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書記述江澤民親掌港回歸
|
时间:2006/07/31 出处:大公報 |
由外交部下屬的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為了世界更美好──江澤民出訪紀實》,今天在北京首發。其中第六章第三節「迎接香港回歸」,記述了江澤民在主持中央工作時,「正值香港進入多事之秋的後過渡期」,為確保香港的平穩過渡和政權的順利交接,他本人所擔當的歷史使命,以及在此進程中的歷史貢獻。
【大公報記者孫志北京三十日電】
「迎接香港回歸」一節由「回歸前夜」、「同在一條船上」、「中國國歌響徹維多利亞港灣」、「回歸時刻」、「港人治港新時代」五部分組成。書中記述,在1997年6月30日下午,江澤民在下榻的海逸酒店會見了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港譯貝理雅)。江澤民說,香港問題的圓滿解決,使中英關係揭開了新的一頁。兩國關係的陰影消除了。英國工黨政府在這方面沒有包袱,可以輕裝前進。中英雙方應遵循互相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異、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登高望遠,從戰略高度、世界大局和面向21世紀的角度看待中英關係。
決定新機場處理方針
書中還回顧,1989年北京發生政治風波之後,當時執政的英國保守黨政府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打出「信心」、「民意」和國際化三張牌,企圖得到英方在中英問題談判中想得到而沒有得到的東西,中英關係陷入低谷。書中指出,江澤民開始主持中央工作時,正值香港進入多事之秋的後過渡期,為確保香港的平穩過渡和政權的順利交接,江澤民利用一切機會做工作,努力爭取英方在香港問題上與中方進行合作。
書中還特別提到江澤民親自處理新機場問題的決斷和主張。書中評價,港英當局單方面決定斥資1700億港元建設新機場,頗有幾分「我請客,你買單」的意味。「江澤民同志對此高度重視,親自召集會議研究,認為從保持香港的穩定繁榮和維護中英兩國關係考慮,對興建新機場應採取積極的態度;同時,應以此問題為契機,參與處理跨越1997年的香港事務。」
江澤民晤查爾斯插曲
書中還透露了江澤民和查爾斯王子1997年6月30日深夜會見的一段微妙插曲,一次「獨特的禮賓安排」──「這是香港政權交接前,中英雙方最後一次重要會見。」
書中說:「英方強調此次會見是在香港交接儀式前進行的,因此查爾斯王子應該是主人。中方對此當然不能接受,中國最高領導人在自己的土地香港反而成了客人?」
「為了既維護國家尊嚴和主權原則,又適當顧及英方面子,避免在香港政權交接的最後時刻因喧賓奪主之爭產生不必要的糾葛,中英雙方最後做出了淡化賓主角色的處理,安排江澤民主席和查爾斯王子同時分別從兩個不同的門進入會見廳,然後面對面地坐在沙發上交談。這種獨特的禮賓安排,巧妙地化解了分歧,使香港政權交接前這場不同尋常的會見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進行。」
輕扶卓琳 告慰鄧公
7月1日零時3分,江澤民主席走到鑲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講台前,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7月1日上午,江澤民主席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慶典,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香港回歸祖國,是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千秋功業。香港同胞從此成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歷史從此揭開了嶄新的篇章。」
書中除了描述香港回歸大典,江澤民與英方領導人的外交活動,還提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細節:
「董建華在追念鄧小平同志時,臨時脫稿,充滿激情地說:『今天我們很高興,卓琳女士也來了。我們向她表示敬意』。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時,江澤民主席站起身來,雙手輕輕扶起坐在左側的鄧小平同志的遺孀卓琳。這位和鄧小平同志相濡以沫幾十年、已兩鬢染霜的八旬老人,在江澤民主席的攙扶下向大家招手致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