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中国首例博客告博客案原告沈阳胜诉2006/09/12
  • 中国版Google Earth问世2006/09/11
  • 马化腾欲将所有商业模式纳入腾讯2006/09/11
  • 戴志康,80后到北京孤独闯荡的生活2006/09/11
  • MySpace,在欧洲面临挑战2006/09/11
  • 各领域十大搜索词揭晓 paypal排首位2006/09/10
  • 芒果网:独特营销方式搅热在线旅游2006/09/10
  • Web2.0高温渐冷却 巨头竞逐客户端2006/09/09
  •  
    中国Web2.0发展两大瓶颈尚需突破
    时间:2006/09/13 出处:通信世界
      在广大网民的热情追捧下,我国Web2.0市场一片繁荣,各类新应用正在迅速铺开,对互联网产业格局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我国对热门Web2.0应用的引入基本上保持与国外同步,但无论是在业务应用的功能还是表现形式上,国内互联网行业对Web2.0的理解与国外均有所不同。本文将介绍几种深受中国网民欢迎的Web2.0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热门Web2.0应用分析

      1.博客

      (1)概述

      博客一词为“Blog”的中文直译,是目前我国最受网民欢迎的Web2.0应用,在我国1.2亿的网民当中,有23.7%使用博客。为了早日占领潜力巨大的中国博客市场,雅虎、微软和Google等国际巨头从2005年初就已经开始为中国用户提供中文版的博客服务,而中国的本土企业也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加入了战团,除了一些专营博客托管的网站外,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几大门户网站也相继推出博客频道,急匆匆加入了这场用户资源的争夺战。

      截至2005年底,我国博客服务商(BSP)的数量已从2004年的20家增长到660家,我国的博客使用者达到1500万人,博客数量达到2300万个,而博客的读者规模达到2000万人。但目前我国的博客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盈利模式也并不突出,真正通过博客服务达到盈利的企业并不多。

      (2)存在的问题

      l 盈利模式不清晰

      博客目前存在三种盈利模式——网络广告、会员收费和增值服务。网络广告是一切互联网媒体赚钱的主要途径,会员收费可行性目前还有待考证,而增值服务的可行性也有待验证。所以这三者目前看来都不是专门针对博客这种新兴个人媒体的盈利模式,可以说适合博客特点的、独有的盈利方式现在还没有出现。

      l 理念单一

      现在的博客理念仍然是“一旦有了强大的网民基础,就有商业机会”。但这对于企业的运营者和投资人都只是一个潜在的机会,对于市场来说就更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前景。

      2.网摘

      (1)概述

      网摘又名“网页书签”,是基于Tag技术的一项非常受欢迎的Web2.0应用,它有效弥补了传统浏览器收藏夹不易移动的缺陷,可以将个人的收藏夹安置于网络上,随时随地浏览。通过网摘,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查看、管理对自己有用的网页,并通过摘录网页的形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藏,体验共享的乐趣。网摘的价值在于网站管理员或者其他用户将其觉得最有价值的内容推荐给广大网民,从而节省网民在海量信息中挑选自己感兴趣内容所消耗的时间。一个富有归纳性的比喻就是,如果互联网是论坛,网摘就是精华帖。

      2004年10月以来,网摘应用开始为国内网站竞相使用,目前仍方兴未艾。365key、新浪ViVi、博采中心以及牛啦等网摘网站开始成为一种新的互联网共享文化的象征。2006年7月4日,专业搜索网站雅虎中国推出免费网摘服务“收藏+”,可以帮助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电脑终端对搜索到的网页实现存储、访问、管理、RSS订阅,以及基于Tag的网页检索。作为一种新式的传播和信息共享、信息再创势力,网摘正成为互联网业一大新的应用亮点。

      (2)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网摘网站严重趋同,差异化特征较少。事实上,无论是综合门户网站,还是专业的网摘网站,其自身均存在一些问题,网摘要在中国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在二者之间进行市场细分。

      3.维客

      维客是“Wiki”的中文直译,相比博客,维客只是刚刚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一项Web2.0应用。在2006年2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5~2006中国Web2.0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中,博客和维客的使用者比例分别为71.9%和13.6%。

      在目前国内已有的Wiki网站中,倾向于做百科知识库的有网络天书、维库和互动在线等,条目数量都在数万条左右;倾向于专业知识领域的有天下维客、IT百科等;其他属特色专题类的有职业百科及旅游、美食类的Wiki站点;还有少数自称是Wiki但仅设框架尚无内容或找不到服务器。

