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水长天:亲历青藏铁路之群英会
|
时间:2006/06/17 出处:文汇报 |
我曾无数次想象的拉萨,和我的想象又吻合又不吻合。 最吻合的是它浓烈的颜色。八角街上每一面墙每一扇窗都象一幅对比强烈又和谐的装饰画。 最不吻合的是布达拉宫。我还没来得及进去参观,但是我没有想到它的门前就是街道,人来车往。而不是我所以为的,面对一片草原或者湖泊。 但是,我知道,这是一座我喜欢的城市。
幸会极地女英雄李乐诗
见报稿 http://whb.news365.com.cn/ywyzhxw/t20060615_978264.htm 拉萨城里群英会 本报拉萨6月14日专电 (钟慧 强荧)经历了十四天的长途跋涉,记者和中国极地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刘小汉教授,著名香港艺人王喜以及兄弟媒体记者在内的50多人的队伍,终于顺利抵达了青藏铁路的终点站——拉萨。更让人惊喜的是,晚饭时候刘教授请来了他二十多年的好友——极地女英雄李乐诗,在拉萨的第一顿饭就成了“群英会”。 这一路走来,刘教授给全队提供了最全面专业的地质、人文等关于青藏高原的信息;王喜温和而友好,一路还帮着队员一起搬运行李。而这两位,都是李乐诗多年的好朋友。王喜本月下旬还将和李乐诗一起攀登珠峰。经验丰富的李乐诗听了整个队伍50多人从西宁一路行来的故事,也不禁赞叹:“真是不容易!” 十四天来,全队曾经一起在纳木措边的冷风中等待日落,一起在4700多米的长江源头沱沱河度过缺氧的漫漫长夜,一起跨越瞬息之间经历阳光与冰雹的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一起在格尔木的南山口车站一边赶蚊子一边采访,一起流着汗喘着气攀登昆仑山北冰川,一起与青海湖“鸟王”讨论鸟类保护……这一路,大家经常是在赶路的途中以馒头和矿泉水充作午饭,也经常忙到午夜时分次日又日出而作。而且,高原反应时时来袭,有人吐有人泻,有人发烧有人流鼻血,有人彻夜难眠有人时时昏睡。但是,所有这一切困难,都没有吓退任何一位队员。 “我没有想到,大家大多是第一次到青藏高原来,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坚持出色地完成工作,我很感动。”刘小汉教授给大家敬酒时这样说。 今天晚上,大部队最后的一次聚餐让每位队员感慨万千,依依不舍的泪花闪烁在彼此眼中。但,这并不是结束。明天起,本报记者还将继续进行“天路巡礼”系列报道,将更多的故事奉献给读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