经炒得晕天黑地,这方面冯导功力并不下于张艺谋。让石榴裙被风吹得更猛烈些吧。至于“夜宴,夜宴,惹起骂声一遍”那等2006年的秋天过去后再说。 七:随意解构历史是轻浮的
《馒头血案》里说到的“圆环套圆环”娱乐城让人哑然失笑,陈凯歌这方面倒有自知之明,搞了个虚无子有的历史背景让人无法挑剔。而冯小刚把《夜宴》历史背景义在五代时期。为了体现他所说的“高贵的寂寞”,他以黑色为主调的宫廷内景间杂一些非古典式纹路,陪衬的枝型吊灯(15世纪才在欧州的歌特式教堂里才出现)与鹿角灯台(半个世纪年前似乎是北美黑人的挚爱),还有金蛇乱舞的屏风等一系列纯粹异想天开不伦不类装饰,和中国五千年宫庭史相距六千年。
拍古装电影故事,当然不必严格按照历史考证,可以进行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是在遵守原则的基础之上,随意解构历史是轻浮且不负责任的。而且冯小刚声称自己拍的是古装正剧,要给中国文化拨乱反正,那么就不要偏离大众所知的文明史太远,也不能偏离中国文化的主体符号。况且服装是历史的重要载体,在电影里尤其显得重要。
当自己不懂历史时,就搞个“圆环套圆环娱乐城”得了,欺负受众就是作贱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