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投赞成票 朝鲜自食其果
|
时间:2006/07/19 出处:早报网 |
对于朝鲜一意孤行试射导弹事件,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在上周末一致通过决议予以谴责,并决定对其实施与弹道导弹有关的国际制裁,要求金正日政权无条件回到六方会谈的谈判桌上。这是继1993年之后,安理会第二次就朝鲜武器计划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决议。
朝鲜本月4日连续试射多枚导弹之后,联合国安理会主要国家就此进行了频繁和紧张的外交斡旋。美日两国提出决议草案,主张对平壤当局实行全面的经济制裁,并试图依据联合国宪章第七条对朝鲜发出军事威胁。由于担心此一强硬立场会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中国一方面表示反对,一方面加紧对金正日政权进行劝说,希望平壤以让步姿态来避免安理会的制裁。
但是,北京持续多日的外交努力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其善意反而遭到平壤当局的怀疑。而更加令人惊讶的是,那几天,中国副总理回良玉正好在平壤进行“友好访问”,金正日却拒绝出面会见。这种视友为敌、不顾中朝关系大局的错误行为,使得金正日政权为此付出了重大代价。
在安理会,中国曾经一直表明将不惜动用否决权,来阻止美日等国制裁朝鲜的决议案。北京还为此与莫斯科一起,提交了另一份措辞温和的草案,甚至不提制裁一事。可是,在平壤,金正日当局对中国的良苦用心不予理解,更不愿予以配合,最终迫使北京在中俄草案的基础上,同意增加对朝鲜实施武器禁运的内容。
以北京一贯的立场和行为方式,此次安理会就草案进行表决时,原本完全可以投弃权票,以此在姿态上与西方国家保持适当的距离,同时也可替平壤保全一点颜面。可是,中国此次却投了赞成票,令西方国家和国际社会大为惊讶。
毫无疑问,此举固然要表明反对朝鲜试射导弹的立场,但在此同时,中国更要借此机会予朝鲜一记棒喝,使之清醒认识到,北京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其支持也是有条件的。
长期以来,朝鲜在极度孤立的国际环境中一直把中国视为避风港。在政治、经济和外交领域,中朝之间所谓的传统关系,一直是金正日政权唯一可靠的生命补给线。
然而,在两者之间,价值观和国际责任的分歧却在不断扩大,双方的思维模式变得南辕北辙。其结果是,在类似导弹试射的重大问题上,金正日当局不能理解、也不愿意体谅中国的立场和难处。
由于无视和拒绝中国的善意和斡旋,朝鲜自食其果,如今已经陷入空前孤立无援的境地,它企图通过制造危险局势来增强外交筹码的计划已经落空。这几天,虽然朝鲜在不断谴责安理会的决议,但其玩弄导弹游戏的空间已经变得很小。到最后,它还是要回过头来寻求中国的支持。可是到那个时候,其讨价还价的地位已经被大大削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