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中国经营报:揭开张荣坤一夜暴富之迷2006/08/21
  • 上海公路大王张荣坤38.5亿身家成谜2006/08/21
  • LG与海尔在韩国中国全面开战?2006/08/20
  • 中国亿万富豪九成属官家 2006/08/19
  • 南方周末:与外资“对赌”2006/08/19
  • 中国企业虐待外国员工真相 2006/08/16
  • 萨苏眼中的比尔盖茨和杰克韦尔奇2006/08/11
  • 中国央行暗示人民币进一步升值2006/08/10
  •  
    樊綱:中國面對經濟內外平衡的挑戰
    时间:2006/08/21 出处:新华网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稱,在目前“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不平衡會是一個長期的現象

      在過去27年中,中國的淨出口(貿易差額)在多數時間裡面是平衡的,貿易順差在多數時間里即使有也是小額的。而且中國經濟增長和貿易順差和進出口的關係是反向的。中國經濟過熱的時候,淨出口下降,甚至出現逆差,1992、1993年時,經濟高增長,中國的貿易進出口是負的。相反當經濟增長低到7%、8%的時候,順差是最大的,上一次記錄最高的是1998年的430億美元順差,當時中國通貨緊縮,是經濟增長最低的年頭。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文章稱,這些都說明,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國內需求、而不是國外需求的波動所决定的。中國經濟的週期是由國內因素造成的,不是國際因素造成的。

      中國的外貿平衡與中美間貿易的不平衡

      文章說,中國現在實際上是亞洲生産鏈上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對美國有大量順差,但對所有亞洲經濟體(包括澳大利亞)都是逆差。中國和美國的順差,不是由於對美國出口太多,而是由於從美國進口太少(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對許多高科技産品禁運)。中國的出口中,生産資料、原材料、機器設備、技術,一大批東西是在國外製造的,祗是在中國加工,有的甚至是最後一道加工,然後貼上一枚“中國製造”的標韱。大量的“中國製造”,其實是“亞洲製造”。結果就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的貿易基本上是平衡的,祗是對美國的貿易是逆差。從這個角度看問題,美國的逆差問題,至少要與整個亞洲的貿易“總順差”相聯繫加以分析,而不能僅與中國的順差相聯繫。

      中國可能長期發生貿易順差或“雙順差”的特殊原因

      文章分析,從中國過去二十幾年的歷史來看,即使在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的時候,我們也存在貿易順差,同時存在資本項下的順差,也就是“雙順差”的情况。一個發展中國家長期存在雙順差,在歷史上是罕見的,但對於中國來說,却可能在今後仍然持續下去。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中國是第一個發展中國家,從起飛之初就大量引入外資,而外資在國內建廠的目的在初期主要是出口,而不是在本國銷售。這種外資(企業)在增長和貿易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情况,不曾在日本、韓國、台灣等經濟體在發展初期發生過。這一解釋的現象依據包括:

      ——我們的出口和進口當中50%以上是由外資企業實現的;

      ——我們的加工類貿易是大順差(去年爲1200億),而主要由本國企業進行的一般性貨物貿易是逆差(去年爲200億);

      大量外資的進入,帶進了大量的技術、管理、市場渠道以及可以稱爲“配置資源能力”的各種生産要素,與中國的成本較低的勞動力相結合,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提高了中國的競爭力,從而又使得中國較早地實現了一些國家要到發展較高階段才擁有的貿易競爭力。由於藉助的是外資的力量,所以中國人掙的錢不一定多,但中國國內生産能力却的確提高得很快。

      解釋這種長期“雙順差”現象的其他一些“輔助”因素包括:1,作爲一個人口大國,一方面勞動力成本在相當長的時間較低,另一方面擁有巨大的市場潜力,這些都構成外資的長期吸引力,得以使出口能力持續提高。2,由於國際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我們作爲發展中國家進口高科技産品的供給受到限制,制約了進口的增長。3,由於國內體制方面存在缺陷,擔心資本外逃,所以長期實行資本控制,這是長期存在資本賬戶順差的原因。

      在分析經常賬戶順差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搞清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出口多本身不一定是問題。有人批評中國出口太多,導致貿易順差太多。但是前面的分析已經表明,出口多不一定順差就大,如果進口更多的話,還可以是貿易逆差。比如2004年,由於國內經濟過熱,需求過大,前9個月中國的貿易是逆差,宏觀調控以後才又轉爲順差。

      第二,儲蓄高不必然順差就大。很多人批評中國儲蓄太多、消費太少導致國際經濟失衡。但是祗有在儲蓄高、但投資少的情况下才會産生順差,因爲根據國民經濟賬戶的定義,在GDP的構成中:儲蓄-投資=經常賬戶差額。即使消費不多,但如果投資很多,國內需求一樣會用掉國內儲蓄(投資也是國內總需求的一個組成部分!),幷不會給國際市場提供“國民淨儲蓄”即經常賬戶順差。中國的儲蓄高,但投資一樣高,結果還影響到了國際上一些投資品市場的供求關係,引起價格的上漲。中國目前在城市化階段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是中國總需求的一部分,用掉了中國的大量儲蓄,也是世界總需求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三,外匯儲備的增長,不一定都是國民儲蓄多、外貿順差大的結果,而可以是資本流入的結果。以2004年爲例,我們的貨物貿易順差590億美元,經常賬戶順差690億美元,但是外匯儲備淨增長2000多億美元,可見其中的一大部分,顯然是由資本金融賬戶的順差造成的。而資本流入是別人的儲蓄,或者是別人過去積纍起來的儲蓄,而不是我們的當年儲蓄。

