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菲律宾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2006/09/17
  • 澳门博彩业辉煌:中国经济安全亮红灯2006/09/08
  • 桑振中:阴阳五行与系统经济运行2006/09/08
  • 茅于轼:我们到底交了多少税?2006/09/06
  • 经济观察报:影响房价的真正原因2006/09/06
  • 茅于轼:中国中产阶级与世界资源2006/09/05
  • 经济观察报:网站造星生财2006/09/03
  • 苏联什么时候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2006/09/02
  •  
    中國将重蹈日本80年代泡沫經濟覆轍?
    时间:2006/09/17 出处:中评社
      當下的中國,與泡沫時代的日本,又有著怎樣的相似與不似?

      中評社香港9月17日電/17年前,英國《經濟學家》以《太陽也會西沉》,哀嘆日本在泡沫中的沉淪。當下的中國,與泡沫時代的日本,又有著怎樣的相似與不似?經濟觀察報發表專文對此進行探討如下:

      中國出現泡沫是鐵定的

       “對中國人來說,睜大眼睛,研究日本泡沫經濟幷從中汲取教訓,正當其時。” 2006年8月16日晚9時許,關志雄在東京後樂賓館的咖啡廳里,用流利的漢語說:“房地産價格的不斷攀昇,股價猛然之間的高漲,已經泛出泡沫經濟的朵朵浪花,這與1980年代後期的日本越來越相似。”

      關志雄,享譽日本經濟産業界的經濟學家,野村證券資本市場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日文網站“中國經濟新論”的創設者。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的關志雄,曾任職于香港金融界。過去數年內,他曾準確而超前地預測了人民幣匯率、中國資産膨脹等中國經濟議題,使得他的中國經濟研究備受矚目。他說:“中國必須借鑒日本的教訓,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

      提醒中國的不止關志雄一人。

      最近兩年,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日本乃至英國,警惕中國重蹈日本覆轍的聲音,零零星星,陸陸續續,由遠及近,漸漸匯成一股沒有結論的巨響。

      “中國出現泡沫是鐵定的”,井阪忠明說。井阪忠明,日本第四大商社“丸紅商社”房地産業務負責人。  丸紅商社已在中國從事過多年的房地産開發,爲外國公司駐華商務人士提供高檔住宅。

      井阪忠明說,如果他在中國做房地産,他一定會觀望,看看是不是要撤離,或者尋找最佳的撤離時機。

      關志雄也認爲泡沫已潜伏在中國CPI溫和增長的掩體下。3年前曾考察過中國青島等城市,當他看到幾千棟豪宅夜晚沒有燈光,黑乎乎一片,他相信泡沫的確已經出現了。

      關志雄做過中國30個城市的房價與租金的比較:租金收益率下降,但貸款利率却在上昇,這表明泡沫經濟已有前兆。

      關志雄說,泡沫具有難以察覺的隱蔽性。泡沫本身創造泡沫需求,一旦泡沫發生,大家都陷入共同幻想中,清醒的人也難保持長期清醒。而一旦大家都感受到泡沫威脅,泡沫就已經不可避免了。

      當年的日本就是這樣。1986年12月到1991年4月,是日本泡沫經濟發生的時間。在上述時間段,日元昇值,貨幣寬鬆,房地産、股票價格節節攀高,資産效應使日本經濟表象極度繁榮,人們心態高昂浮躁,整個經濟如同吹起的肥皂泡。

      當時,在日本國內,一個高爾夫球場會員權證的售價相當於一個普通公司職員兩三年的收入;在國外,日本企業家購買了美國的象徵——洛克菲勒中心,華爾街因此傳出“紐約淪陷”的聲音,美國衆議員也驚呼:“美國正在迅速地演變爲日本的殖民地。”

      然而,美國人的擔心被證明是多餘的。

      90年代初,泡沫的破滅撕破了表面的繁榮。日本高企的股市與房地産價格急速下跌,銀行在巨額呆壞賬面前,不得不宣佈破産。一度是世界第九大銀行的日本長期信用銀行,也未能幸免,時任總裁的大野木克信鋃鐺入獄。在魯迅作品《藤野先生》中提到的那個東京上野公園,曾因此涌入許多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不過,木下俊彥,昔日的日本政策投資銀行負責、今日的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學院教授,說他目前還無法想象,上野公園的情景會不會在中國上演。但木下確信,中國經濟的確已經有了泡沫。“從北京、上海看,一定是有的。是不是全國都有?不好說!雖然對泡沫經濟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但中國借鑒日本的泡沫教訓是應該的。”

      香港軟庫投資銀行業務總裁、中國人民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溫天納說,世界經濟版圖上,總會有哪個點涌起一股泡沫:17世紀30年代的荷蘭曾發生盲目投資郁金香熱;18世紀初的英國發生過殖民地開發投資熱,以致科學家牛頓也曾捲入其中而飽嘗虧損之苦;20世紀初期,一戰後經濟空前繁榮的美國,在1929年10月24日經歷了所謂“黑色星期四”的股市暴跌,由此引發世界性的恐慌;半個世紀之後,日本爆出迄今最大的經濟泡沫。

      一些從泡沫創痛中走出的日本經濟學家認爲,中國就是世界經濟版圖上的下一個泡沫。

      中國泡沫的破壞性不大

      “中國很難避免泡沫,但破壞性沒有日本那麽大。”亞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今井建一說。在日本泡沫破滅的時候,今井已經從銀行業轉到研究機構,幸運地躲過了銀行裁員、倒閉的浩劫。

