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英九發飆:國民黨中央像植物人
|
时间:2006/06/22 出处:大公报 |
中評社香港6月22日電/動罷免陳水扁後,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終於體會到:他的敵人從來就不是民進黨,馬英九的最大敵人,名字叫做國民黨。 拖著形同“植物人”的黨中央,就算有馬英九估算的“六成以上民眾不信任陳水扁、近半數要陳水扁下台”的民氣可用,馬英九卻發現,國民黨要是再如此遲緩無為下去,不但將不了陳水扁的軍,反而可能會讓馬英九淪為笑柄,受到重傷。
據新一期《新新聞》報道,危機罩頂下,6月15日晚上,在台北市八德路的新國民黨中央會議室,一向溫和的馬英九動怒了、發飆了。
當天會場上,馬英九突然問在場黨官,從6月7日,國民黨中常會通過發動罷扁案,經過一星期,連署人數有多少?據在場國民黨立委轉述,馬英九的問題一拋出,“從詹春柏(國民黨秘書長)、廖風德(國民黨組發會主委)和所有的人都愣住了,大家面面相覷,講不出一個數字來。場面僵了好一陣子,才有人小聲地說,應該有一、二十萬人了吧!”
聽到這種答案,馬英九怒氣勃發、疾言厲色,據在場立委轉述,馬英九氣到不行,將近十分鐘的時間裡,黨工們個個都低著頭挨飆,而馬英九說來說去,連珠砲地重複吼著幾句話,他痛斥國民黨諸黨工:“難道連署這種事情,也要我親自處理嗎?中常會通過後,秘書長和組發會就該動起來!”“不是號稱有一百○八萬黨員嗎?二十萬不到的人連署,這種數字,民進黨是不是可以說,連國民黨黨員都不贊同罷免陳水扁?”“把連署的桌子搬到大街上去,不要待在冷氣房裡!”
馬英九會如此震怒,是因為從6月3日他站到凱達格蘭大道起,經過密集的討論和探詢各方意見,他已對推動罷扁行動,有完整的布局和思考;再加上,他也已經獲得美國方面的情資,確知國民黨不論是發動罷免陳水扁,還是進行倒閣,或是持續發動“二次罷扁”、“三次罷扁”……等等動作,美國都不會反對和干預。
馬英九卻痛苦地發現,不論他有多少方略,面對著遲緩的國民黨機器,恐龍不可能跳芭蕾,更可能在緩慢等死,馬英九的所有布局可能都會成為鏡花水月,竟是一場空!還會因此被陳水扁和民進黨痛打到如落花流水。
據瞭解,馬英九的布局中,除呼應泛藍選民的呼聲外,贏得國際對台灣與對馬英九之民主素養的信任,也是馬英九特別在意的項目。
6月上旬一次和國民黨黨務幹部的會議上,馬英九就曾向眾黨官們說明,美國和國際媒體並不樂見台灣發生“人民的力量”的革命政潮和政變,他們希望看到台灣能在民主憲政的架構中,朝野政黨都能展現出“民主成熟”,透過制度的操作解決掉政治爭議,進而深化與鞏固民主。
一國民黨高層指出,馬英九明確告訴他們,罷扁行動的最高目標,是要透過憲法賦予人民的合法權利,不論是罷免,還是倒閣,都是以展現人民意志為手段,“讓陳水扁知所進退,自動下台”為第一優先目標,而罷免、倒閣和追弊必須持續推動,做為迫使陳水扁終於下台的政治壓力。
這位黨高層透露,馬英九表示,國際上普遍認為,以台灣民主化已有的成果,加上台灣的經濟發展程度,以及國民普遍較高的教育水準,“相信台灣人民能夠有成熟的民主素養,充分運用憲政手段”,國際上並不希望台灣走上菲律賓、印尼和泰國那種發動群眾“短線而動蕩式”的手段。該高層指出,“這些國家後來的動亂反而更多”,因此,國際上正密切關切台灣朝野雙方的一舉一動,也將會“對朝野雙方的民主成熟度進行評比。”
6月18日晚上,在黨務會報上,據指出,馬英九對於罷扁運動有了更明確的指示方針。首先,馬英九希望國民黨眾黨公職確立罷扁將是“長期抗戰”,並且要求所有黨公職與黨工都要有“社會運動”的心理準備,要求所有的國民黨員全體總動員,深入民間基層,號召人民支持國民黨要求陳水扁下台的呼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