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十世班禅之女美国长大 时尚美艳2006/05/30
  • 中国尼泊尔联手重修界桩2006/04/11
  • 西方媒体猜测:中国将允许达赖回国?2006/04/10
  • 顶住朔风:首批进藏女兵阿拥访谈录2006/03/07
  • 印度军队中的达赖“藏独”武装力量 2006/02/18
  • 西藏问题到了紧要关头2005/11/30
  • 达赖:仍主张与北京谈判2005/11/15
  • 青藏铁路10月15日大贯通2005/10/14
  •  
    西宁进藏列车二度“体检”
    时间:2006/06/13 出处:新京报
    列车高原平稳运行2000多公里,11项目数据正加紧测试

      一条龙脉,连通青藏。西藏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中国交通骨架更加健全。如何关注这巨变?从交通、经济、人文、环境,本报记者行在青藏铁路线上,从今天起为您带来关注青藏铁路特别报道。

      工作人员在检查车厢内的设施。昨日,西宁进藏的列车完成了第二次试运行。

    青藏铁路列车员在进行形体培训。

    青藏铁路的列车配有专门的制氧机室。

      本报讯  昨天上午9时,试运行归来的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段T25型列车从拉萨返回西宁站,西宁进藏列车完成了二次体检,列车运行平稳,各系统的数据目前还在加紧测试中。在正式通车前,20日还要再进行一次全面试运行。

      26小时体检

      昨天上午10时,这辆深绿色的新列车停在西宁站内,车号为YW25T676630.车身的标牌上是空白的,还没写明是从何地到何地,只是在车厢的连接处写着“青藏宁”,意为青藏铁路公路西宁段。这已经是西宁段的青藏线列车进行的第二次试运行。列车乘务长李衡玉介绍,这趟车10日晚11点从拉萨出发,到昨天上午9时到达了西宁,除去在格尔木停了4个小时,2000多公里共花去26个小时。列车一共有16节车厢,4节硬座、8节硬卧,2节软卧、1节餐厅、1个空调电机车。“由于是试运行,两节软卧并没有拖上。”李衡玉称目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体检11项内容

      根据铁道部的要求,试验对象包括所有将投入运营的列车,项目主要包括:列车供电系统、列车采暖与空调系统、供氧系统、照明系统、列车广播系统、旅客信息系统、给排水系统、污物与污水收集系统、门控系统、门窗装置、走行装置和制动系统等11个项目。据这辆T25型列车主管门窗内饰的负责人孙胜福介绍,“在车上一点都不颠簸,与在平地上行驶的火车没什么两样。”

    海拔最高火车站主体竣工

    唐古拉车站将实现无人值守

      据新华社电  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青藏铁路唐古拉车站站房综合楼主体工程全部完工,目前正进入紧张的装修阶段,以迎接7月1日全线通车试运营。

      唐古拉车站站房综合楼于去2005年6月20日开工建设,建筑面积384.2平方米。铁道部门选择在能望见唐古拉山主峰的最佳处建设站台,并拟建纪念碑和雕塑。

      据了解,唐古拉车站将与青藏铁路线上其他车站一样,投入运营后取暖将采用电能、太阳能、风能为主的环保型能源。车站的废弃物将实行收集后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唐古拉车站将采用无人值守的方式。设备都是通过卫星来遥控的,现场还有远程监视系统监视设备。

      高原连线

    三个机头拉列车上高坡

    列车内设测试者孙胜福称过唐古拉山口测试人员有的也需要吸氧

      孙胜福已经是第四次跟车去拉萨了,从成都入藏两次,西宁两次。他是列车生产方的车厢内部设备的负责人,得全程跟着检查车厢内的装备能不能适应高原环境。

      新京报:一路上的景色如何?

      孙胜福:那是太美了,特别是那几个湖。纳木错、青海湖在列车上都能看到。在一些景点,都会停几分钟,让大家饱饱眼福。

      新京报:那令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在哪儿?