      日本泡沫的破滅對日本經濟的摧毀,在世界經濟史上是空前的。日本貿易振興會經濟分析部日本經濟情報科科長、善於用數字說話的山本女士說,日本處理泡沫破滅的後遺症用了大約15年的時間。

      1990年,日本政府爲控制泡沫,相繼採取土地總量控制、稅收强化、金融政策,收縮銀根,限制金融機構向不動産業界貸款。日經指數隨即從1989年12月,平均3,8915日元的歷史高點急速回落, 急劇下降了63%,在1992年8月跌至1,4309日元。

      1992年春,日本政府正式承認經濟减速,綜合手段已擠碎了泡沫:從事土地和股市投機的不動産企業、建築公司和高爾夫開發商大都陷入破産倒閉,從事土地擔保融資的銀行也因爲這些企業的紛紛倒閉而産生大量壞賬,金融機構跟著接連倒閉。至1998年底,日本的土地和股市共遭受1200萬億日元的損失。

      今井建一說:“祗要能防止遍地開花的金融危機,中國經濟泡沫破滅的影響,會非常有限,頂多也就是短期的經濟低迷。”

      在今井眼中,處於高速度發展中的當下中國,更像1960年代的日本。事實上,中國當下的發展水平和1960年代的日本極爲相似。在這個時期,雖然過度投資和金融泡沫肯定會引發經濟波動,如增長速度下滑等等,但經濟發展的巨大潜力會克服波動帶來的影響,因而陷入低迷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可能不超過兩年。

      津上俊哉也認爲中國的泡沫問題不大,不會像日本那樣長期低迷,“因爲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也知道低利率導致泡沫,已經採取了調整準備金率等一攬子行動。”他認爲,接下來中國可能遇到困難期,但祗是週期性波動而已,長期看,中國經濟一定能保持旺盛的增長力。

      持有相同看法的,還有西村吉正。現爲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科長的西村吉正,是前大藏省銀行局局長,一些日本人稱他爲“向銀行開槍的人”。在每一個日本人都相信“Japan is No.1”的80年代後期,在日本全民像吞下了搖頭丸般瘋狂的時期,西村吉正斷然下令控制銀行信貸總量,宣佈讓銀行倒閉。

      西村吉正認爲,是日本人的自負心態,製造了日本的經濟泡沫。如果心理與經濟狀態持平的話,就不會出現泡沫。但是,從1985年開始,日本人的心理膨脹的速度與經濟增長水平落差在加大,等到1991年人們意識到泡沫的時候,爲時已晚。

      比較之下,中國經濟目前的發展水平與中國人的心態基本持平,雖然中國的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顯露出了房地産泡沫的迹象。但西村吉正認爲中國人不必過分擔心泡沫,“即使是泡沫破滅,有一些打擊,也不過像年輕人遭受了一些皮外傷。”

      但也有與西村吉正觀點相左的人士稱,中國泡沫破滅的危害,將遠甚于日本。日本銀行金融機構局官員福本智之說,除非中國的銀行能快速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否則,中國泡沫的破壞力將比日本大得多。

      中國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儘管警惕中國重蹈日本式覆轍的聲音不絕于耳,但仍有部分海內外經濟學人相信,中國不會出現日本式泡沫。不過,他們贊同“警惕未來”的說法。

      被海外媒體稱爲國策派專家的林毅夫說,就當下中國經濟情勢而言,他看不出泡沫的存在。

      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前夕,林的表哥在東京買了一套房子,5億日元,1990年代中期,泡沫破滅,價值祗有1億日元。林在課堂上時常說起表哥在日本的故事,但他不願用這個故事暗喻當下中國。

      “看目前的中國宏觀經濟走勢,中國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因爲中國的房地産沒有多少泡沫。”林說,“雖然中國的房地産業有些异常,有國內國外的投機性需求,但是,在經濟快速增長,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的情况下,對房地産的需求增加,也使得房地産業的投資增長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進一步來看,林認爲,中國和日本人均GDP的差別、産業結構水平的不同、民衆信心的不一樣等等,因此,當下中國擁有日本式泡沫的說法,祗是無稽之談。

      去年底,英國渣打銀行資深經濟學家王志浩,也向新聞界闡述過“中國不會重蹈日本覆轍”的判斷。這位英國經濟學家宣稱,隨著GDP增速减弱,中國有可能會在今明兩年遭遇通貨緊縮,但不會出現日本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經歷過的通縮陷阱。

      “即使中國可能遭遇通貨緊縮,如果中國决策推行適當的政策,也應該可以避免重蹈日本90年代的舊轍。“王志浩斷言,中國可以避免日本式覆轍的理由中,有一條就是:中國沒有嚴重的資産泡沫。

      日本經濟學家今井也說,和當時的日本不一樣,日本泡沫經濟時期,資産整體規模超過GDP規模,一旦資産發生變動對經濟影響很大,而中國股市規模小,佔GDP比重不到30%,資産效應不大。

      但幷不是所有的中國經濟學家都像林毅夫和王志浩一樣樂觀。

      早在一年多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就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論及日本經濟泡沫對中國的啓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股市井噴、房地産價格持續上漲,部分中國經濟學家再次呼籲中國睜開警惕的雙眼,防止泡沫。一個多月以前,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也在一個高層論壇上提及日本的經濟泡沫。

      魏加寧强調,說中國經濟現在有一些迹象和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相似,幷不是說二者的情形完全一樣,而是應當注意這些苗頭。林毅夫也認爲,雖然中國當下沒有出現經濟泡沫,但警惕泡沫在未來涌現,是有必要的。

      單單就這一點而言,中日兩國經濟界人士算是達成了共識。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