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菜头:世界杯的柔软时光
|
时间:编辑时间:2006/06/15 出处:比特海日志 |
平均值可能会掩盖很显著的事实,比如说现在,如果我们统计世界杯小组赛第一轮的进球数,那么每场平均进球可能在2个以上。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每一场的比分,考虑到有很多场1:0和0:0的比分,那么这种平均值其实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第一轮进球总数很高,只是因为有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这样的劳模,他们在为进球数量和比赛精彩程度做贡献。因此,2006年世界杯小组赛第一轮比赛绝对不能说是残酷和坚硬,这四天是一段难得的柔软时光。
在最后一晚到来的时候,西班牙人在残酷地屠杀乌克兰人。4:0的比分,仿佛是专业队和业余队之间的比赛。尽管这时光非常温柔,但是中间也夹杂着斧声烛影。世界杯是区分自信和自大最好的时机,乌克兰队在这一晚要为自己吹出的牛皮而交纳沉重的所得税。除此而外,一切可以说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强者恒强,弱者恒弱,那匹传说中的黑马始终躲在天边。
人们曾经对非洲足球的崛起而惊喜万分,并且在本届比赛上对他们给予厚望。有人曾经对他们做过一句极精彩的评论:他们可以打得非常漂亮,只是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句话像是魔咒,魇住本届比赛中的所有非洲球队。他们花了很多年,终于站到了世人面前,但是再前进一小步似乎都不复可能。这些年里,走马灯一样涌现出很多“非洲之星”,但是看下来都大同小异:身体素质和个人技术极佳,但是不知道配合与战术为何物。所以非洲永远有个人,但是不大可能有一只队伍。在世界杯上,他们负责制造一点波澜起伏,却永远和大局无关。
洲际的名额限制在事实上限制了亚洲的足球发展,如果下一届澳大利亚也要算做亚洲区球队,那么它等于是有了一张有效期为无限的入场券。韩国学荷兰,日本学巴西,他们发育太快,成熟过速,反而过早停止了进步。和四年前相比,亚洲足球没有任何本质上的改变,但是赛制保证了他们始终能进入决赛圈。难怪有人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再扩大亚洲名额,会稀释世界杯的含金量。
世界杯终归是欧洲和美洲之间的强者对话,四年前似乎这种乌云压顶的局面裂开了条缝,让人看到了点新希望。但是在四年后的今天,最后一丝光亮也被吞噬了。新生力量没有能站稳脚跟,传统的欧洲美洲强队卷土重来,再次确定了在世界足坛中的第一集团地位。在这充满1:0小胜的柔软时光里,其实是西谚所说的“天鹅绒手套里的铁手”。通向世界杯第一集团的大门曾经缓缓打开,现在看来,它似乎再一次严丝合缝地关闭了。
忽然一夜
大力神在2006年发布的神谕含糊不清,一度听起来好像是:强者依旧,黑马低头。连续几个1:0,豪门依然是豪门,在一系列难看的一球小胜下,小刀在慢慢谋杀着一切黑马和潜在黑马。伟大战术家指导下的冠军之路,对于球迷来说则全然是一种灾难。他们需要看到的是热血沸腾而非冷静计算,他们想要的是激情四溢而不是不瘟不火。但是,为了走得更远,似乎所有的球队都体现出了一种小农心态,一球在握就只想保住赛果到全场结束。这的确是通向胜利之途,但是对于球迷来说这等于是在谋杀足球。
什么时候足球居然变成这个样子了?传说的狂奔的劲射都去了哪里?什么时候球员都成了哲学家,在场上深沉无比,似乎要算完所有的可能才愿意伸出一脚?”进攻”这两个字在本届世界杯上难道有了新的写法?”精彩”这两个字难道有了新的诠释?什么时候,才能给观众们一场”真正的足球”?所有人都在问,没有人能够回答。所有人都在叹息,没有人能够预告。
这一夜不期而至,一切前嫌悉数冰释。日本人一球领先,就开始关了门,放了狗,围上栅栏,等待果实成熟。这一夜的国际赌盘上是这么写的:日本让澳大利亚一球。一切似乎已经注定,结果无非是个时间问题。但是,澳大利亚人不那么看。在开展一波波不知疲倦但是又徒劳无功的攻势之间,希丁克偷偷变换了阵型和球员。哪怕是最具风险的方案,澳大利亚人也决定一搏。
八分钟连进三球,日本人可能在很多年后都想不明白这一夜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对手本来已经垂死,只要守住一球胜果就可以获得胜利。但是澳大利亚人用勇气和激情把这种美好的梦想变成了十足的噩梦,用奇迹般的大逆转告诉日本人:这才是足球!足球应该这么踢!
郁闷一扫而空,人们熟悉的世界杯终于回来了!一夜之间就回来了!它应该有不知疲倦的进攻,有激情四溢的射门,有叹为观止的想象力,还应该对勇者赐以奇迹。世界杯从来就不应该和”闷”字有任何关联,它是勇敢者追逐梦想之地,而不应该是保守者长命百岁的护身符。世界杯的伟大就在这里,总有队伍闪亮登场,给予人们渴望的迅猛攻击,表现不懈的进攻欲望,最终得到命运和球迷的垂青,带着胜利和骄傲离去。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的仅只是多一点点耐心。因为无论之前多么沉闷乏味,只需要一夜,一夜而已,大力神就会透过某个幸运儿,重新显露出他那无比的威力来。这一夜,有了这场球,即使不看意大利的比赛又能损失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