      总的看来,目前国内不管是Wiki网站自身的数量与规模,还是用户参与的数量与贡献,都仍处于初创阶段。2006年上半年,百度和新浪等门户网站已经推出“百度百科”和“新浪万家姓”等维客服务,也许主流门户网站的介入将把中国的维客应用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4.RSS

      (1)概述

      RSS(站点摘要)是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RSS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内悄然升温,新华网、Google、百度、新浪率先推出RSS服务。自此以后,国内各大网站蜂拥而上,从大型主流媒体网站如人民网,到商业门户网站如搜狐、网易,再到一些专业型网站如计世网、阿里巴巴和中国汽车网等等,都纷纷提供RSS聚合新闻服务,形成了一股影响遍及中国互联网业的RSS热潮。

      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RSS作为一种网络新技术,能方便简易地聚合信息,更新速度快,而且可以使互联网用户免受垃圾信息的干扰,并实现对特定信息的全程跟踪、即时更新以及网上搜索等。由于RSS的诸多优点,学者们都对它寄予厚望,认为RSS作为一种全新的资讯传播方式,将对互联网上的信息接收与发布、新闻出版、电子商务、互动交流等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发一场互联网的新革命。

      然而事实并没有朝预料中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提供RSS内容服务的网站数量不多,仅有1000家左右,其中也包含有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网、百度等知名网站。RSS用户数大约在100万左右,不及我国网民总数的1%。

      (2)存在的问题

      l 用户群有待拓展

      在国内,RSS的推广刚刚起步。而RSS技术目前的功能和特点决定了它的用户集中在某些特定群体之中,这类群体需要每天关注跟踪特定领域的新闻信息,如记者、编辑等专业人士或者一些资深网民。如何使RSS的用户群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是RSS在中国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l 缺乏增长机会

      目前我国提供RSS服务的门户网站都仅仅把RSS视为一种保证“人有我有”的附属业务,而不是将其视为主营业务推出。RSS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普及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商业门户网站的大力推广。因此,只有在RSS上寻得新的赢利增长点,才能吸引各大商业网站的眼球,RSS方有机会迎来大发展。

      5.SNS

      (1)概述

      SNS(社会网络)在中国的发展走过一段弯路。SNS在2003年开始进入中国,但遗憾的是,中国的网站大多不具备SNS的核心元素——真实姓名和真实连接,相关服务也没有整合进来,因此其中很多网站维持得很艰难或者已经倒闭。这段时间国内企业对SNS的探索并不成功,也使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一直没有得到较大发展。从去年开始,国内大批SNS网站纷纷创立,目前已有上百家的SNS网站,其中比较知名和有特色的有优友地带、易缘网、人际中国、联络家、天际网等。如今,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网上社交”正在许多白领尤其是商务人士中迅速蔓延。

      (2)存在的问题

      l 诚信度低

      尽管现在很多SNS网站使用实名制和真实资料,追求真实诚信,但是再漂亮的宣传包装都不能增强人们对网络社交的信任度,使用了实名并不代表社交就有了诚信保障,而未使用实名也不能说人家没有诚信。从整个互联网大环境来看,网上交友的负面报道数不胜数,中国人始终认为网上交友带有很暧昧的色彩,包括参与网络社交的人也忌讳跟别人说自己的朋友是从网上认识的。人们普遍对网络社交的排斥态度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网上社交暂时还未能在国内成为主流,这是由虚拟世界缺乏信任的现状决定的。

      l 交友效率低

      SNS网站通常把自己描绘成结交朋友无所不能,而真正使用SNS网站进行交友的寥寥无几。打个比方,广州的一个咨询师若想结交更多的同行,可能不会选择交友网站,首先SNS网站反应太慢,信息发上去了还要等很多天才可能会被发现,其次SNS网站往往还有诸多限制,如必需要推荐3个会员才能结交更多朋友,面对如此繁琐的过程,他更偏向选择咨询师的QQ群而不是SNS网站。

      l 盈利前景不容乐观

      国内SNS网站已经开始倾向于收费,以此作为盈利方式。虽然SNS的主业是人脉,但是人脉不一定是SNS真正的盈利所在。人脉只是SNS的一个主动脉,而真正产生生理再生机能的应该是附在主动脉上面的各种组织,这就是SNS的价值链,价值链越长,可衍生的盈利模式则越多。

