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执政一年的伊朗总统内贾德
|
时间:2006/08/10 出处:瞭望新闻周刊 |
2005年8月3日到2006年8月3日,对伊朗和艾哈迈迪-内贾德来说,是倍受全球瞩目的一年
文/《了望新闻周刊》驻德黑兰记者 徐俨俨
8月3日,艾哈迈迪-内贾德作为伊朗总统执政就满一周年了。在他刚当选总统时,由于他的经历鲜为人知,人们对这个行事低调的少壮派人物普遍抱有神秘的感觉;就连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承认,他对这个49岁的“年轻人”知之甚少。一年里,这个铁匠的儿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官员成为举世瞩目的政治人物,更成为伊朗在核问题上强硬立场的象征。
维护传统却不极端
艾哈迈迪-内贾德是一个争议较大的人物。在担任德黑兰市长时,他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管理等国内问题上思想比较保守,在核问题以及和西方国家的关系等对外问题上又态度强硬,反对任何妥协;但同时他又生活简朴,作风廉洁,深得社会下层民众的喜爱。
就任总统后,艾哈迈迪-内贾德继续发扬他的亲民作风,几乎每两周就到伊朗各个省份、地方城市视察工作,和普通民众亲切交流,这使他赢得了以前的领导人难以企及的声誉。一位改革派人士说,“艾哈迈迪-内贾德使很多以前被政府忽略的底层人民感到了重视,我得说他确实比我们更能理解生活在小城镇的人”。德黑兰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贾兹说:“艾哈迈迪-内贾德比一年前更受欢迎了,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只会诚实工作的简单的人。”这使他在这一年里,在伊朗国内和其他穆斯林国家的声望持续上升。
艾哈迈迪-内贾德属于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第二代,忠诚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他坚持“维护伊斯兰价值观”的立场,强调要维护国家法律及伊斯兰文化、宗教习俗。在担任德黑兰市长时,他曾经下令市政府办公大楼的电梯必须男女分乘,这使得伊朗的上层知识分子曾担心他上台后推行极端保守政策。
艾哈迈迪-内贾德随后的一些政策似乎佐证了这一点。他曾颁布政令,要求清除波斯语中的西方外来词汇。政令说,波斯语中所有西方词汇都应被由波斯语言和文学学会翻译的对应词语代替,伊朗所有政府部门、媒体、新闻出版机构和学校都应当尊重这项政令,尤其是在书面语中。例如,英语外来词“helicopter”(直升机)由波斯语表达方式“旋转的翅膀”代替,“fax”(传真)由“远距离书写”代替;意大利语外来词“pizza”(比萨饼)由“弹性面包片”代替等。
但让伊朗民众非常惊奇的是,这样一个总统同时却不顾伊朗保守派人士的强烈反对,27年来第一次发布政令允许妇女进入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艾哈迈迪-内贾德对此评论道:“妇女在球场内应该得到最好的位子,他们能活跃气氛,那些指责妇女在公众场合出现有悖社会风化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由于遭到保守派人士的抵制,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驳回了这项政令,说他“应该和宗教人士商量后再作出决定”。尽管这样,此事让艾哈迈迪-内贾德受到了普通民众的欢迎,尤其是和自身利益相关的妇女。
“我根本没想到他会作出这样的决定,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很保守的人,或许是因为他也喜欢足球吧,”德黑兰大学的女学生奈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另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男生则称,即便是保守派,艾哈迈迪-内贾德看起来也能容忍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很多人以前预计他会重新对妇女着装、公共娱乐施加严格控制,但现在你也看到了,没有!”
经济政策面临挑战
在国内经济方面,艾哈迈迪-内贾德开始对石油等国家命脉领域外的一些国企进行私有化。他强调,国家资源不应当过分集中于政府手中,应当交给人民用于推动国家发展。为打消人们对他政策的顾虑,他还强调社会公正的重要性,认为社会公正问题应当是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核心。
在积极施政的同时,艾哈迈迪-内贾德这一年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尤其是石油政策方面,一直被一些专家和社会人士所批评。改革派报纸《Shargh》的创始人阿特里安法尔撰文说,“石油带来的财富都被浪费掉了,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长期规划都没有足够资金来维持,外国投资也在下降。”
另外,伊朗经济发展缓慢、物价高涨、失业率居高不下、年轻人就业困难以及贫富分化加大等问题也没有改善的迹象。人们还记得,艾哈迈迪-内贾德竞选总统时曾提出要“将石油财富带到人民口袋中”,而把他送上总统宝座的基层民众的生活在这一年中却没有太大改善。在德黑兰南城,贫民窟比比皆是,和北城的一幢幢小别墅形成鲜明对比;坐在出租车上,记者常常还会听到年逾花甲的司机抱怨政府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抑制物价,导致他们买不起房。看来,要落实兑现竞选期间许下的为穷人谋福利的诺言,艾哈迈迪-内贾德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对外政策强硬
艾哈迈迪-内贾德赢得伊朗民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在对外政策上民族主义式的强硬态度。众所周知,在核问题上,艾哈迈迪-内贾德不断以“带强烈刺激性”的语言令美国、欧盟进退两难,使他成为过去一年中世界媒体上镜率最高的国家领导人之一。
国际社会今年6月曾就核问题僵局制定了新的方案,为伊朗提供了一揽子激励性措施:如果伊朗同意停止铀浓缩活动,国际社会将与伊朗扩大商贸关系,确保伊朗的能源需求得到满足,保护伊朗发展民用核能的权利;否则伊朗就可能被联合国安理会施加经济制裁。但艾哈迈迪-内贾德以明确的语言告诉本国民众,现在是“伊朗民族再次变得强大的最好时机,而伊朗在核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国家和所有人民的骄傲”,“我们不会中止已经取得进展的铀浓缩活动,伊朗也绝不会就其正当的核权利与任何国家讨价还价”。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会见英国新任驻德黑兰大使时表示,面对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伊朗并不担心会受到更多伤害,因为“伊朗过去27年已适应了在压迫的环境中生存”;他同时还警告联合国不要采取“极端措施”迫使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称伊朗可能会“重新考虑”自己的核政策,中止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并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核危机最为紧张的时候,他“顶风”举行大规模阅兵,发誓要“砍掉入侵者的双手”,对美国的袭击威胁表示蔑视;他还致信美国总统布什要求讨论世界局势,而这是伊朗总统27年来首次给美国总统写信。
7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和后处理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展开合作。新决议留给伊朗的时间有限,届时艾哈迪-内贾德亮出什么样的牌来应对,绝对是个大新闻。
在黎以冲突爆发后,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开始时的软弱表态相比,艾哈迈迪-内贾德立即警告“以色列攻击黎巴嫩已铸成大错,并由此开启了自我毁灭的按钮”。此外,更加震动世界的是他关于以色列和二战中犹太人大屠杀的言论。去年10月,他声称“巴勒斯坦人应该发动更多袭击,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12月,他又称“欧洲国家应该自己腾出地方,让犹太人搬到欧洲去,犹太人大屠杀是不存在的神话”。此言一出,立刻使欧美舆论一片哗然,遭到西方国家猛烈抨击。
艾哈迈迪-内贾德执政一年来,带给世界的除了震动还是震动。相信在接下来的任期内,这位性格总统展示给世人的,还将会是更多的头条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