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翟鹏举:读龙应台的《百年思索》
|
时间:2006/06/17 出处:早报网 |
龙应台的《百年思索》是一部很有份量的散文集。此书能在大陆出版,当是龙应台这个台湾人献给大陆人的最佳礼物。龙应台充分利用她长住台湾,留美十年,远嫁德国的优势,她不仅能用三国语言(中文、英文、德文)自由写作,还能站在时代思想高峰,以自由独立的眼光审视当今世界,对大陆读者极富启蒙意义。
世上的书,千千万万,概括起来,不外两类:一类长知识,一类长智慧。我许是年岁大的缘故,喜欢读长智慧的书。《百年思索》给予我们的,是知识和智慧兼而有之。龙应台不愧世界公民,她喜欢到世界各地游走,吸引她的似乎不是自然风光,而是世界各地的政情和民情。《百年思索》写到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情和民情,大陆读者都饶有兴趣,且大开眼界。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作者看问题的方法和所持的观点。且看她对今日台湾的看法:" 和许许多多改革者、革命家一样,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专政政权被摧毁以后,自由就有了保障。十年回首,才知道那不过是个谦卑的开始。当人民自己掌握了权力而他对权力的相对责任了解不够时,他对自由的威胁和专制政权一样大。但是如果十年民主后的台湾显得混乱,我们的结论不该是民主制度不好,而是我们的民主体质不够成熟,不够健全。太着急,大概也不必吧?想想,法国大革命发生在两百年前……"(《十年回首》)"在80年代与90年代的交接之际,我们其实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不流血的革命,没有政变,没有暗杀,没有恐怖分子的兴起,这种成就不能等闲视之。"(《纸上电台二十问》)
龙应台对今日台湾的这种看法,对大陆读者无疑非常宝贵,对台湾读者也同样重要。台湾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李敖就看不到台湾民主转型的重要意义,他无视台湾的民主转型,骂台湾的民主是"假民主".这种见识比之龙应台就高下立见。龙应台认为两岸的根本问题,不是统独问题,而是民主与专制的问题,自由与禁锢的问题;而李敖却只知随声附和停留在"一国两制"上做文章。所以人们看不起晚期的李敖。最近台湾执政党被媒体揭发,弊案连连,弄得总统及其第一家庭狼狈不堪,大陆媒体铺天盍地报导,许多人幸灾乐祸,恰恰忘记了这正是民主制度自我纠错机制优越性的体现。大陆人反身自问,能无悲哀乎?
《百年叫索》写统一后的德西、德东,写以色列,写巴勒斯坦,写卡斯特罗,写拉宾,写政治人物的人文素养,写个人和制度的关系,等等,都有精彩的描述和独到的见解,我不想在此一一例举,读者只要读读原书,就知我此言不虚。我现在想要说的是我对《百年思索》里的一个重要观点的质疑。
龙应台这本散文集用《百年思索》冠名,《百年思索》其实只是里面的一篇文章,用一篇文章的标题作为书名,也足见作者对此文的看重。我要质疑的是正是作者在这篇重要文章中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作者是这样表述的:"如果说,一八年的文化精英所思考的是如何走向西方,那么一九九八年的人文知识分子所犹豫所怀疑所思索的是:如何走向自己。"我觉得龙应台这个结论,下得匆忙了点。这个结论的前半句没有问题,问题在后半句。你怎么敢断定"一九九八年的人文知识分子所犹豫所怀疑所思索的是:如何走向自己"?这有以自己观点强人所难之嫌。我不认为一九九八的人文知识分子都认同你的这一观点。所谓"走向自己",不就是回归传统,在传统文化中找出路吗?对此,龙应台倒是不隐讳,她说得十分明白:"全球化的力量越大,本土化的欲望也越高;西化越深,回归传统的向往也越强。"她说:"在一百年努力西化的道途中,中国人抛掉了大多自己的东西。"