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新浪搜狐网易TOM管理层薪酬待遇比较2006/06/16
  • 日本企业入股51job 掌控中国人力资源...2006/06/16
  • 王小川:毕业3年27岁升任搜狐副总裁2006/06/16
  • 新浪何去何从?2006/06/16
  • Digg迅速崛起 Netscape也来拷贝2006/06/16
  • 李开复给自己打95分 没要离开Google2006/06/16
  • 搜狐17173惹网络实名官司 2006/06/16
  • 腾讯启动500万会员分级计划 待遇大不...2006/06/16
  •  
    中关村中小企业欠薪严重 融资无门
    时间:2006/06/16 出处:京华时报
      昨天,北京市社科院中关村研究中心和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联合发布了《2006中关村发展蓝皮书》,《蓝皮书》中披露,由于融资困难和大企业拖欠货款,目前大约三分之一中关村中小软件企业不能按时发工资。

      通过对1012家中关村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十几家相关企业的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蓝皮书》认为,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诸多障碍中最为突出、最为严重的因素。

      根据调研的结果,应收账款回收期过长是造成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小企业资金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比较典型的就是电信、移动、联通、网通、中石油、中石化等的软件服务商、系统集成商,这些企业大多规模较小,靠订单生存,但其在给大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时,货款大多得不到及时支付,其资产价值中60%以上为应收账款。软件行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关村90%以上的软件企业是根据订单而存在的,50人以下的中小型软件企业中受此影响有30%不能按时发工资。据一家为中石油、中石化提供石油加工设备的企业反映,接到订单,公司只能取得20%到30%的项目款,设备送上油田可以取得40%到50%的项目款,此后,要等油田所有设备到位,调试完成后,才能取得剩下的款项,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

    中关村企业融资调查:找钱不知向谁开口

    作者:李清宇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拥有17000多家高科技企业、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曾经普遍存在的融资观念。北京嘉富诚资本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锦桥向记者回忆说:“给他们做了很多次关于投融资的报告,可几乎没有人给我递名片。”

      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现在中关村挺缺钱的,大家见到投资人也比以前积极多了。”某中关村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窄带”融资

      联想、百度、新浪……这些在纳斯达克或香港创造辉煌的IT贵族们是中关村的骄傲。“但中关村资本运作较好的企业也只有这些了。”上述负责人似乎很无奈。

      在中国,互联网概念以及由此细分的各种垂直门户,面向3G的业务应用正风起云涌。而这些,大多就落户在中关村。

      北京互连星汉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正在执着于网络软件的企业。总经理杨剑天告诉记者:“我们在做一种软件,可以把word文档自动转化成视频。”这家企业,依靠为企业开发软件平台,在市场掘取了第一桶金,再进一步发展它们也需要资金或者合作。另一方面,一些品牌知名度很高的民营企业,如豪杰,也出现了相应的融资压力。

      “IT企业的资金需求很大。”中关村管委会的相关领导表示,“其次是生物医药。”

      企业融资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如风险投资,只有资金和股权层面的交易;另一种就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具体而言,中关村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自筹资金、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和上市。“基本上靠自筹资金,中型以上的企业可以拿到小额银行贷款,只有很少一部分才能拿到风险投资。”这就是时下中关村融资的基本概况。

      2005年12月,北京银行与汉王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合作协议,北京银行向汉王科技提供贷款额度2亿元,这在中关村软件企业中尚属首次。北京某投行分析师告诉记者:“如果换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环境中,以汉王的规模和发展前景,各种投资者一定会紧随围追堵截,2亿美元都是可能的。”

      同时,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相比,中关村企业的融资又缺少了应有的整体性。“大部分企业都很难接触到风险投资。”上述企业负责人认为。在中关村,80%的资金缺口是靠间接融资完成的。“但银行的金融衍生品业务非常少,配套的支持措施也不够。”郑锦桥表示。

      信用政策双瓶颈

      美国硅谷的成功经验绝不只是核心技术,还有其发达的资本市场。据粗略估计,仅在中国资本市场外,想进入的硅谷资金就有几十亿美元。

      2006年5月,一位在硅谷做了八年风险投资的法国人来到了北京,他带着来自欧洲的30多家中小企业来到北京,想在这个“创业的天堂”里找到可以合作的项目。随他而来的多为手机零部件的生产厂商,他们认为:“中国如此广阔的手机市场,一定可以找到很多机会。”