      孙胜福:还是可可西里,我在那儿看到了一群群的藏羚羊,每群都有十多只,一起狂奔。虽然离铁路线不是很近,但由于西藏的空气干净,透视度高,很清楚地展现在眼前。

      新京报:一路上气候如何?

      孙胜福:到格尔木就下雨,快到西藏的时候又下雪,但我们在里面一点问题都没有。有空调,有氧气,车窗玻璃也是特制的,隔热防止结冰。

      新京报:到唐古拉山口时,列车平稳吗?

      孙胜福:在车上一点都不颠簸,与在平地上行驶的火车没什么两样。火车下安装了弹簧减震,还有一层气垫。另外在过高坡时,有三个机头,一起往上拉。我们在车里没特别的感觉。

      新京报:那人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吗?

      孙胜福:主要还是在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头很胀。这里海拔太高了。现在媒体都说是5072米,但我们在列车上测出来是5270米。虽然我过了这么多次,但每次都还是头有点疼。

      新京报:那吸氧了吗?吸氧的管道如何接通?

      孙胜福:我没有吸氧,一会儿就过去了,有的同志吸氧了。在每个硬座车厢座下,卧铺床头,都有吸氧用的接头。用特制的管子插在接头上,另一端是个两个头的细管,正好可以插进鼻孔。当然,这个管子是一次性的。

      坐车听故事

    藏语方言难住汉族乘务员

    从列车长到乘务员都须经过语言民俗形体考核

      藏族姑娘青措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把手伸给礼仪老师文齐坤。文老师一边微笑着回礼,一边指导青措笑得再自然一点。青措正在学习如何正确地“握手”,青藏铁路线上的所有员工,从乘务员到列车长,都要参加专门语言、形体、服务的培训,昨天下午,记者见识了一堂培训课。

      初练形体人人害羞

      “刚开始上台演示,大家都会很害羞。”文老师介绍,形体课,学员因为不好意思,刚学时动作很不自然,也放不开。经过讲解,胆子渐渐大了,动作也越来越到位。

      这些学员都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班长刘艳萍说,培训是为了7月1日通车,学员们都是从各个车队里抽调的,对相貌、身高、年龄都有相应要求。一半的学员会成为青藏线列车的员工,另一半人要参加通车迎宾礼仪。

      并不是每个学员最终都能上青藏线,汉族学生小梁说15日他们有个考核,只有通过了才能上岗。考核的内容包括铁路安全与应急预案,还包括高原卫生课,学员们要充分了解高原的各种疾病与应急办法。目前从列车长到乘务员,已有300多人在这里通过了培训。

      准藏语教师纠正发音

      青藏铁路的汉族学员还要学习藏语。

      “现在我们已经能用藏语简单对话了。”小梁说,他们以前接触的都是青海的藏胞,说的藏语相当于汉语的方言,与正宗的以拉萨音为标准的藏语发音有很大的不同,互相都听不太懂。正好班里三位来自于拉萨的大学生藏族学员可以给他们当老师,纠正他们的发音。

      这三位藏语“准”老师,是罗布顿珠、多吉次旦、彭措扎巴,他们是中铁快送公司委托青藏铁路公司培训的行李员,将要在西藏火车站工作。

      三个人都是西藏大学的大学生,学的是动植物检疫,虽然专业不是很对口,但提起工作,他们还是很“自豪”,因为他们是第一批西藏藏族进铁路系统工作的。“罗布顿珠”的意思是心想事成。他说,青藏铁路给西藏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物价会变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会提高。

      西行快记

    这条天路能留下多少关注?

      除了遍地的清真馆子与四周枯黄色的大山,西宁与内地的小县城并无什么两样。作为北京来客,看着满大街的夏利出租车,倒是颇有亲切感。

      几个即将在青藏铁路线上工作的藏族列车员告诉我,他们的父辈把青藏铁路称为“天路”,希望它能给当地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一位当地同行称,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媒体来关注西宁。他们希望有关西部的报道是常态的。

      那么,就从这里开始吧,但愿读者的目光能长久停留在“天路”指向的地方。

      本版采写本报特派记者徐春柳

      本版摄影本报特派记者陈杰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