她还对文化复古主义者张之洞和钱穆为读书人开出的书单大加赞赏,说"张之洞的两千两百部必读的书和钱穆的七部必读的书放在一块儿,再问:这一百年间中国人抛掉了多少自己的东西?"她觉得中国除西化、苏化外,还该有第三条诞道路。有没有第三条道路?有。中国共产党现在走的就是一条有别于西化和苏化的道路,中共名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是后集权主义制度,也有人称之为"开放的奴役制度 ".许多人都看出这条路越走越黑,龙应台自然不认同这条路。龙应台所说的第三条道路,是传统化的道路。现在很多文化保守主义者喜欢谈传统,谈得最好的我看是东海一枭,他是在承认西方自由民主普世价值的前提下谈传统;谈得最坏的,我看是蒋庆,他主张复兴儒学,全盘儒化,完全是开历史的倒车。龙应台是认同世界文明的普世价值的,似乎与蒋庆划清了界线。问题是龙应台总结这一百年西化的发展史,不是认为西化得不够,步伐太慢,阻力太大,而是认为西化的结果是"丢掉了自己太多的东西".她不是认为中国当今最急迫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尽快地走向西方,反而是认为如何走向自己。把回归传统文化看成是中国要走的第三条道路,而且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不在实际上与蒋庆走到同一条路上了吗?所谓"丢掉了自己太多的东西",也是个无须惋惜的假问题。因为,文化传统的保存与丢失,全取决于民众的态度,民众欢迎的东西,,一定保存;民众不欢迎的东西,一定丢失,有何惋惜之有?中国真正需要操心的真问题,不是传统文化丢失了多少,而是如何尽快冲破障碍西化的力量,完成思想变革和社会变革的任务。这个任务,台湾已初步完成,但还很不成熟,很不健全;大陆还只见影子,不见实体,离完成思想变革和社会社变革的任务还远着呢。这就是说,无论大陆还是台湾,都是向西化继续努力、继续前进的问题,怎么可能像龙应台说的西化似乎已经到头了,现在是由走向西化转到走向自己的时候了?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龙应台这样钟情于传统文化,可又说不出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好在哪里,从她一再引用卡尔。波普尔的话得知,她是把卡尔。波普尔在特定语境里说的话,当做普遍真理了。她引用卡尔。波普尔的是这样两句话:一句是"任何民主形式,如果缺少固有的传统文化的支撑,都是空的。民主只是原则,如何实践须看一个文化本来的传统是什么性质。"再一句话是"制度,如果没有传统的支持,往往适得其反……总而言之,能够让制度达到个人期待的,最终必须是传统文化的支撑。"卡尔。波普尔的话没有错,但他是对二战后一些刚建起民主制度不久的欧洲国家讲的,谁都知道欧洲有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本来就包含有反专制,讲民主,争自由平等的现代因素,所以不管是波普尔还是哈耶克,都是肯定传统的。但中国的情况不同,中国是以三纲为基本构架的专制传统。这样的传统在民主制度未建成之前,会拚命抵制民主制度的建立;在民主制建成以后,还会给民主制度制造麻烦和障碍。这只要看看龙应台描绘台湾的选举就知道:"布袋乡的人选布袋乡的,姓李的选姓李的。立委廖本福受了'委屈'时,他的南部'乡亲'要组游览车北上声援他。议题是什么可以不管,重要的只是他个同乡人……在这种结合下,十年中所选举出来的民意代表有杀人不眨眼的黑道,有偷鸡摸狗的窃贼,有偷突击窥女人内裤、口说脏话的下流痞子和财大气粗、目中无人的土霸王。"民主制度能靠这样的传统文化来支撑吗?这当然不是说中国传统文化全都要不得,但其主体部位、核心价值无助于中国的民主建设,却是不容否认的。所谓"千年古国贫愚弱,一代新邦假大空",就是对这种专制文化造成现存局面的准确概括。
我是尊重龙应台这位作家的,她的不瘟不火的文字,她关助两岸民主建设的点点滴滴,都滋润着许多大陆人的心,####我只是不同意她"走向自己"回归传统的一个观点,但愿是我误解了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