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倒扁运动看台湾民主
|
时间:2006/09/05 出处:早报网 |
陈水扁:下台和宪改是两码事
(台北讯)中时电子报消息,「百万人反贪腐倒扁运动」即将展开,有消息指将有关方面将以宪改换陈水扁有尊严下台,对此陈水扁说,下台和宪改是两码事。
他说,未来无论要修内阁制或是总统制或组国会多数组阁,都要动用宪法修改,必须按照宪法依据。他重申,现在「催生新宪法」,是时候了。陈水扁说,修改宪法,不是为了阿扁也不是为民进党,而是为了人民。
从倒扁运动看台湾民主 ● 宋兴无(青岛)
6月份亲民党和国民党主导的台湾罢免案失败,陈水扁在民进党的力撑下过了难关。然而,不到两个月,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领导的倒扁运动得到了超百万人的支持,表面上看,陈水扁似乎很难逃过这一劫。
但是,熟悉台湾政治的人都清楚,此次运动还会无果而终,这是台湾民主政治的现状所决定的。华人社会一直不乏褒扬台湾民主的声音,但多出自主观理解或对民主只知其一的人士。
民主政治是从西方传来的政府形式,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公开选举的方式推举出国家领导人。在早期民主的典范古希腊,国家领导人是由500人公民大会直接选举的,候选人可以是任何公民,没有政党利益,没有黑金操纵,没有有产阶级的手,没有权力与财富的交易。
在当代美国,民主政治已经与理论上的民主政治大相径庭,代议制取代了直接选举,政党取代了民众,金铜之声远超过人民的心声。民主政治理论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所定义的以多数人统治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已经名不符实。美国亿万富翁福布斯在退出竞选时承认,他玩不起这种金钱游戏。克林顿的一位策略顾问曾坦言,“我们已经无法为劳动人民说话了,因为为了竞选经费,我们越来越依靠有钱阶级。”
曾两度参选的美国绿党候选人纳德说,美国两党的区别无异于财阀敲门时,是单腿跪还是双腿跪的迎接。而处在起步期的台湾民主政治,与理论上的民主政治相去甚远;与美国民主政治相比,也显示出许多青涩与草莽。
德能缺乏的上层
台湾现任领导人是选出来的,但民进党的入主得力于在特定时期巧妙利用了意识形态这个武器,而现任领导人的出现则是鹬蚌相争以及时任国民党主席身心不一、暗渡陈仓所致。连任的资格更是靠一些至今说不清的手段获取。
台湾现任执政党和领导人六年来的表现,不仅乏善可陈,而且问题多多。政治上前景黯淡,经济上有退无进,社会上人心惶惶。领导者领导无方,但敛财有术。虽然民主政治选不出最优秀的人才是众所周知的遗憾,但台湾版民主实验的结果,尤其是主要领导人的德能,的确无法让人给予肯定的评论。
民主政治在台湾的正面意义,主要表现在民众对民主的认识与实践上。虽然黑金、贿票、擅权、腐败等问题相当严重,但民众毕竟轰轰烈烈地实践了两次选举,,获得了民主政治的第一手感性认识。而在罢免案和倒扁运动中,民众也的确体验到了人民的权利和行使权利的自由。虽然他们对自己的错误选择无法及时纠正,但肯定能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为以后选举出合格的领导人积累应有的经验。
台湾左邻的韩国也经历过民主政治的阵痛,抗议如潮,腐败丛生,但有两点是台湾所不及的。
其一,韩国的民主政治没有过多地受意识形态所累,民族统一问题一直没有成为民主的对立面,而是整个国家的共识,因此没有影响内部的凝聚力,更没有让统一成为禁忌,成为前进的障碍。相比较,台湾在此方面一直没有能正确地审时度势,而是作茧自缚,深陷难拔。
其二,韩国民选领导人虽然也曾经因腐败或家族弊案而遭弹劾,但能及时认清情势,果断辞职让贤。而台湾领导人却不知民主政治实质,拉民主大旗,行草寇之实,视政治为满足个人权欲物欲的工具。
台湾的状况让人想起一年前的香港,那时香港经济低迷,执政者的民意认可度不断跌落,执政能力受到质疑。三个因素使香港重整旗鼓,顺利走出低谷。
香港背后有强有力的后盾,有不容质疑的共识,有正确的路径;同时政府主要领导人只是管理能力上有欠缺,而没有德行上的问题,香港政府在廉政上没有纰漏,主要领导人家庭无弊案;再次,香港领导人有自知之明,也能认清情势,及时卸任。正是这三点使香港得以在山重水复之时,再见柳暗花明。
真正的民主政治需要更多民众是知书达理的“秀才”,要求领导人是德能俱佳的君子。而目前台湾的现状却让人想到兵荒马乱,看到无赖横行。
·作者是中国政治社会学学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