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水长天亲历青藏铁路之心系天路
|
时间:2006/06/19 出处:新浪博客 |
这一路,我们还曾在海拔高度4000多米的日月山上发现有四个牧民在种油菜花。他们自发地先挖出奥运5环的图案,然后再撒种。等到油菜花开的时候,在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日月山上,将能够看到牧民心向奥运的的大地印记——金灿灿的油菜花组成的5环! 我们也曾遇到很多一路磕等身长头去拉萨的藏族同胞,他们的虔诚和坚韧让人感动。
我们也遇到了骑自行车去拉萨的退休老人,那么乐观那么活跃。
这些人,和沿途的美景一样,令人终生难忘。 本报拉萨6月18日专电 辗转联系上中铁建工集团金属钢结构公司的衣波时,已经是晚饭以后了。这位中年山东汉子,是拉萨火车站钢结构项目负责人。眼看着拉萨站初显雄姿,两天以后就将全面完工了,他形容自己的心情:“活干完了,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作品,觉得不错,心里挺美的。” 衣波的两只大手宽厚而粗糙,他从2002年年中就开始为拉萨火车站项目奔忙了。“我们是打前战的先遣部队,从开路到打井,从架电线到建工人住的简易房子,我们什么都干。”近四年来,衣波和他的同事们很少休息,每次图纸一定就开始连轴转。“拉萨火车站的钢结构差不多有16000吨呢,全部都是我们中铁建工集团自己的专业公司还有合作伙伴供应的。”说到这一点,他特别自豪地告诉记者,中国的民航工业、汽车工业和铁路运输三大行业中,铁路是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中国人能吃苦又善于动脑子,架桥铺路的水平是世界领先的。中国铁路从铁轨到火车机车和车厢,都有质量很高的国产产品,技术也过硬。” 记者这一路行来,遇到的像衣波这样,为青藏铁路默默付出,因青藏铁路即将开通而兴奋激动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老白是记者在格尔木采访时碰到的一位老铁路工人。1958年到1979年,我国修青藏铁路期间,当年的他就参与过建设。可惜,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青藏铁路修到格尔木就暂停了。老白本以为这一生都等不到青藏铁路的开通了,当2001年得知青藏铁路第三次“上马”时,已临近退休年龄的他毫不犹豫地主动请命参与建设。他现在还在做着铁路相关的检测工作,一点都不服老,像他这样再次赶上青藏铁路建设的人不多,“这是我的光荣和幸运。” 60岁的藏族老妈妈白玛卓玛是青海省境内为青藏铁路让路的唯一动迁户,她住在沱沱河边唐古拉山镇的一座小山上,每天去河边取水来回需要2个小时。拆迁之前,她就住在沱沱河边,取水来回只需要20分钟。在政府来跟她商量拆迁之前,她连火车什么样都不知道。她的侄子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来动员老人家,告诉她如果她家不搬走,火车就要绕道,这意味着国家要多投资数千万元。老人很开明,不久就搬走了。由于工期紧,在没有落实新的住处前,老人还住了一个月的帐篷。 青藏铁路开通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让我们向这些为“天路”开通流过汗流过泪,付出过心血和青春的人们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