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罢扁案”也是马英九的巨大挑战
|
时间:2006/06/19 出处:早报网 |
● 王家英(香港)
台湾立法院日前召开临时会,以113票对96票,通过台湾宪政史上首次罢免总统案的成案。全案将交付全院委员会,经下星期连续四天审查后提报院会,并于6月27日记名表决。
通过罢免总统案成案后,院长王金平随即批示咨文通知总统陈水扁。根据规定,从成案后第二天计算,陈水扁必须在七天内决定是否就提答辩书函覆立法院。罢免案的正式成案,标示近数月来环绕于第一家庭弊案的朝野恶斗,已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罢免案能成功通过的机会微乎其微。原因是要通过罢免案,必须得到三分之二立法委员的支持,但泛蓝阵营目前在立法院只有仅仅过半数的实力,即使十多位无党派议员一致支持,要拉下陈水扁,仍须游说起码二十多位泛绿立委倒戈。
然而,陈水扁早已看清这一点。早前他便提出“下放权力”,让党内最有民望的行政院院长苏贞昌拥有更多实权,透过所谓的“扁苏体制”,稳住了党内对他的支持。
与此同时,陈水扁又传出消息,表示会全力侦办拉法叶军舰弊案,使得与此案关连甚深、同属绿营的台联精神领袖、前总统李登辉不敢轻举妄动。在有关消息未传出前,台联秘书长罗志明曾公开透露,为因应可能提前来临的“后扁时代”,李登辉会支持副总统吕秀莲继任,同国民党的立法院院长王金平组阁,组成“吕王结盟”,以稳住本土政权。
台湾政坛的分析是,李登辉是觑准台湾政局混乱,并且鉴于明年立法院改选,在单一选区和议席减半的新制度下台联极可能步向泡沫化的危机,故此希望积极推动“吕王结盟”,形成第三政治势力,为他和台联创造新的舞台。
不过,之后台联领导层迅速指罗志明误解李登辉的意思,而李氏的办公室也发出声明,澄清李氏并无支持“吕王结盟”之意。从事态发展的时序看,李登辉似乎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才会放弃这难得的主动出击的机会。
无论如何,由于陈水扁已暂时稳住泛绿阵营内部可能出现的倒戈现象,故此除非未来两周,第一家庭的弊案发展会直接烧到陈水扁本人,否则由国民党主动发起的罢免案,应会以失败告终。
台湾朝野恶斗将越演越烈
但这并不是说,蓝绿的恶斗会因此而停止。相反,自从决定呼应亲民党的诉求发起罢免案之后,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其实已将他的政治前途押于倒扁运动之中,如果罢免案无法通过,只会迫使他转向倒阁案。按宪法增修条文规定,只须取得全体立法委员过半数的支持,便可通过倒阁案,故此阻力较小,到时蓝绿的恶斗才会较容易分出高下。换言之,从罢免案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倒阁案,未来几月,台湾朝野的恶斗只会越演越烈。
必须补充的是,在这场恶斗中,迄今所见,马英九似乎有越来越处于进退失据的险境。首先,罢免案已势成骑虎,不存退路,但如前所说,成功机会渺茫,而一旦失败,根据宪法规定,在野阵营便不能在陈水扁任内再次提出罢免案。故此,即使马氏转而推动倒阁案,继续向陈水扁施压,但实质上已无异放了陈水扁一条生路。
对于此点,马英九本来看得十分清楚,因此不久前才会公开表示罢免案时机不对,且欠缺足够的正当性,只是后来在亲民党和泛蓝激进支持者的强大压力下,才改变立场,回头积极推动罢免案。马英九的转变,多少反映出他面对险恶政治环境时欠缺择善而固执的坚持与韧力,而这却可能使他付出难以估计的政治代价。
其次,若罢免案失败后转向倒阁,纵使最终成功,可是倒阁毕竟不等同罢免,陈水扁根本无须因阁揆被倒而下台。事实上,相关宪法已有明文,在倒阁后总统可选择解散立法院或重新委任另一位行政院院长,而无论陈水扁选择何者,都必然会为台湾混沌的政局带来新一轮的变数,到时他肯定更有条件纠缠下去。
用尽九牛二虎之力都无法拉下陈水扁,泛绿阵营必然会全力反扑,而泛蓝的支持者也难免会对马英九的领导能力有所质疑。这种日趋可能出现的内外交迫的局面,对马英九来说,似乎已成为他越来越难避免,但又足以重创他的政治前途的巨大挑战。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副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