      但是,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里并没有硅谷的热情,初次尝试的他反而还受到了些冷落。

      而与此相对应的,在刚刚落幕的北京第九届科博会上,北京市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却表示,中关村高科技企业资金缺口在1000亿元,60%的高科技企业资金不足。

      一面是徘徊在国门或者市场外的巨额资金,一面是中关村企业的饥渴,面对记者,中关村企业自有他们的说法。

      “一定要诚实。信用问题很关键,是个主要问题。做得到的就做,做不到的就实话实说。”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关村5年,诚信是他最大的收获。他们的企业曾经很幸运地被政府的某些资金或项目选中,“但从来没有过第二次。”他坦言。

      为了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几年前,诚信和风险担保公司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现身于市场。但显然,距离企业与高端资本市场的零距离对接,路还很远。

    近半中关村企业窒息遭遇难题 大多靠内部积累

    作者:章轲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抵、质押物变现能力作为衡量贷款风险的主要标准,是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遭遇融资难的根源

      由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共同编撰的《中关村发展蓝皮书——突破融资瓶颈》(下称“蓝皮书”)昨日推出。
    蓝皮书作者之一、北京民营实业家协会会长王小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关村正面临着一系列瓶颈约束,其中,资金问题是最突出、最严重的障碍。”

      资金大多靠“内部积累”

      蓝皮书显示,根据对1012家中关村科技企业的调查,有49.5%的企业认为资金是其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中关村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口,其中58%的企业存在资金不足困难,平均资金缺口为1800万元左右。

      中关村科技型企业资金来源渠道非常狭窄。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研究结果看,从种子阶段到成熟阶段,尽管选择内部积累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企业,其比重出现下降趋势,但即使在比重最小的成熟阶段其值也超过了70%,这与我国民营企业的总体情况相一致。

      同为蓝皮书作者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向记者介绍,中关村企业资金主要靠内部积累和银行信贷,有76%的中关村企业将“内部积累”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在外源融资中,42.1%的企业将银行或信用社贷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

      在此情况下,民间金融在中关村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关村约有300多亿元民间资金,占园区企业周转资金总量的1/4;有83.6%企业都曾通过民间融资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有17.7%的企业将民间借贷作为其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在外源融资渠道中仅次于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另外, 30.2%的企业表示,未来计划通过民间借贷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王小兰称,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大多规模较小,靠订单生存,对业内大企业的依附性较强,大企业应付账款的拖欠,是加剧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

      这一状况在软件类企业表现尤其明显,如电信、移动、联通、网通、中石油、中石化等的软件服务商、系统集成商,在提供产品和服务后,绝大部分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入账。据估计,大企业付账期的延长、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渠道和工具的缺乏,导致中关村企业累积5.5万多亿元的应收账款成为“沉淀资本”。

      “惜贷”恶性循环

      赵弘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现行企业贷款评价体系是适应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贷款需求的产物,以抵、质押物变现能力作为衡量贷款风险的主要标准,二者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这是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产生的根源。

      王小兰则指出,信息不对称是银行不愿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重要原因。她说,中小企业之所以缺乏信息披露的动力,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在分析、识别中小企业的能力上存在欠缺。许多信贷人员由于对科技型企业运营缺乏深刻理解,往往无法辨别企业是否存在风险以及风险点所在,因而常常拒绝为其提供资金,这也导致中小企业不愿与银行开展更为深入的沟通。

      “在中关村发展民间金融应该注重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需求问题。”赵弘认为,政府应该在缓解中关村融资困境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具体做法包括:规范大企业信用、督促其承担对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构建以技术为核心的采购标准,发挥政府采购效能;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激活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作用。

      作为中国的技术高地、人才高地与科技战略高地,中关村科技园区引领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中关村自 1988年建园以来,依托北京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工业总产值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长速度。2005年,中关村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960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4.1%。中关村已成为北京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成为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技术辐射基地。目前,在中关村17000多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到90%以上。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