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陆对倒扁风潮既喜又忧
|
时间:2006/09/08 出处:早报网 |
● 叶鹏飞
近几个月涉及台湾总统陈水扁家庭的各类弊案陆续爆发,接连冲击他的政治前途,然大陆官方始终三缄其口,负责对台工作的国台办好几个月不召开记者会,只偶尔透过“答记者问”的形式,就两岸交流的具体问题在官方媒体放话。
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的倒扁静坐活动决定在9月9日正式开始。在他宣布“早已写好遗书,没有退场机制”表达倒扁决心后,这场政治抗争究竟会如何收场,不但关系台湾未来政局的发展,对两岸形势势必也会有深远的影响。
北京官方对两岸局势的评估,可以从中共二号领导人,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8月31日在巴西国会的演讲中窥知一二。
他在演讲中提出了“三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中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其中更花费大量篇幅在阐述“统一”问题。
对于两岸的形势,吴邦国是如此乐观地形容:“目前,台海形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积极因素增多,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趋势增强。”
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陈水扁已经丧失了统治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他犹能做困兽之斗,完全是靠结合激进台独实力来绑架民进党和“四大天王”。在紧张的对峙过程中,民进党及其所代表的台独理念将逐步被消费殆尽。
虽然陈水扁9月5日在帕劳的记者会上重提制定新宪法的老议题,台湾媒体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国务机要费以及他是否下台上面,显示“台湾主体性”的光环越来越难以奏效。
对于陈水扁是否会病急乱投医,大陆显然还是心存顾虑。中国评论通讯社9月7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称,陈水扁重提新宪法、公投国民党党产以及用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如果陈水扁果如其言,全力冲刺,对两岸关系必造成极大危害,两岸风云骤起,重现惊涛骇浪”。
吴邦国在同一场演讲上也透露了北京对台湾局势的担忧。他说:“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尚未消除。‘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与中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成为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
这种戒慎恐惧的心情也表现在大陆基本采取隔岸观火、避免涉入台湾政争漩涡的态度。大陆的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许世铨9月4日接受台湾《联合报》采访时就明白表示,台湾内部问题,大陆不会介入或干涉。
他强调,不管“蓝、绿、橘”,那都是台湾的颜色,与大陆无关;大陆愿意在“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与台湾“所有颜色”打交道。
从政治利害考虑,北京希望陈水扁继续留在总统位子上苟延残喘到2008年,因为民进党及台独理念将随着他在位而不断被凌迟消耗。陈水扁政治影响力被弊案削弱,也让大陆可以趁机推动两岸交流,包括试图促使国台办主任陈云林成功访台,进一步巩固以商围政的战果。
北京固然已经把陈水扁定性为“拒绝往来户”,基于政治现实,并没有放弃其他选择。陈水扁继续在位虽然理想,北京也还必须因应他真被“秋决”而提前下台的可能性。
台北学者:
北京不必然反吕
与台湾“所有颜色”打交道的说法并非无的放矢,台北的中国文化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兼大陆所教授陈毓钧,日前在《中国时报》撰文指出,北京不必然反吕秀莲。
陈毓钧说,北京对吕秀莲和平主义者的倾向十分注意,对她建构和平的一些主张也并不漠视。此外,吕秀莲虽批评“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但曾提出“一个中华”概念,北京高度重视。
吕秀莲近期接受香港《亚洲周刊》专访时,以“准备好了”展现旺盛的企图心,坦言自己早具备娴熟驾驭全局的能力。
就北京而言,对比陈水扁负隅顽抗导致暴力抗争,吕秀莲和平接手台湾政权或许是两害之轻。
如果倒扁静坐最终引发社会动乱,非但将让大陆陷入维谷,更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根据《反分裂国家法》,动乱是构成北京采用“非和平手段”的条件之一,而任何对台湾的“非和平手段”,会让大陆付出沉重的代价,届时不仅大陆社会自身的稳定将出现变数,连“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和平发展”的历史任务恐怕也将沦为水月镜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