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富豪李春平内幕与承德文物大案2006/06/22
  • 纳粹德国的兴起与华尔街金融集团2006/06/22
  • 拒绝安利2006/06/21
  • 打破“五年不赚钱”招商银行自解魔方2006/06/19
  • 建行试点存款利率降到0.01%2006/06/15
  • 王永庆传奇:从小老板到台湾首富之路2006/06/15
  • 寻找中国近古以前的货币控制思想2006/06/15
  • 26岁51亿身价女富豪刘方是谁? 2006/06/14
  •  
    缩在“城堡”中的中国富人
    时间:2006/06/27 出处:青年参考
    魏城/文

      尽管事先有思想准备,但到了老赵所住小区的接待大厅,我仍没料到,要见老赵竟有这么难。“事先约好了吗?”门卫上下审视着我。“约好了。”“登记一下吧。”门卫把登记簿递给我。

      我填完个人信息之后,动身往门口走,“等一下!”门卫大声喊住了我。他拨了一个电话,口气顿时和蔼许多:“赵先生,楼下有一位名叫魏城的先生找您,让他上去吗?”门卫对着话筒说了几声“好,好,好……”之后,放下电话,又同样和蔼地对我说:“魏先生,您上去吧。”

      老赵是成功人士,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他住在上海的一个“高尚住宅区”。小区自成一个系统,自成一个社会,与外界的联系,则被森严的保安系统所隔绝。

      这次我去中国采访中产阶级时发现,许多所谓的“成功人士”都住在这种戒备森严、与世隔绝的城堡式小区中。问题在于,这种森严、隔绝,却是为了保障小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老赵告诉我,在小区保安系统变得森严之前,的确出过几起陌生人冒充访客溜进小区作案的事件。

      危险的接壤地带

      如今中国大城市的各类住宅小区,都有隔绝外界的围墙和保安。而在新开楼盘的广告上,保安监控系统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富人居住的“高尚小区”,更成了散落在普通民居海洋中的“全封闭式”的座座孤岛。

      中国富人住宅区的“城堡化”,是西方媒体谈论中国社会时,颇感好奇的一个话题。例如,美国《地方志》杂志曾这样分析这一现象:“这种新型小区就像是现代化的城堡。业主们拥有私人物业,享受个性化服务。一扇扇庄严的大门和站在门口的警卫,正是中国社会分层化现象的征兆,这无疑对中国的城市布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住在这种“城堡”内固然是安全的,但出了“城堡”,或在“城堡”外不远、但保安人员鞭长莫及的接壤地带,“堡民们”的安全就不一定能保证了。

      广州中海康城小区是一个典型的白领小区,但最不安全的地带,就是靠近小区的接壤地带了,这里有被称为“飞车党”的摩托车劫匪。但保安人员无法顾及接壤地带,所以他们一抢一个准。情况最严重的时候,每天都有人被抢。

      无奈之下,小区内的老板们、高管们和小白领们,抄起了家中能够找得到的棒子、钢管或其他器械,自行组成了一个“伏击队”:白天工作累得要死,晚上还得轮流值班,擒拿劫匪。

      富人小区“城堡化”和康城小区“伏击队”的尴尬,凸现了中国中高收入阶层面对城市贫富差距拉大的生存困境。

      并非中国独有

      然而,如果说这种“城堡现象”是当代中国的独有现象,未免有失公允。因中国富人小区“城堡化”而大惊小怪的欧美传媒,大概忘了“城堡”这种建筑模式,最早起源于中世纪欧洲。

      那时的欧洲也是贫富悬殊,劫匪横行,只不过“二战”后,欧美各国开始注重社会公平和弱势群体的福利保障,贫富差距才逐步缩小,“城堡”因而成为历史陈迹。

      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其大城市由于缺乏类似中国的户籍制度,所以那些城堡式的富人住宅区和贫民窟之间的隔离、疏远、甚至敌视,与中国比起来,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近,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表报告,称全球到明年就会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但1/3的人将居住在犯罪活动猖獗、居住面积狭小、服务不完善的贫民窟内。报告说:“世界上的富人都缩回到戒备森严的居住区内,形成了一种以恐惧为核心的建筑风格。”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