       在進一步分析中國的消費與儲蓄-投資的關係及其對貿易差額的影響之前,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資本流動這個因素。有兩個事實值得注意。

       第一,2005年,在新增外匯儲備2000億美元當中,經常賬戶順差與資本賬戶順差所起的作用有了突然的“顛覆性”的變化:原來我們基本上是資本賬戶順差起主要作用,佔70%,經常賬戶祗佔30%。而2005年二者的地位突然顛倒了過來,經常賬戶佔了70%,資本賬戶佔30%。一年之間發生這麽大的變化,是很不正常的。

       第二,在2006年上半年,中國的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長速度又有了較大的提高,達到30%,GDP的增速也提高到近11%。通常在這種情况下,進口需求會有所增長,貿易順差會有所下降。但是,情况恰恰相反,我們的貿易順差反倒進一步增加(原因恰恰是進口增長速度下降),按年率算比去年又增加20%,與GDP的比重也進一步加大(到7%)。這無論從理論上還是我們中國自己的歷史經驗來看都是說不通的。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掩藏在經常賬戶中的資本流動”。由於我們過去一直祗控制資本流出,而不控制資本流入,結果2002年以後中國經濟重新高增長之後,以及市場上開始形成人民幣昇值的預期之後,資本流入大幅度增長,導致外匯儲備每年以2000億美元的規模擴大。一部分資金轉向貿易渠道,用高報出口價、低報進口價,或者資金進入先行、出口貨物延遲交付等方法,隱蔽地實現資本流入。

      大量的外資流入,導致資金過剩,貨幣供給過大,使經濟很容易發生過熱。我們這幾年雖然經濟過熱,但通貨膨脹率一直較低,經常賬戶順差佔GDP的比重也是提高的,這種現象則祗能用體制改革、技術進步導致生産效率提高來解釋了。另外,貨幣當局有效地進行“對沖”,回籠貨幣,也是解釋因素之一。

      世界經濟不平衡的根源在美元和“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

      文章指出,從貨幣關係的角度看,當前的“全球不平衡”的根源,主要不是人民幣被低估的問題,而是美元被高估、美元要貶值的問題,是“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問題。美國的財政赤字、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了美國人的低儲蓄率、高負債率。根據美聯儲自己的報告,60%的美元鈔票在美國之外流通,50%以上的美元政府資産由外國人持有。對於美國人來講這是一個軟約束的貨幣體系,美國祗要印票子,就能在全世界買東西。換個角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爲這樣可以佔有更多的世界資源,風險也會由全世界用我們貨幣的人們共同分擔。這就是一個“私人物品”被當成“公共物品”來用的時候發生“敗德問題”的典型情况。正是這個原因,造成了美元有不斷貶值的傾向。美元是國際本位貨幣,它要貶值直接表現爲要求其他貨幣昇值。今天人民幣面臨的其實就是這樣一個問題。這就是這個不對稱的國際貨幣體系的特點。總之,在現有制度下,世界經濟不平衡的基本原因是美國的逆差,而不是中國的順差,是美元要貶值而不是人民幣要昇值。

      “美元本位”的體制一天不改,我們與美元的摩擦就不可避免(除非我們出現高額通貨膨脹)。1980年代美國逼日元昇值時,日本勞動工資與美國的差距已經不到30%,而我們當前與美國的工資差距還高達30倍。以此推斷,我們與美國的貿易與貨幣磨擦,會比當年日美之間的磨擦更加持久。對此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人民幣逐步昇值不可避免

      美國是超級大國,美元的本位貨幣的局面一時不可更改,美國也絕不同意改變這麽一個使它佔全世界便宜的國際貨幣制度;甚至它可以拒不進行任何政策上調整。在這種情况下,市場就會産生對人民幣昇值的壓力,人們就會對人民幣進行投機活動,美國國會還會因爲我們不升值而對我們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爲了避免這種損失,我們也需要適當的昇值,即通過適當昇值來使各種損失的總和最小化。文章認爲,適當小步昇值,也算是我們盡到了緩解國際失衡的責任。

      從長遠來看,一個高速成長的、通貨膨脹率又較低的(中國低於美國)的經濟,必然要經曆本幣昇值的過程。早一點小步調整,漸進式地實現昇值,比長期不動最後問題積纍太大不得已一下子大步昇值,要更少風險,更少震蕩。

      人民幣要昇值,但是在目前階段不能自由浮動,也不能大幅度昇值。按照市場的壓力大幅度昇值或者自由浮動,相當于由我們單方面承擔調整世界不平衡的全部責任,調整了之後,不平衡减少了,美國可以繼續增發貨幣。所以,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對我們現階段也是最合理的體制。一種可信的、浮動幅度相對較小又相對穩定的昇值過程,也有利减少市場上的投機活動。

      文章稱,根據目前各方面情况的分析,我們在最近兩年每年昇值5%左右,是可以接受的,對經濟增長也不會有大的負面影響。

      世界不平衡的長期性

      文章最後說,需要認識到的是,在目前“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不平衡會是一個長期的現象,這種不平衡本身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這是因爲,如果我們有百分之三或五的貿易逆差,三年就要發生金融危機了,而對發行國際貨幣的美國來說,百分之七的逆差可能可以支撑十年,這種不均衡可能就是在不對稱的國際貨幣體系下的一種均衡,它就是以美國有逆差、其他國家有順差爲特點的。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