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战中美国给苏联的108亿美元军火援助
|
时间:2006/09/17 出处:历史研究 |
二战时苏联同美国是盟国,根据剩余物资法案,美国通过海上航线运送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到苏联,支持苏联的卫国战争。这样到战争结束后苏联欠下美国108亿美元的贷款债务。战争激烈艰苦时苏联盼美国军火船队如盼情人,可是战后两国闹翻了脸,变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这时苏联对美国军火船队的态度和评价都改变了。它开动大喇叭,痛斥美国大发战争之财,指责它送军火到苏联是为了使苏联青年更多地在战场上牺牲生命,是为了让苏联同轴心国拼到两败俱伤,减少美英的战争压力,最后坐收渔翁之利,轻而易举地反攻欧洲大陆,分享击败法西斯轴心国的胜利。
苏联的这种论点,在很长的时期里也是中国人一贯持有的看法,认为美国就是在两次世界大战里靠卖军火快速发达起来,成为世界第一帝国的。去年世界各国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上海东方卫视请了专家到直播室来评论。主持人说:“二战期间苏联承担了主要的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任务,因为在苏联战场轴心国有200个师,而在西线战场只有20多个师。”嘉宾说:“这是以前的提法。盟国在战后分裂成两大阵营,彼此都有强调自己在战争中的功劳、贬低对方的作用的倾向。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每一方的作用都同样重要。没有美英的大西洋之战打通海上航线,为苏联源源运送去军事物资,苏联坚持抵抗就会困难得多;没有北非战役和诺曼第登陆,形成对轴心国的两面夹击,战争就不会这样快取得胜利。而且还有可能以其他的方式结束战争。”女主持人看来是被嘉宾的说法惊吓了,立即结束了这个话题。这节目说明“二战美国卖军火发财”的说法今天还有余荫。
108亿美元在当时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天文数字。按可比的购买力计算,相当于现在的几千亿。这数目远大于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的财政支援,也远大于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给中国的军事及工程项目援助。我们的教科书几十年如一日地唠叨:六十年代初中国遇到“三年自然灾害”,苏联却乘机逼“我们”还债,如果这不是直接造成中国灾难的原因,那它也加重了灾难。那些苏联贷款总数也只是26亿美元。108亿美元的债务数字如此之大,以至于苏联不顾一切逻辑,推导出了一个它认为是必然的结论:美国的寡头资本家们──军火大王、钢铁大王、煤油大王等等,大致就等于今天的比尔•盖茨吧──因为他们大大地发了财了,所以一定是他们挑起了战争,苏联和整个世界的债务是他们造成的,战争灾难也是他们造成的。
当然这108亿美元一直没还。在二战结束30多年以后,1980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就此郑重作出决议:苏联将从2010年开始还这笔军火款,但只还30亿美元,分若干年还清。不过苏联没等到开始还债的那一天就从地球上稀释了。有没有人愿意继承这笔债务,我孤陋寡闻,没见到这方面的消息。现在讲这事颇觉得有些搞笑,但这确实是世界冷战史的一幕。
美国的寡头资本家们真是倒霉,猫儿没吃到鱼,空惹一身腥。这军火买卖做的尽是倒灶生意,货是交出去了,却收不回款来,大概也只好指使会计列入坏帐计提了。任何一个寡头坏帐这样大,恐怕不倒闭就算万幸了,还发什么财啊。不过这是美国政府拉下的饥荒,总统先生得兜着吧,发些国债,转嫁到普通美国人头上去了事了。要是让军火大王们自己吃包子,估计银行经理们就得把他们送到法庭去了。
其实在国际政府债务中有多大比例是很好地归还了,恐怕并不令债权国鼓舞。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的谢胡同志对中国人说:“中国是老大哥,我们是小兄弟,我们有需要,当然找老大哥。拿你们点东西,我们没打算还。”从美国获得贷款的国家也很多,到还款时,其中一些大概就会像谢胡同志这样直截了当──它们也还不出。中国那时倒很像一个慷慨悲壮的傻瓜:“我们”勒紧裤带还清了苏联的债款,宣布“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既没有外债也没有内债的国家”。对苏联“我们”当然会有点不屑:像它这样一个大国,有钱造了一万枚核导弹,却搞出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欠帐不还,又义愤填膺地把债权人骂个狗血淋头,就有些卑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