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聯合早報:中國捍衛“車屁股”
|
时间:2006/07/23 出处:早报网 |
中國有一種講究視覺標記的文化,最近衍生出一個發生在汽車屁股的話題。中國著名財經報紙《經濟觀察報》稱之曰:“車屁股反擊戰”。
事緣中國政府對於外資汽車企業進入中國有所規定,即准許外資汽車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但須與中國公司合資,合資比例不得超過50:50的底線。中國管這叫“用市場換技術”,而覬覦中國不可想像的龐大市場的各路跨國汽車公司:美國通用、福特,日本本田、豐田和日產,德國賓士、寶馬、法國雪鐵龍、標緻、韓國現代,從80年代開始即爭先恐後到中國找“婆家”。
中外汽車公司“結親”後,迎著中國改革開放和汽車市場飛速發展的勢頭,合資車越賣越火。當外資研發、外資設計、身披醒目外資標記的汽車漸漸鋪滿中國各地的馬路,而中國自主品牌被邊緣化至僅占國內市場份額不到10%時,人們開始考慮汽車與國家主權、洋品牌和民族尊嚴的關係。在外資車大行其道的馬路上,中國人意識到保護“視覺領地”的必要性。
車屁股的作用突然鼓漲起來。於是,國產合資汽車的車屁股被烙上合資公司的中文名字:“一汽大眾”(中國第一汽車集團與德國大眾Volkswagen合資)、“廣州本田”、“北京現代”、“上海通用”等等,半中半外的標識,宣示中國路面上的“中國成分”。
近年來,中國民族品牌如奇瑞和吉利迅猛發展,在國內點燃了一股保衛民族品牌的熾熱情緒。另一方面,今年是中國加入WTO第五年,外資汽車公司醞釀甩掉中國合資夥伴單飛,他們試圖低調處理中資公司標記的動作,也給中國民眾很大的危機感。在高呼要發展自主品牌口號的同時,中國人捍衛車屁股標識的決心,似乎更堅決了。
這個堅持,在今年7月1日起具體落實為政府行政條規。商務部一條新規定說,凡是尾部沒有貼上汽車產品製造公司名稱中文標識的汽車,將被禁止銷售。
合資車的中方公司保住了在車屁股的位置,保住國產汽車在中國路面的曝光率,避免中國滿街Volkswagen、Citroen、Hyundai的尷尬。
這是一個信號——重申中資汽車公司在中國公路上的“主權”,並間接暗示“50:50”的股比未必會鬆動。用視覺標識來說話,這是中國常見的做法。
但問題是,在消費者已經普遍接受外國車的大趨勢下,堅持車屁股中資標記的守勢做法,是否能保住國產車的地位,改變消費者崇尚外國品牌的心理,或者讓消費者相信合資車等於國產車?
《經濟觀察報》文章的開篇引用了這個例子:一名消費者對著宣傳材料中“北京賓士”的車尾標識,發誓買完車後第一件事是去汽車美容院,將愛車屁股上那幾個他認為“不倫不類”的中文標識拿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