      6.播客

      (1)概述

      播客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是Podcasting的中文直译,指网民录制的自助广播或网络广播,最初借助iPodder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用户可将此类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或其他MP3播放器中随身收听。那些自我录制广播节目并通过网络发布的人就被称为“播客”,他们利用播客网站将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播客提供的节目,听众还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节目,甚至可以将这些节目自动地下载到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中。播客提供的节目可以通过iPod以及任何支持MP3播放的设备(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进行播放。

      用户可以通过许多网站来搜索和收听播客节目,如Podcast.net、Pod-castingNews、PodcastAlleyandiPodder.org等等。另外,用户还可以使用Doppler和iPodder之类的免费软件来订阅和下载播客节目。随着MP4播放器的上市,视频播客也逐渐深入人心。

      现在,播客正以燎原之势如火如荼地生长起来,越来越多的网民成为播客,享受展示自己与欣赏他人生活的乐趣。播客已经成为美国各大传媒争相追捧的对象,美国的播客用户已达84万,预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到5600万。而当播客在国外渐成气候之时,国内的播客却还只是刚刚起步。

      目前,除雅虎中国以外,国内的播客站点主要有4家,分别为波普播客、土豆播客、中国播客网及博客中国—动听播客。这些网站为用户免费提供30M~100M的使用空间,有些能够为用户提供后台录音、内置RSS阅读器,用户可以下载、订阅喜欢的播客到电脑端等服务。

      (2)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只有小部分人活跃于播客市场,很多播客只是把播客网站作为存储音频或视频文件的网络硬盘,并没有参与到真正的播客应用中去。国内播客网站的发展,需要的是更多业内人士加入推广,让更多的听众了解、接受播客的概念及含义。

      二、Web2.0市场透视

      1.商业模式普遍不明朗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盈利问题在Web2.0时代也依然存在。国内业界整体对Web2.0的理解还处于一种初级的状态。这不仅因为Web2.0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系统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都很缺乏,更因为Web2.0正在被投机氛围所笼罩,Web2.0的概念正在被滥用,无论什么网站都或多或少地把自己和Web2.0沾上边,目的只是为了融资,这体现了产业中的浮躁心态。Web2.0不会成为一个产业,但是Web2.0的理念可以充分应用于其他产业,可以刺激其他产业的发展,这样Web2.0的服务商就可以和其他企业达到共赢的目的,也许这就是Web2.0最重要的商业模式。

      国内目前已经有一些比较典型的商业模式探索实例:博客网与中国移动合作,在2006年年初推出了移动博客业务;中国博客网在2005年12月宣布进入移动市场,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三星等厂商进行终端捆绑,使用户可以通过带有移动博客功能的手机进入中国博客网浏览和更新网站内容;另外,一家交友网站“碰碰网”也在经营方面探索出了一种崭新的经营模式——WAP2.0+Web2.0,将无线资源与SNS交友结合在一起,既提升了网站价值,又轻易解决了Web2.0的盈利瓶颈。

      总之,对于国内的Web2.0创业者们而言,挖掘好项目和好的商业模式,是未来吸引资金注入、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2.用户仍不够活跃



      表1是专门做全球网站访问流量排名的Alexa网站统计的部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Web1.0和Web2.0网站的访问流量比较。

      通过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用户平均点击数方面,以用户为核心、双向交互式传播的Web2.0网站总体来说要比单向传播、提供内容阅读的Web1.0网站高出许多,在国外尤其突出。比如提供在线写日记和新闻的xanga.com社区,用户的活跃明显比拥有强大媒体资源的新闻网站bbc和cnn高了近一倍。

      从我国情况来看,Web2.0网站对于Web1.0门户网站的替代作用还不明显,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的市场地位目前还是新生的Web2.0网站所无法撼动的。

      再对国内外最热门的Web2.0网站用户点击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即使是点击数最高的博易网(Anyp.c),其点击量也只能同国外点击数不算突出的Flickr.com相匹敌,更不及Myspace.com的1/3。

      通过对比国内和国外热门Web2.0网站的点击数可以发现,目前国内Web2.0用户的活跃程度较之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尚需国内Web2.0业者的大力推动。

      三、结语

      总体上来讲,我国对基于Web2.0的互联网新业务应用的理解目前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跟踪国外的发展。尽管业界对于Web2.0的未来褒贬不一,但Web2.0应用为我国互联网行业带来的变革已成既定事实。从互联网业务应用的生命周期来看,基于Web2.0的互联网新业务应用有的尚处于引入阶段,比如播客、维客,有的则已经步入成长阶段,比如博客,但均较成熟阶段还有很大差距。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